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涉农保险执行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1-01-11李丽芳
一、研究背景
在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中明确了相关广西涉农保险的当前增速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从优化供给机制、明确相关领域、创新产品模式等方面为涉农保险的精准脱贫工作提出相应的重要部署,并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与脱贫工作,将脱贫工作深耕于深度贫困地区,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深入拓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的长效性发展,从而为农村地区的金融事业与涉农保险工作的推进提供不竭动力。
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部分,然而农业属于第三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农业风险影响程度高。涉农保险针对农业风险的重要补偿部分,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以及农业社会发展的福利问题都有显著的作用。广西涉农保险实质上是依据自中央至地方的补贴方式,通过名单制的方式,对相应的涉农产业进行相关保险扶持的模式,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政府与市场的相关机制,通过共同承担风险、抵御风险的方式,做到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保证提供重要的机制作用。
广西政府在国家对涉农保险的相应扶持与支撑之下,通过举全省之力,全面发展广西涉农保险的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加大推进相应涉农保险的模式探析。近些年来,随着涉农保险工作的深入推进,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广西涉农保险进一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广西涉农保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2011年至2015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涉农性保险规模增长至6.3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速超过70%,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更是达到了全国第一,规模也升至全国19位。2019年,广西推出相应的涉农保险工作方案,对原有的涉农保险工作做出进一步的部署与发展,一方面拓宽相应的涉农保险服务领域,对部分农业产品进行更健全的保险服务,并为共计1052万的涉农农户提供相应的住房保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涉农保险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降低相应的涉农保险费率,通过减轻农户的保险费用,降低农户的生产生活压力,并对相应的农产品进行特定方式与品种的有效补充,譬如将水稻保险的费率由5%降低至3.33%,甘蔗由4%降至2.5%[ ]。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涉农性保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引入的市场主体包含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家机构,涉及的所有保险公司均相应程度上的推进了涉农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涉农保险产品,为广西地区的涉农保险发展提供充足的保证与力量,对于广西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部分区市县已将广西涉农保险作为地方的民生工程,进行相应的推广与建设,这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涉农保险工作的整体建设与水平提升,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意义
研究保险行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政策执行,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学术界对于涉农保险工作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并且对于涉农保险的机制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因此,对涉农保险过程中涉及到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研究,以及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构建发展都有相当意义上的理論补充,不仅能够丰富涉农保险相关领域的研究,还能够对整个保险行业与公共要素的结合提供充分的理论参考。
第一,能够有效推进涉农保险的政策体系构建。2016年,中国保监会于当年9月国务院经济扶贫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提出我国今年要继续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并以相应的养老保险业和涉农金融商业保险助力扶贫攻坚工作,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加强相关扶贫的推进力度与水平,而对涉农保险问题的具体研究与涉及,即是对整体保险机制的有效补充,因地制宜的推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有效引导与开展相应的农村产业体系构建与发挥,次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强调,要加强中央财政资金向扶贫人口的,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精准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应更加注重不断提高精准脱贫工作质量,继续加强精准扶贫基金资源开发使用的政策统筹协调工作,有力的为当前国内产业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当前国内外都对涉农保险提供了足够重视,并期望涉农保险业尤其特别是各大涉农商业保险在精准涉农扶贫保险工作上有所作为,宏观政策导向作为涉农保险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保险工作的重要政策上的与方向上的指引,为涉农保险日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指引正确指引,并进一步调动更多的类似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
为进一步推进相关政策实施落地,国家扶贫办与财政部充分整理现有政策资源包,并进一步统筹各省市的扶贫投资计划。图1-1所示,2008年我国中央财政对农牧种植业保费政府补贴收入比例为35%,较上年同季度大幅提升了10个百分点。到2009年中西部农牧地区保费补贴收入比例已经到达40%,如果将少数民族农牧地区的险种地方政府补贴比例统计在内,部分农业险种的地方政府保费补贴收入总额已经到达保费的80%。从当前涉农扶贫保险作为惠农项目扶贫保险创新服务机制的实际应用运行发展情况上来来看,涉农扶贫保险在农业扶贫融资领域都已经占据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努力实现当前较高业务精准性与覆盖率的方面表现优异,涉农扶贫保险已然成为当前各种形式参与惠农队伍中的重要主力。
