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切点探析
2021-01-11董自珍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途径,認为教师在设计操作时要践行生本理论,从不同层面出发展开设计和指引,提出资源整合中吸引主体眼球、文本深探中激活参与主体、归纳反思中升级主体思维等教学建议,为自主课堂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主体参与 切点 视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106-02
高中历史课程在设计时应注重多样性与专业性、广泛性与针对性相融合的原则,施教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根据学科属性设计趣味化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造多重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多重感受、体验中完成交流互动,找到学习的方向和乐趣,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资源整合中吸引主体眼球
要想吸引学生眼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元,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如何在既丰富又复杂的教学资源中剔除无效信息,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价值,优化整合学习资源,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材料。
(一)课内资源整合
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文本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它是学生汲取知识、获得成长力量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参考。没有文本的支撑,学习活动将难以顺利推进。丰富的文本资源会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知识的力量。但文本资源也不是万能的,其内容含金量不一,有些内容是学生必须识记的,是考试的重难点,而有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只要简单了解就好。面对知识的差异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筛选、整合,将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有目的地突破基础知识点,然后再进行认知拓展,接着丰富知识学习维度。整合课内资源时,教师也不能孤军奋战,要广泛发动学生,让其主动参与到梳理知识的环节中,这样学生对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点才会印象深刻,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课外资源搜集
新课程不仅关注文本资源的开发,还格外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文本资源是精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材容量有限,文本不可能完全涵盖所有知识点。适时搜集课外知识,将其融入教学活动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补充课外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购入大量教辅材料。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将其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不仅是学生手中掌握的资源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为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更多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知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学生获得的信息量都极为丰富。有了课外信息流的补充,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文本的知识点。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教学为例。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都呈现了出来,但受文本容量的限制,仍有一些内容只是一笔带过。为了丰厚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更深刻的启迪,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鸦片战争的相关素材。这样的要求是宽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索相关知识。教学活动伊始,教师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信息。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学生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展示。“我搜集了林则徐的相关资料,发现他是一个敢吐真言、为国思虑的真英雄,虽然他在两广焚烧鸦片,但对西方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和科技,他还是乐于接受的,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我曾经看过《虎门销烟》这部电影,看到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真是悲愤不已,为清政府的无能感到无奈。”学生的表述让课堂不再沉闷,瞬间活跃起来。课内外资源的相互融合快速激活了学生情感,让他们对鸦片战争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有了更多资源作为学习依据,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更高,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浓厚。
二、文本深探中激活参与主体
文本的价值不容忽视,只有吃透文本,才能更好地拓展思维、升华认知。文本深探需要从不同层面切入,梳理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学习重难点展开深度剖析,有助于突破学习阻碍。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栖息的土壤,认知才会得到无限延展。
(一)理清文本思路
文本内容不是随意组合的,它按照一定顺序有序组织而成。对此,学生不仅要有清晰的认知,还要厘清具体内容的组合顺序,做到心中有数。高中历史教材的构建是以单元形式呈现,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教师要对单元主题了如指掌,以便更积极地引导学生感知,明确学习方向。教材文本内容学习启动之后,教师在有效设计的同时,学生也要建立循序渐进的意识,从最基本的结构进行感知,由点及面,进入知识核心的学习。高中生个性特征相对明显,他们对知识构成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操作时教师不能完全“包办”,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按照他们的思路探索学习。当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自然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探索中,快速触碰文本内核。
(二)剖析重点难点
整体性感知是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深度探研的有效保障,但知识难易度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面对众多知识点,学生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区分并采取有效措施突破。传统学习活动中,突破知识重难点的方法是多元的,最常见的是讲授法,教师细致讲解、学生聆听。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虽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点,但学习相对被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主把握学习重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疑难,抓住知识内核,这才是最优的学习方式。
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着手,根据文本内容结构进行文章的梳理。学生对这项任务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从结构内容出发梳理探索。结构框架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延伸的起点。整体感知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熟识度进一步深化,知识框架逐渐生成。这时教师把握住有利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展开探索。这一节内容组成相对简单,主要是由几个起义构成,学习重点较为明显。在突破学习重难点时,教师没有进行细致讲述,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相关质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对知识产生了疑问,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启动。学生各自提问,纷纷将自己的疑惑呈现出来,如“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大家已经对其进行了梳理,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那它有没有什么消极影响或者是不足之处?”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身认知整理出专属认知: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只看到积极方面,而是要站在不同的视角下进行总结。经过系统梳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有了精准把握;通过提问质疑,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难的方法,迅速突破学习难点。
三、归纳反思中升级主体思维
學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感知知识过程中,每一个学习主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学习方法。学习过后,教师要发动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反思,形成特有的知识体系,确保学习品质快速升级。
(一)实践训练印证
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感知、理解、归纳、反思、升华,这些都是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知识归纳总结方式多样,实践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为了强化学生认知思维,教师往往会给出对应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知识基础。这些训练往往是教师站在自己角度设置出来的练习题,学生虽然也能顺利完成,但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那么强烈。为了让实践训练更接地气,教师可以将布设训练任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自主设计。高中生思维能力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整体把握能力较强,已经完全具备自主设计训练题的能力。他们更清楚自身的短板在哪里,设计的训练任务自然更有针对性,训练活动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力也更强。
(二)正面导向评价
训练活动结束后,及时有效的评价必不可少。但高中学生似乎不太关注学习评价,即使偶尔被评价,评价的内容也相对单一,更多的是判断命题正确与否。其他的诸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些需要评价的内容往往是被忽视的。且学习评价往往由教师独自操纵,学生是单纯的被评价者。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开展评价活动,评价过程也需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参与。教师要让学生转变角色,广泛开展自评、互评,在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中和正面导向中升级体验,提升学习品质。在参与评价过程中,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评价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加油站,为助力历史学科素养升级奠定了基础。
以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例。该课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这时教师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用角色感知的形式强化体验。“假如你是明太祖朱元璋,面对刚刚建成的政权、百废俱兴的局面,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强化自己的君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考虑问题。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清朝君主专制相关内容的学习。从教学反馈来看,效果比较显著。相较于以前学生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价这些对策,现在的学生能从皇帝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认知不同,为人处世的手段也会不一样。这一环节结束后,学生感受深刻,对强化君主专制有了新的理解。在评价环节,学生作为主角出现,对不同“皇帝”的不同措施展开评价。课堂瞬间变成了辩论的舞台,学生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思维活跃度极高。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符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实现了教学本位的回归。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独特属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在资源整合中吸引主体眼球,借助文本深探激活主体参与主动性,同时在归纳反思中升级学生的多元思维。在综合手段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自然沉浸于学习活动之中,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形成独特的、有效的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胡新勇.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以统编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1(3).
[2]沈钰.高中历史畅态课堂的三大维度[J].中学历史教学,2021(6).
[3]沈卫冬.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历史新教材课堂实践的点滴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16).
【作者简介】董自珍(1984— ),女,江苏连云港人,二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 柳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