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11范洪华
【摘 要】本文基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促进学生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组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延伸实践训练,巩固学生的学习认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029-02
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内容整合、问题设计、实验组织、实践创新等角度展开,借助更多教学辅助手段,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深刻体验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高中学生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经历,其参与深度学习的能力更强。教师要做好教研调查,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理性设计,让学生自然展开学习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深研教材的过程中,要设计出适合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为学生顺利展开学习体验创造条件。教师要对问题的敏感性做研究,唯有提升问题设计的品质,才能形成更多的调动力量。
1.整合问题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设计推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提升问题设计的品质,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分析,找到学生思维的对接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让问题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问题设计活动,这对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直接帮助。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向量的概念中,教师在导学阶段,给学生设计了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老鼠从S向东北方向逃跑,速度為每秒6米,如果猫从B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追击,速度是每秒10米,这只猫能够抓住老鼠吗?为什么?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老鼠的速度虽然没有老猫快,但如果方向不一致,猫是肯定抓不住老鼠的。教师趁机引入向量的概念,并且利用数轴做具体展示。猫抓老鼠是最简单的生活案例,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问题设计,其问题带有趣味性,因为没有什么难度,让学生对方向和速度的结合有了更多的认识。数学学科的学习未必要投放很深奥的问题,只要能够说明情况,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应对问题展开创优设计,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对数学概念做深度解读。
2.适时投放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之后,需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投放,让学生对问题展开对应的思考,在深入互动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导学、重点突破、课堂互动、教学训练、作业布置等,都属于问题投放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在案例投放时,学生思维处于“待机”状态,适合的问题设计,能够形成强大的启动力。学生对悬疑性问题有主动探索的需求,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展开教学设计,以问题做引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解读复数的概念,借助一些数学案例推出数集概念,面对数集扩充,教师推出思考问题:自然数集扩充到实数集,需要几次扩充?其扩充带有哪些共性特征?学生开始研究这些问题,逐渐找到问题答案:扩充的原因主要是为满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能够满足数学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数集扩充有共性特征:要引入一些新的数,运算规则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率的要求。教师在投放问题时,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研究和交流的机会。当学生归结出问题答案时,其学习顺利实现了内化,这自然是教学目标追求的。学生收获的多寡,与教师问题设计和投放有直接关系,而学生学习思维能否顺利启动,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激发成效的高低,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组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现实,适时推出实验活动、思辨活动、操作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活学习体验。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让实验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重要手段。
1.推出实验活动
数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应精选数学实验作为重要推介对象,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数学实验对操作条件要求不高,教师要做好实验组织,给学生以更多提示,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具体操作,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高,其助学效果也会更强。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设计和组织工作,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核心能力。
数学实验任务众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时,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有客观评价,让数学实验操作顺利展开。在教学立体图形的直观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任务有:借助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要将基本操作技巧总结出来。学生开始具体操作,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鼓励学生做经验归结和交流。有学生介绍画法技巧:画线段的时候,要先找到端点,然后再做连线,如果是曲线,要先取关键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做连接,用平行四边形表示空间直观图时,由于平面是无限延伸的,只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数学操作,并对具体技巧方法做重点推介,这个操作过程带有针对性,学生从实验操作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
2.开展思辨活动
数学带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思辨活动,让学生主动质疑、释疑,这些都能提供深度学习的契机。在设计思辨话题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究,对学生的思维关注点开展科学梳理,以便找到最佳启动点,促使学生自然展开思辨活动,在深入探究中建立数学思想基础。
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可以故意推出一些矛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设计最为巧妙。例如,在教学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时,教师推出了辩论话题: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平面相交,能否判断该直线与交线平行?学生拿到这个问题后,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还有学生开展实践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甚至出现了学生互相争辩的现象。这时教师深入到课堂,与学生一起研究,逐渐得到相关结论:这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自然是成立的。虽然教师设计的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但却能够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发,当教师没有明确定理之前,学生都会产生质疑。教师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对相关内容进行验证探索,这样推导出来的结论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
三、延伸实践训练,巩固学生学习认知
在课堂教学训练设计环节,教师要做好生活对接处理,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性训练任务,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让学生在深度探索中建立学科能力。特别是网络应用,学生对此最有发言权,教师要做出适合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整合。
1.对接生活训练
教师在训练设计时,可以积极推出一些生活化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解读数学问题,展开数学生活实验,在多点对接思考中解决数学问题,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延伸处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较敏感,教师适时推出这方面的训练任务可以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授随机抽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对随机抽样内涵做解读,然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随机抽样的案例,在班级内展示出来。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案例信息回馈:我们平时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政府机关电话采访,针对性某项工作做信息采集,这是典型的随机抽样设计。这些工作人员在电话号码选取时,没有固定对象,大多是随意抽取拨打的。新闻调查也带有随机抽样特点,记者当街遇到受访者,对其展开采访,这也是随机的,没有提前做出规划。教师对学生列举案例情况做评价,对随机抽样做出详细解读,对抽样方式做归结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这样效果更为显著。
2.链接网络训练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便利,教师科学运用网络技术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学科训练,其适合性更高。借助网络搜集数学素材和案例、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符合学生学习诉求,教师要对训练内容做筛选处理,对学生应用网络情况做判断,以提升教学适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要求。
学生应用网络展开助学操作,能够快速获取海量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网络应用特点做对接设计,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数学研究和互动交流,这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动力。在教授频率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频率和概率的概念,然后结合生活案例做具体分享。如抽奖活动,这里包含频率和概率等内容,当对号码做抽取时,抽取的频率越高,其号码被抽取的频率便会越高,反之则会越小。中奖是概率问题,学生对此早已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入解析,为课堂学习提供更多支持。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找到相关教学方案,并做具体分析,特别是训练设计是重点关注内容。学生利用网络围绕频率和概率等问题展开信息搜集,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展开深度研究,其学习体验会更为丰实。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机制,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探索的意识,借助问题设计、活动组织、实验训练等机会,对学生展开学习指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能够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进行创新设计,借助更多手段展开对应设计,以让学生自然建立学科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文辉.高中数学深度学习:如何“走深”[J].数学教学通讯,2021(18).
[2]胡长才.高中数学深度学习微探:以一道高考导数题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8).
[3]方治.多向集聚 渐进认知:高中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学教研(数学),2021(6).
【作者簡介】范洪华(1994—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一中学,主要从事高中教学与研究。
(责编 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