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应用研究

2021-01-11刘志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摘要:当前各城市建成区正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本论文通过白塔堡河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提出污染源调查分析是重点,截污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政府各部门协同并落实好长效机制,保持治理成果,长制久清。论文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相关参考,助力黑臭水体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关键词:黑臭水体,污染源分析,治理措施

1.概述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2015年国务院已明确指出要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并将黑臭水体的治理纳入国家治理水污染体系范围[1]。要求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2]。住建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3]。沈阳市下发《沈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切实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要求2017年底前建成区范围内基本消灭黑臭水体,浑南区白塔堡河属建成区黑臭水体,建设部门牵头,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2.白塔堡河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按照检测数据,白塔堡河属重度黑臭水体。河流兩岸现场污染源调查成为后续提出治理方案的关键一环,只有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才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白塔堡河是浑河在浑南区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河。它发源于李相乡的老塘峪村,流经李相、浑南开发区、白塔镇和浑河站乡,在浑河站乡曹仲屯汇入浑河,曹仲桥—白塔河入浑河处,河流全长48.5公里。

各部门对白塔堡河干支流上游至下游全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在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河段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发现,河道内主要存在点源、面源、河道淤积、河道及两侧垃圾成堆等污染。

2.1点源污染。河道两侧垃圾成堆,呈现“脏、乱、差”,导致水质恶化,底泥受到污染,释放所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进一步污染水体[4]。上游城乡结合部部分小区因污水处理设施老旧,损坏,多数“带病作业”,导致生活污水出生不达标,甚至出现直排现象。由于城市建设进程,该地区未铺设污水管网,另因高程原因,沿河小区生活污水直接排河。河道上游城乡结合部处有多处旱厕、农村畜禽养殖等,排泄物直接入河,导致河道污染。

2.2面源污染。白塔堡河面源主要由农作物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

2.3内源污染。河道内污染物沉积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河道内堆积的垃圾、植物残体,增加河道的内部污染源,并缩窄河道断面,排水不畅,天气炎热时散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

3. 治理措施

按照污染成因发现,“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遵循“适用性、经济性、长效性”原则,白塔堡河水系治理思路分为近期治理和远期治理两部分,治理措施包括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部分。近期通过岸上管控污染源,在城乡结合部小区排污处新建污水处理站,在全运路河道旁路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按照湿地公园形式开展建设,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及学生参观科普基地,提高附近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河道两侧加强管理,建立河道垃圾转运制度。远期沿河道修建截污管网,通过提升泵站,进入浑南区污水收集系统。

3.1控源截污

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针对旱厕,违规养殖等,执法部门应予以清理。

3.2内源治理

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临时堆放点的清理属于一次性工程措施,应一次清理到位。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烂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各种落叶、塑料袋、其他生活垃圾等,需要长期清捞维护。清淤疏浚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4]。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城市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

3.3生态修复技术

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湖岸)的生态修复,属于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5];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6];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7]。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人工增氧的同时,辅助提升水体流动性能。

4.结语

通过系列工程技术实施,白塔堡河已做到水清岸绿,恢复了多种生态功能,建成了一条绿色长廊。黑臭水体治理需要政府多部门协同配合,如环保部门负责排污企业监督检查,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河道两侧旱厕清理、垃圾转运,水务部门负责清淤疏浚,城建部门负责截污工程等。“三分建、七分管”,重点应落实好“河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造福人民。本文旨在提供一些治理思路,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韩潇倩.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案例分析[J].广东化工,2020,47(08):108-109.

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015年8月.

3.《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年12月.

4.原效凯,李巍,周文龙,黄裕锋.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9):51-53.

5.张勇.城市黑臭河道环境改善与生态重建实验研究:技术耦合效应及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赵越,姚瑞华,徐敏,宋玲玲.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及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2015.

7.李燕,;刘剑飞,;刘吉振,张慧,廖敦秀.水生植物配置与水体净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5期.

作者简介:刘志彦(1985年11月)男,汉,籍贯辽宁北票,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黑臭水体治理

猜你喜欢

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的探讨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探究
闽南地区某城市黑臭水体监测调查与防治对策
强化混凝应用于黑臭水体预处理的研究
佛山市顺德区桂畔海河水系综合整治措施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