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察,美如碧玉

2021-01-11老梅

青海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普氏青海湖

1

刚察的蓝天由来已久,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只要不是彤云密布,这里的天一向都是蓝汪汪的,每一朵飘过的云,都伸出手来擦拭天空,它就越发碧蓝如洗,清澈深邃。

作为青海湖边唯一的县城,刚察天空的蓝和青海湖的蓝互为镜像,那蓝就不能轻易为文字所表述了。

一入刚察地界,就有种人在天上行的眩晕感,无论身处草原、街道、湖边、路上,这种感觉极不真实地存在,叫人恍惚迷离,但双脚又实实在在踏在坚实的大地上啊。为什么会这样呢?环顾四周,极目远眺,四野茫茫,才慢慢明白,是这里的天空给了人这样的错觉。刚察的

天,只有你站的地方才在你的头顶,需仰起头来看;而四周的天无论怎样看都不必仰起头来,只需平视即可;要看更远些的天空,眼光甚至要放低些,甚至俯视。倘若将眼光看过的地方连成线,那就是一条弧线了。那些天上的云也一样的,或在头顶飘着,或在眼光平行处飘着,或在远处地面上飘着。原来刚察的天真的——似穹庐,真的——笼盖四野,广袤、平阔的这片土地原来是这般神奇。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就飘在天空中,就想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情景。

2

县林场场长王威与我们相遇在湟鱼家园,他为我们介绍了青海湖中唯一大型野生经济鱼类——裸鲤的前生今世。

青海湖的湟鱼,学名裸鲤,每年六七月份裸鲤要洄游到各入湖河流的上游产卵,在上百公里逆流而上的途中,路遥远、多艰辛且有危险,许多鱼都不能到达理想的产卵地导致半途而毙。

湟鱼家园就是专门为方便逆流而上的裸鲤能够顺利到达产卵地而精心设计的,建在流经刚察县城南面的沙柳河上。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裸鲤产卵景观也是环湖几条河流中最为壮观的。鱼形广场、过鱼通道、防腐木屋、放生台等组成了湟鱼家园。

沙柳河的河床,开辟成宽宽展展的一级级梯阶,每一级梯面都很宽,每一级梯高经过科学计算都是能够让鱼儿跃起的高度。河水泛着浪花,清可见底,静静流淌在这人为建造的拓宽的舒展河床上,阳光下粼粼的波光射出耀眼的光点。我们来迟了,每年的春夏之交,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水量也开始增加。青海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成千上万的裸鲤溯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地进发,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亲鱼摇动着淡黄色鱼鳍塞满了河道,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景象,看过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心下好喜欢湟鱼家园的宁静,若能天天在岸边,凭栏凝视,伴着水中的裸鲤、天空的鸟,天长日久,被尘世染污的心阶和已经不复清澈的眼睛能否被平缓流淌的清清河水荡涤洗净,从而心无杂念,让整个人及心灵还原成最初的模样呢?

王威场长告诉我们: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时期,粮食紧缺,人们将裸鲤作为果腹的资源大规模开发,裸鲤救了80%青海人的性命,至今好多上了岁数的人都记得裸鲤的恩泽,所以裸鲤又被人称为“亲鱼”“救命鱼”。上世纪达40年的狂捕滥捞,裸鲤日渐减少,加之青海湖环湖生态环境恶化,流入湖中的108条河流有的断流干涸、有的被拦河筑坝,裸鲤无法到各入湖河流中产卵,严重影响了裸鲤的繁殖,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

裸鲤是青海湖的精灵。在青海湖的生物链中,裸鲤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而那些闻名遐迩的鸟类又以裸鲤为食。如果裸鲤没了,鸟就会飞走,藻类就会增多,以鱼净水、以鱼抑藻、以鱼控草便无从谈起,湖水也会随之富氧而变臭,最终成为一湖死水。所幸,人们的保护意识觉醒,青海省政府于1982年开始分阶段封湖,至今39年过去了,今年元旦第六次又下令对青海湖实施为期十年(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的封湖育鱼。

