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跨文化管理

2021-01-11杨爱美

中国商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温州民营企业

杨爱美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文化冲突问题。为了实现温州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在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差异中,最大程度地增强自身企业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以适应差异化的文化背景,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面临的文化冲突和在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最后提出建设具有跨文化属性的企业制度、做好跨文化属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跨文化属性的企业内部沟通平台、设立跨文化属性的企业组织架构、设计具有跨文化属性的产品品牌五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加强跨文化管理做出指导。

关键词:温州;民营企业;跨文化管理:国际经营;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1(a)--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跨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国际化经营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越来越普遍。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股活跃力量,越来越多的温州民营企业顺应发展大势,“走出去”进行投资、并购和海外经营,在实现现代化企业的道路上奋勇拼搏。

然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文化环境,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指导,往往难以处理得当其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瓶颈。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展开探讨,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价值取向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文化架构理论等。

1 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

温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以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闻名遐迩,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温州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初期,主要是经营代加工产品销售,随着资本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向国外注册登记、境外投资办厂生产等领域拓展。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服装、打火机、鞋革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近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在加快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主要表现为:

一是进出口总量逐年提高。得益于国家市场化经济在不同领域的拓展,温州民营企业在近年来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整体稳中有升,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市总出口的占比连年攀升。截至2018年,温州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1359.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总出口的90.2%,说明民营企业的贸易贡献率成绩骄人。这一成绩主要源于大批温州民营鞋革企业对“蓝海”市场的探索,开拓了巴西、美国、阿根廷、韩国、土耳其及非洲等市场。然而,在进出口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要看到温州民营企业因多种产品遭遇到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而受到严重打击的现象。因此,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时刻关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

二是对外投资不断深化。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温州民营企业对外投資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正式迈向“走出去”的跨国经营之路。当前,温州民营企业大部分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境外上市融资、境外收购兼并、境外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展海外投资。首先,从设立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和地域来看,截至2017年底,以温州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达4个之多,另外建有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总建设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其次,从境外投资额来看,2018年温州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总额达7.6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个,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5.46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达79.2%。

综上所述,温州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一是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和发展空间,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重发展。从以欧美为主、东盟为辅,逐渐拓展至非洲和拉美,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二是不断丰富境外投资工具。从最初的以联营、兼并为主的直接投资演变为近年来的证券投资,随着投资工具的不断丰富,投资效率得以提高,且跨国经营的紧密型特点也逐渐得到加强。三是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通过与国外合作,建立联合大学、友好城市来为经济商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2 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然而,伴随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对外投资领域的日渐多元化,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企业并购难以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从企业文化管理的视角来看,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能够有效地开展跨文化管理。

第一,思维模式不同。西方文化思维模式主要以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而东方文化思维则主要表现为演绎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具体的管理决策上往往会造成巨大差异,如对于某一方案实施方式选择的冲突。比如在生产观念上,西方人尤其是德国人以工匠精神著称,对生产的精益性和质量有很高的追求,而温州民营企业家则传承了东方人更加追求速度的生产原则,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较短的周转率而降低对生产质量的要求。这在管理决策中往往导致根本的冲突,同时几乎是不可协调的,通常是以某一方的妥协最终达成和解而收尾。

第二,价值观不同。拥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观是文化群体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强调群体性,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带有显著的排外性,尤其是其他文化群体往往难以融入这样的圈子。然而这种价值观的确更容易在已经逐步成型的交流圈内降低人际间发生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在融合其他文化群体的文化特征时,借助群体的优势,更加能够对其他文化冲击起到缓和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破坏和融合原文化群体。例如温州民营企业家一贯的用人原则是举贤不避亲,甚至乐于和亲戚朋友合作创业,这与西方企业家所持有的原则恰恰相反,因此在跨国经营中,这一价值观的冲突往往导致西方员工难以打通在温州民营企业中的晋升渠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温州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发展。

第三,种群优越感的存在。种群优越感主要表现为人们更加倾向于认同自己所处群体的文化价值观,认为本种族优于其他种群。在项目管理中,最典型的冲突是伊斯兰宗教文化、中国和西方的互不认同,甚至有白人至上主义、宗教主义等存在。温州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基础较弱、企业科技文化底蕴不足等原因而遭受西方合作企业的歧视,甚至有的西方企业坚持民粹主义而提高合作壁垒,严重阻碍了温州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业务拓展。

3 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跨文化管理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引起文化冲突和跨文化管理混乱的多种根源因素进行分析,以下将从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沟通平台、企业组织架构和产品品牌设计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3.1 建设具有跨文化属性的企业制度

一是树立制度的权威性。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企业领导的“一言堂”,制度的约束力低,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标准。这就容易导致上行下效,企业各管理层领导的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而无人敢谏言,这在多文化背景下的跨国企业中极易造成管理失灵。因此,温州民营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应该设定规范且完善的企业制度,并积极引导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形成制度大于一切的思想意识。二是强化制度的人文属性。跨越多个文化区域的员工和下属单位在跨国企业的管理中较为常见,文化差异明显,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让制度更加具有人文性,适应当地的文化与风俗。

3.2 做好跨文化属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在人才选拔时要注重文化审核的介入。在跨国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接触到更为开放和多元化的工作场景,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或难以利用必要的语言工具、与国际接轨的科学技术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必然将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耗费企业的资源。因此,在人才选拔时应当认真甄别,挑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际化人才。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运用跨文化的视角对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水平相较于国内更加先进,因此劳动者素質也相对较高,对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在日常的考核中,不能沿袭国内对员工以惩罚和批评为主的激励方式,而应当更多地采取正向激励,如对工作中表现优异者,给予薪酬奖励和职位晋升。同时,尽量杜绝对员工的频繁监督,如高频率听取工作汇报和开员工纪律会议等,相反应当给予员工充足的尊重、信任与宽容。

3.3 搭建跨文化属性的企业内部沟通平台

首先,相对于国内的人才发展教育,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对独立、民主思想的培育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拓展员工发表意见、交流经验,以及和上层领导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员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管理者平等交流,甚至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其次,实际上,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生产观念、时间观念等方面,因此在企业文化的设定上,应该通过搭建专门的文化交流平台,如文化交流中心部门等,为文化交流甚至是为工作中遇到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提供一个协调沟通的载体。并且,遵循“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去收集和采纳不同国家员工的文化观念。例如,积极学习国外在生产观念上的工匠精神、用制度约束某些国家员工较为自由和散漫的时间观念,而对于宗教信仰,则抱有兼容并纳的态度,甚至可以组织相关的企业俱乐部给他们发展宗教信仰的空间。

3.4 设计具有跨文化属性的产品品牌

相较于国内消费者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国外市场化经济发展得更早更充分,国外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更加注重产品的品牌、文化元素等附加值。作为跨国企业,产品销售的受众大多是国外消费者,因此,在品牌设计上应适当地将国外的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相融合,通过设计具有跨文化属性的产品品牌,提升企业的产品价值。

参考文献

吴友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钟欣蕾,何岑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跨文化沟通的问题及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8(03):95-97.

猜你喜欢

跨文化管理温州民营企业
好玩的温州乐园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海外工程项目中的跨文化管理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中埃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