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
2021-01-11王玲玲
王玲玲
一、案例介绍及分析
接手这个班已经有两年了,还记得刚开始走进教室的情景。偌大的班级38位同学读书的声音细若蚊吟,丝毫没有书声琅琅的感觉。早读课上,学生们坐得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一只手托着下巴,有的同学靠在椅子上,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看到这样的一幕我就知道班上的成绩肯定不会太好。
果然在第一单元测试以后和我猜想的一模一样,不及格的有18人,80分以上的只有10人,看拼音写词语全对的只有5人。这样的成绩可以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又符合情理之中。
从早读课读书情况到课堂回答问题的举手情况来看,我就料到第一次测验肯定不会好。这让我不经思索,是什么导致这些孩子考得不好呢?是他们不想好好学习吗?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境是我这两年来一直在思考问题。
问题解决策略及过程
(一)帮助建立正确的行为
1、从改变读书方式开始
我知道要想改变学习状况首先要从行为上去改变他们,正所谓“知情意行”相互配合。借着第一次考试的东风,我给这些孩子一个狠狠地“下马威”,并趁机提出了要求:早读课读书必须要大声地朗读,两只手要拿着书,人要端坐。从此我每天早读课都会关注有哪些孩子读书的姿态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班那种东倒西歪地读书现象不见了,在一走进教学楼就听到班上的朗朗读书声。
在第一次“文化早餐”中,我特意为我们班上安排了一个朗诵的节目,获得了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在六年级上学期时学校举行了朗诵比赛,我班上的两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各种活动中,我更是不遗余力地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朗读的才华。就这样一读就是三个学期了,现在再看看他们早读课,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朗读的喜爱。
2、建立一对一帮扶计划
在看到成绩后,我就知道班上孩子的拼音不好。为此我决定从汉语拼音,为了尽快帮助学生掌握拼音,我每天都会留一些写一些看拼音写词语的题目给他们练习,还会要求他们对书中的词语注上拼音。在一段时间以后,我决定放手,让学生之间相互结对,进行监督并相互帮助,解决拼音问题。就这样,学生们在相互帮助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进步。学起来也越来越有劲。
3、改变课堂举手现状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班学生非常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为此我多次与班上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不举手的原因有如下几个:题目太难实在不会回答;怕答错了不好意思;题目简单回答没意思;不好意思举手。渐渐的大部分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等着别人的回答。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与班上的学生共同制定了属于我们之间的“举手规则”:不会回答问题的举手时掌心向前,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的掌心与脸平行,确定自己能够回答的掌心向后。就这样,每次我提问题以后,所有的同学都举手了,而我常常找那些有想法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正确的同学,在回答错误以后我会适当的加以提示。就这样我们班上那些平时没有举过手的同学也把手举了起来,并且举手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刚开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是掌心向前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掌心也会经常与自己的脸平行。
还记得上《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赏析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只见小奥(化名)同学的掌心摇摆不定,一会儿向前(不会),一会儿与脸平行(不确定),我就知道他心理肯定是有想法的,但是又想回答,又不敢回答,见到他这样,我找了他。只听见他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山洪暴发埋下伏笔。”在他回答完之后,全班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4.走进孩子内心
我班上有个叫小特(化名)的男孩子,是中途转学过来的。我发现他经常形单影只,也不与其他孩子交流,只是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作业也是爱写不写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决定从他的家庭背景去了解他。经过打听,我知道他是一名孤儿,平时住在福利院,现住寄居在情系爱心联合会,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住在乡下。这使我知道了这个孩子的特殊性,他对身边的人有很强的戒备心。我知道要想改变这个孩子,只有先将他保护自己心灵的那一层坚冰融化,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慢慢地改变他。如是我开始寻找机会与他聊天,问问他每天在学校里有没有什么不会的?有没有什么想要的?随着我与他的接触,渐渐的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只有与孩子成为朋友,孩子们认可我,我才能在他们的心田播撒种子,从而使这些种子茁壮成长。
二、与家庭取得联系
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我班上有23位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与他们交流中我得知他们的父母常常只是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关注度明显不够。对于这种现象,我也常常与一些学生的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完美的,而老师和家长的除了让孩子学习必备的文化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己。
我常常建议家长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去充当家庭的决策者,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独立思维的个体,不是家庭的傀儡。通过这些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三、成效及反思
(一)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在他們成长的道路上,作为教师,我要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更好的认识世界。不是去铸造一台台学习的机器。学习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件事情,并不是唯一的。我常常告诉我的孩子们在学习的途中不需要太过在意你的成绩,只要你认真的去改变自己,你肯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二)多元评价,开辟新“领地”
成长为一个情绪健全的人,首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发挥了自身天性特长和实现自我满足,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小学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果他们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被爱和被关心,这些孩子就很容易走进,他们开始在你手心里融化。因为本质上,他们需要的是被爱、关心和尊重。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当他们遇到问题仅仅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家庭也应当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要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蹲下身子,你才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
总之,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