水温极低的青海湖,可供裸鲤果腹的浮游生物少,裸鲤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十年才生长一斤,它的繁殖能力较低,种群更新时间较长。好在,39年来,封湖育鱼、环湖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人工培育裸鲤、建立人工放流、修建溯流通道等一系列措施,使青海湖的“黑美人鱼”“白唇墨鱼”“金龙鱼”“青海青”和“黑脊彩斑鱼”等种群“鱼”丁兴旺,裸鲤蕴藏量较保护初期增长了近四十倍,湖中再现开发初期的景象。

3

从湟鱼家园沿着曲径回环的观鱼长廊漫步,都是木质栈道,连草地上也是,王威场长说这是为了不破坏草皮,保持草原原生态才不惜资金铺设木质栈道。栈道旁的草地上有妇女低头捡拾着什么,我跑过去,一看,她原来在拾草地上的地软儿。我也曾捡过,还从没见过那么大片的,我睁大眼睛仔细看草间,嗬,真多呀,一撮一撮的,地上的地软儿新鲜润泽,颜色暗绿,我随手捡了捡,就一大把,装进了她的袋子,一看她已经捡拾了半袋子,她说回去包包子。據说地软儿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总氨基酸含量与香菇相近。这些地软儿的出现似乎印证了王威站长所说不虚。

不知不觉王威场长将我们引到了祥和生态园,话题也从湟鱼转到了以沙柳河为核心区的刚察县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才知道身为林场场长的他原来还兼着刚察县沙柳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的职责。

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因河边生长沙柳而得名。王威场长从头到尾都参与了沙柳河湿地建设项目实施,花费的心血他似乎不能说出个一二三,但是说起沙柳河湿地公园,他却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抬起手臂画着圈儿:“临近城镇人口聚集区内的这一片沙柳河两岸,曾是个天然垃圾场,一度垃圾遍地、河道受阻,是刚察县脏乱差的重灾区。以前,当地群众缺乏湿地保护意识。河内的垃圾在阻塞河道的同时也对湟鱼洄游产卵造成了很大影响。”哦,这么美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不堪的“前身”。

生态治理在提倡生态旅游的大环境下已经刻不容缓了,依据刚察县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环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沙柳河湿地公园建设、青海祁连山综合治理在十年间相继交叉落地实施。河道清淤、水质优化、堤岸修葺等,改善了湟鱼洄游和繁殖环境,使青海湖流域沙柳河段的生态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十四年连续向青海湖放生鱼苗,湟鱼资源的恢复进程一年好过一年。

治理后的沙柳河两岸如今被划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北起沙柳河刚察大寺附近,沿沙柳河湿地两侧各扩百米,总面积近三千公顷。沿着木质观景栈道一路走去,五彩经幡飘动,河流清澈流淌,湟鱼水中嬉戏,水鸟空中啼鸣,景观门、祥和塔、嘛呢石堆、藏式凉亭、藏式白塔等人文景观掩映在各类花灌木中,这些灌木有乌柳、榆叶梅、丁香、金露梅等,听名字就能想象得到初夏时花树相继开放时的盛景,而此时八宝景天、荷兰菊等宿根花卉正在秋日的暖阳下盛开成别样的风景。

昔日的脏乱差变身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厚的国家湿地公园,县城及附近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游玩有了好去处,也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自己的家乡因为生态治理变得更加美丽和舒适,看得见摸得到,刚察人民除了自豪和兴奋,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热爱美好环境热爱青山绿水的光芒,几乎人人都自觉自愿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之中。

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镇建设……刚察县城越来越像个新嫁娘,独特的藏式风格,独具魅力,刚察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拓展再拓展,也为环青海湖旅行加入了重要文化元素。沙柳河湿地公园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声名外播,八方游客络绎不绝,观鱼、赏鸟、放生,充分演绎了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美丽和谐景象。