第二,为我国保险代理公司较成熟的企业基层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分的理论实践借鉴。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在社会活动中,所有组织的工作计划实施与落地都需以来个体的力量来推动完成。因此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不仅要求了保险企业拥有雄厚的财力基础,还需要充分覆盖各地的基层服务网点,并拥有规模庞大的基层保险从业人员队伍。由于农业扶贫的基层性特点,使得其扶贫保险的服务人群分布广泛,且存在一部分较为偏远地区的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对象之间的具体致贫原因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扶贫保险从业人员要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深入了解到当地的特殊情况,完成相关扶贫保险的推广与实施工作,并且也要协助基层单位作为信息收集与维护反馈等基础工作。并通过优质的农业保险投资项目,确保扶贫资金能够正确的流向效益更高、效果最为显著的服务领域。各大保险行业企业在基层服务人员的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人才队伍优势,并且精准产业扶贫工作也需大量具有志愿者和服务者在基层的优质专精专业人才,基层人才队伍也是各大扶贫保险行业企业能够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精准扶贫工作风险综合保障防控能力。保险业本身是一个专门从事社会风险管理的新型行业,它本身也就具有通过调整其与人类经济社会,人与自然这种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系统的一种平衡互动关系的重要属性。保险业对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不仅仅是当前发展的不足之处,也是当前应当关注的重点领域,保险业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农业安全生产,作为较脆弱的农业生产服务行业,面临着涵盖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经营等多重面的风险,且这些风险控制作用涉及面积大、危害严重程度深、可持续防范性较弱。例如,某省每年因旱受灾农业返贫率高达30%,其风险已然成为贫困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保险作为减少风险发生后果,对后果产生有效保障的重要推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涉及农业产业发展致贫的部分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规避。“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不断深入发展,精准脱贫任务中涉及的各类协同要素复杂多样,需要对相关的扶贫服务者进行相应的发挥与提升。涉农农业保险基本保障体系是有效防范复杂类型农业经济风险的重要强力保障手段,是有效防止贫困地区返贫的重要保障,在精准产业扶贫中仍然具有重大不可逆的替代性。运用金融涉农产业保险方式助推精准产业扶贫,这是贫困农户自身抵御风险、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关键。保险精准保障体系是完善涉农商业保险工作机制的重要精准保障优势,助力农村实体工商经济健康发展,兜住贫困地区农户因旱受灾脱困返贫的底,是各级政府深入改进农村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决策工具。
第二,放大重点扶贫项目资金开发使用带动效应。涉农农业保险的保障费率以风险百分率、千分率进行计算,保费只能约占涉农保险总保费金额的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投入一元的农险保费就至少可以直接得到上百、上千元的保险资金投入保障,风险投资保障的作用杠杆效应放大带动效应明显。将保障财政资金以保费财政补贴直接投入到产业发展中,运用资金的放大激励效应,撬动成百上千倍的产业资金,提高扶贫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涉农资金保险补助精准脱困扶贫,与传统的直接经济赔偿方式不同,能够有效率地预防因旱灾后各级财政直接补助救济涉农资金直接拨付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降低受灾地区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提高因旱受灾贫困群众的特殊风险灾害抵抗能力,帮助因旱受灾贫困群众尽快恢复正常农业安全生产,托住因旱受灾脱困返贫的大家底。政府凭借财政补贴的多种形式,对涉农项目进行相应的支持,从而实现分担保费,一方面通过专业保险公司缓解相应的资金压力,优化农村财政基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的使用,放大帮扶效应,从而减轻后期灾害的赔付压力。据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政策性农险涉农赔付保险机构提供的涉农风险补偿保障从2011年的17.8亿元快速大幅提升提高到2015年的674亿元,保障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了38倍,财政补贴力度放大惠农效应明显超过100倍,政策性农险农村赔付保障金额从2011年的4323万元迅速增长提高到2015年的5.3亿元,增长了13倍,受益于的农户也由4.3万户迅速增长至达到42万户,“十二五”期间每年累计向102万户农民支付涉农赔付风险金额11.9亿元,日益发展成为广西全区帮助农业开展灾后经济补偿、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资金支撑。
第三,提升贫困地区农户集体个人脱贫能力。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相对较多,而在此之中,因自然灾害导致的贫困人口占据总体贫困人口的30%。涉农扶贫保险精准保障扶贫工程是一种家庭利益同质再分配的扶贫过程,通过运用大数据的法则计算原理,集中大部分家庭具有利益同质特定风险的众多社会单位或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分担保费,对少数家庭成员因发生农业自然灾害生产事故死亡所致经济损失全额进行保险赔付。精准扶贫,实质上要对贫困地区农户自身专业的能力进行长久性的提升。授业使人以善于鱼,不如善于授人以渔。一方面,保险公司缺乏专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实务经验等也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正确认识资产风险、估测资产风险、评价资产风险。另外,一旦当地发生重大农业灾害风险赔偿事故,保险公司迅速进行查勘风险理赔,并及时进行农业相应的风险赔付,也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户的整体农业风险赔偿能力。另一方面,涉农农业保险主要包涵基本的农业损失补偿保险、产量损失保险,以及包含创新农业险种的比如产品价格变动保险、收入分配保险。涉农农业保险基金通过给贫困农户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力和預期收益提供基本保障,能够有效充分刺激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潜力,增强贫困农户对发展农业持续生产的坚定信心,帮助贫困农户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利用劳动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第四,改善西部贫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生态。涉农保险精准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组成作用就是为了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生态,保险公司凭借涉农保单作为抵押,进行保险的增值授信,为贫困地区农户构建了架起中间金融桥梁,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快速构建农业融资发展通道。融资管理机构往往出于自身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角度进行考虑,倾向于把这笔资金直接贷给更加优质的融资客户。而贫困地区农户和小微个体企业由于实际收入水平和实际还款承担能力有限,往往被企业划分成较为劣质的贷款客户,很难从专业融资服务机构手中获得小额贷款,这显然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融资流动渠道少、有效融资抵押物少、流动资金少、信用贷款评级低等诸多因素都已经是目前制约贫困地区农户创业融资的一大瓶颈。资金大力支持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国家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供给,贫困地区很难真正得到充足的经济发展。贫困地区农户通过自行购买涉农农业保险,一方面它还可以有效分散各类农业自然灾害频发风险和农业市场波动风险,获得主要农业成品产量稳定保障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保障。另一方面还认为可以通过借银行保单的前提信用来增加授信,把银行保单作为抵押贷款给商业银行,就成为可以直接贷款获得扶贫贷款,解决扶贫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为推进农业扶贫生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扶贫生产精准脱贫的推进步伐。涉农扶贫保险精准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农户提供增加担保贷款企业信用,改善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环境,推动农户、保险公司、银行等主体进行相应的生态协作,是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点,并在当前全社会扶贫工作背景下也成为了产业精准扶贫保险工作推进的内在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芳. 商业保险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广西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丽芳(1987-),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