4

来刚察,其实就是冲着青海湖来的。当我们的车行驶在路上远远见到青海湖的衣袂如黛飘在天边时,我的心开始悸动又满是渴望,就想着快快与湖零距离地接触。

县草原站站长赵殿智、技术员罗海翔和已经多次见过的藏族姑娘德吉措毛带领我们来到湖边。猝不及防,青海湖就那么博大地展现在眼前,一双眼睛里装了满满的湖水和万顷的碧波,人一下子被欢喜和感动裹挟。迈上伸入湖中的栈道,碧波缓缓细细地涌来,不断充盈视野、荡涤心胸,脚下栈道随浪晃悠,人就有些眩晕。望得更辽远,依然是茫茫的海水,面积达四千多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浩渺壮阔,一双肉眼怎么能够看尽,陡生敬畏,心归于平静。

青海湖的水不同于大海辽阔的碧蓝,而是一种独特的青蓝。湖面微微荡漾,午间的阳光泼洒在湖面,银光闪闪。远处天和湖连成了一线,于是,天碧蓝碧蓝的、湖也碧蓝碧蓝的,水天一色完美重合。

赵殿智站长告诉我们,湖中的栈道本来有999米,栈道尽头还有祭海台,因为过去十六年的维护,青海湖水位慢慢提升,到今年已提升快四米了。尤其近四年,水位上升的速度飞快,去年的水位就已经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水位了。水位增高了,湖泊面积随之增加,長长的祭海台已完全被淹没,栈道也只留下了五十多米,卫星监测显示,近十年来青海湖的面积增幅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8平方公里,青海湖的整体面积达到了4543平方公里。持续上涨的水位,使周边气候向湿向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环境以及整个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许多美丽的传说,让青海湖显得神秘又神性。来到湖边,不仅仅是欣赏她的美丽,心中还对她充满崇敬、景仰和虔诚。站在湖边,才发现青海湖美得那样宁静,那样让人向往。我相信,来到湖边,湖水的洁净,能消除我们的灾难和霉气,使自己能够葆有一生的吉祥安康!不仅如此,我还对青海湖怀着深深的感谢,感谢她日日蒸腾起的水汽正好能够飘移到离此两百多公里的家乡上空,使家乡门源有充沛的降雨量,形成比临县较为湿润的小气候,因而年年草木茂盛,稼禾丰收。

在湖边盘桓良久,意犹未尽。

5

位于青海湖北岸的仙女湾景区,是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之一。它是刚察县开发的旅游地,之后归青海湖管理局管理。

仙女湾是青海湖与草原相接的大陆架。这里碧草茂盛,草下可见一汪汪的水。记得多年前来过这里,记忆最深刻的是草地上搭立的代表着蓝天、白云、草地、太阳、黄土的蓝、白、绿、红、黄五色巨伞状的五处经幡,宛如一幅自然写意画,置身其间,似入仙境。如今因为封湖,这里静悄悄的,除了我们,没有人影。

传说这里曾是西王母设宴邀穆天子幽会的地方。每年在蟠桃宴开设之际,海浪舔岸,祥云漫卷,青鸟飞旋,仙女们载歌载舞,迎接穆天子驾到,与王母演绎那段旷世之恋。又传说六世达赖喇嘛途经青海湖边,被这里秀丽的湖光草色吸引,仿佛听到神在呼唤,于是踏浪而行,青海湖仙女琴乐齐鸣,仙鹤飞舞,大师随仙女而去……仙女湾由此而出名。

巍峨的三牲拉则,如一种精神象征符号,耸立在仙女湾,默默护佑着草原人畜兴旺、繁荣昌盛,沟通着人与神灵、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曾经当过导游的德吉措毛给我们讲起了三牲拉则的来历。三百年前五世达赖途经刚察,看到这里水草丰美、牲畜兴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立下了马、牛、羊三牲拉则。拉则以自然死亡的马头、羊头、牛头堆起,三处拉则之间相互的距离是马行一日的路程。据说立马拉则的泉吉乡有良驹好马,青海骢就是产自这里;立羊拉则的哈尔盖,牧民放牧的羊群肉质肥瘦适宜,鲜嫩味美,不腻不膻,蛋白质高;立牛拉则的沙柳河镇,牧民收获的奶、肉、皮、毛当然比别处更多更好。现在为了群众祭祀的方便,把这三处拉则都集中到马拉则这里,成为仙女湾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为浪漫的仙女湾增添了一分庄严。

从仙女湾远眺,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四周水系、滩涂、水生植物等生态景观样样俱全,一派典型的湿地风貌。德吉措毛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刚察人,从小就知道仙女湾最美,老人们常说这里每个时节有每个时节独有的色彩,营造了美丽的景象,“五月白花六月红,七月显紫八月黄”,5月开的是白色的馒头花,6月开的是红色的水晶晶花,7月开的是紫色的风毛菊,8月草色就黄了。

现在是9月中旬,青海湖边的草已染上秋色,也浸染了湖水的润泽,逶迤远去,辽阔无垠,一边是蓝色的湖水一边是金黄的草原,再无杂色。同来的草原站技术员罗海翔告诉我们这里也是大天鹅冬季栖息地,是黑颈鹤、斑头雁、鸬鹚等多种鸟类的乐园。随着他的手势远望,稍远些的草甸里依稀看见排着队的鸟儿在水汽迷蒙里昂首而立,像是卫士,守护着这片高海拔的神秘大湖。

6

哈尔盖镇位于刚察县境东部,因为诗人西川的一首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而出名。

我要说的其实不是这首诗,是哈尔盖境内察拉滩的“刚察青海湖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特护区”。

刚察县是中国普氏原羚之乡。

普氏原羚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它有一对极为对称的弯角、矫健发达的四肢,早在1988年时国家就将其作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据了解,这一珍稀野生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青海等少数地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栖息地的缩小和破碎化、家畜冲突、种群隔离、偷猎等原因,种群数量下降至不足150只,一度比大熊猫还稀少。现在仅存于青海省境内环青海湖东北部及其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是湖滨沙化草原地带的代表性物种。

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当地群众称其为黄滩羊。它生性机警、行动敏捷,在滩地和沙丘间栖息,喜欢集群活动。

刚察的普氏原羚大都栖息繁衍在哈尔盖地区,国道315线正好横穿而过,以前没有警示标示和限速设施,时有车辆过快而撞死普氏原羚,造成了普氏原羚群的损失。保护普氏原羚一直都在宣传和提倡,可是,到底谁来牵头和落实呢?为此,海北州检察院联合刚察县检察院提议,同刚察县自然资源局、刚察县森林公安局、刚察县交通警察大队、刚察县路政执法大队等单位以圆桌会议达成合力保护普氏原羚的共识,相关行政机关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保护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如今,车辆经过315国道,行至185公里至188公里处南北侧可见设置的两处宽两米长三米五的反光警示标牌,哈尔盖火车站公路、哈热公路及察拉村等三条农村公路起止处共设置标有“普氏原羚通道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蓝底白字的警示牌六块,加之附近原有限速检测设施,为普氏原羚设置了生命安全通道。这是青海省第一个单一物种野生动物生命保护通道,也是我国国内首个普氏原羚保护通道。

之后,哈尔盖察拉滩又设立了东至哈尔盖河、西至沙柳河镇、北到青藏铁路、南至青海湖的“刚察青海湖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特护区”,包括了哈尔盖镇、沙柳河镇、三角城种羊场、青海湖农场的部分地段,区内有草场、退耕地、沙丘、人工造林、天保林地,是一片160余平方公里广袤的湖滨草原。并不是一划了事,刚察县不遗余力在特护区内又投入项目巨资,建保护站、饮水池、饮水机井、简易通道、瞭望塔、监控台,竖立警示牌……能想到的设施基本得到落实。

保护区内的保护工作由森林公安兼任,顺理成章地也就成了哈尔盖镇派出所的一项日常工作。高瘦的哈尔盖派出所所长李士桢,自来到派出所从一名普通民警干到所长的八年间,对普氏原羚特护区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周边牧民把特护区内的普氏原羚都称作李所长的羊。

李所长领着我们走进了特护区,叫我们仔细看,稍远些的草滩上,我们看见不止一两只普氏原羚,这儿,那边,看见了多群,可清晰地看到普氏原羚黄褐色的身躯和它白色的臀斑,它们也远远见到了我们,它们已经见人不惊,或嬉戏追逐,或低头吃草,或悠闲远望,有十多只小羊在那里跳跃奔跑。

李所长说话极快,他说,在这片特护区内,草场和退耕还林地之间的围栏处还试建了一条普氏原羚通道。同时,为改善普氏原羚生存条件,拆除了网围栏刺丝,降低了网围栏高度,这样就不致使普氏羚羊被铁丝网卡住致死,也方便了普氏原羚迁移和交流。

李所长的介绍言简意赅:保护工作主要是加强宣传、专项打击、项目建设、巡逻巡查、饲料投放、疫病监测。特护区内五个种群,2009年开始保护,刚开始两百只,现共有一千八百只以上,一群大的四五百只。十余年来,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法猎杀捕食普氏原羚的案件。保护难度就是赔偿!普氏原羚经常会采食周边牧民的庄稼和草场,但政府对群众的补偿现在处于空白,所以正在申请补偿金,如果批准就可适当给予牧民青饲料补偿。

“每年牧民夏草场经常被普氏原羚吃了,导致牧民牲畜的草不够,就经常来上访,有的牧民火气大,进了派出所就揪住我的衣襟,大喊大叫:‘李所長,你的羊吃了我的草场,怎么办?’怎么办呢?只能安抚他,给他讲保护国家濒危动物的重要意义。”李所长的诙谐里藏着无奈。

特护区产羔区草原属于哈尔盖贡公麻村秋窝子,为了普氏原羚安全产羔和越冬度春,缓解与家畜争食,林草局连续四年购来饲草,在退耕林地投放。每十天投放一次,去冬今春投放草料累计120余吨,解决了特护区普氏原羚枯草期的觅食难问题。

李所长说湖滨草原沙狐多,狼也有,专吃小羊。因此,派出所经常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等集散地区全方位巡逻巡查,尽力保护普氏原羚的安全。

保护普氏原羚,县上相关部门利用一切机会和媒介做了大量的宣传,悬挂标语,发放倡议书、告知书、宣传图册,张贴通告、宣传画,接待群众咨询等,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保护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在刚察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普氏原羚种群慢慢扩大,刚察县正在申报普氏原羚生态旅游项目,多年后,普氏原羚悠然漫步,与人和谐共处的愿景将在保护区内成为寻常。

7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初来到刚察县,正值刚察到处新绿,一片生机。在美丽的青海湖仙女湾,总书记沿木栈道步行察看了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远山如黛,碧水无垠,草原上牛羊成群,天空中飞鸟翱翔映入总书记的眼中。

此次刚察之行,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刚察生态系统自成体系,近年来一直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动作实施了一系列建设项目——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实施过鱼通道建设,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祁连山综合整治刚察县湿地保护项目,环湖北岸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湟鱼、普氏原羚、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以及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三级河长制……保护生态、植绿造林、保护青山绿水,深入人心,并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如今的刚察华丽变身,天空蔚蓝,山峦叠翠,水波潋滟,湿地载绿,水草丰美,景色万千。

如果说青海湖是青海高原大地上的一块蓝宝石,毋庸置疑,依偎在湖旁拥有广袤草原的刚察就是一块碧玉,在青海湖碧波的映射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刚察。

湟鱼家园清澈的河水,沙柳河茂密蓊郁的沙柳,湿地公园的风情,普氏原羚奔跳的倩影,青海湖浩渺的碧波,草原上金黄的牧草,五彩的经幡……都将是心中永久牵挂的壮丽画卷。

作者简介:老梅,原名张志梅,女,汉族。青海省作协会员,担任《金门源》散文栏目编辑。作品发表于《青海日报》《青海作家》《大观》《金银滩》《金门源》等报刊,部分作品被省州县多种文集收录;多次获州县各类征文比赛奖项;参与地方志及文史撰写、编审工作;出版散文集《简单生活》。

猜你喜欢

普氏青海湖
青海行
资讯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踏浪青海湖
青海湖游记
游青海湖
谁绊住了普氏原羚自由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