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
2021-01-11熊威
[摘 要] 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面临着国家层面缺乏实施标准、高校层面缺乏实施机制、教师层面缺乏实施路径等困境。对此可以通过制定现代化策略、研发模块化平台、促进规模化应用等方面的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大数据;思想政治电子档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1-0084-0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变革,大数据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面对新形势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认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并通过相应变革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电子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电子化,或称之为“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指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动态追踪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综合评价其思想政治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的电子化档案。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一方面有助于教育者充分关注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新面貌,另一方面便于学校管理部门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工作创新。
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时代价值
大数据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信息化、数据化,如何在改革中体现其应有的时代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寻求改革创新的路径,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必然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这既是其增强自身吸引力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教育者与受教者数量和规模的不相对等,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流通。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任务艰巨繁重往往是为数不多的老师在课堂上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对于数量众多的学生,有的老师可能连学生姓名都难以记住,更谈不上与学生有深入地接触或了解。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有助于打破师生交流壁垒,增加两者间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思想的学科,而人的思想会随着认识和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是一项需要师生充分交流的长期工作。传统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固然有其优势,但若能结合信息化技术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相信思想政治教育会走得更远更好。
(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深刻认识到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加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具体而言,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实现思想政治理念现代化的必然需求。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适应社会现代化而进行的变革与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中心化”意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向多元化、分散化进行转变,电子档案的建立即是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自觉性”,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也是在此之中的必然要求;三是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同多个领域的“合作性”。主体性与主导性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但往往由于对此的过度强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陷入单打独斗、颇感无援的窘境。因此,多方共治乃是思想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正是协调多方共治的现实做法。
第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现代化的必然需求。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就目前而言,虽然思想政治课堂的线上拓展、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助力完成。但这还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将结合新型技术手段,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探索,实现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如实现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普及与提高。当然,这些现代化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需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一环。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以系统化思维,平衡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评价管理对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管理者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从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如教育者难以明确教育实效是否符合管理者的期望,而管理者又无法提供让教育者信服的考核评价标准。究其根源,仍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明确可辨的评价指标。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建立的初衷并非完全是为教育管理者服务,但其完全可作为管理者对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考核的依据,包括对受教育者整体思想政治的现状进行教育实效动态追踪等。可以说,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三)建立思想政治档案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并非一项单纯的数据化工作。正如大数据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一样,思想政治电子档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功能与价值是巨大的,其可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化的必然选择。未来的世界必将走向数据化,将社会中的一切内容用数据化的方式进行解构,是信息化时代最典型的特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但作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对人的思想与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育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化,不难预见将会有许多批评或驳斥,甚至否认的声音。但事实上,这一关涉意识形态的特殊领域,在进行数据量化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而一经实现其所带来的实际成效是巨大的,也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发展提供契机。因此,把最为基础的电子档案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数据化征途才算真正地拉开了帷幕。
第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其精准化是分不开的。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进行“精准施教”,是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借用我国精准扶贫的工作方法,实现“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教育,对教育对象进行“建档立卡”就是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呈现的内容和形式。教育者可通过电子档案熟悉每个不同个体、不同状态的受教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必然选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脱离,由此也造成了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的不足。而电子档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用,必然会打破既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不增加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纾解“一对多”的教育困境,建立“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针对性教育体系。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实现的,也正是信息化技术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根本性变革。
第四,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化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囿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无法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与全领域。而现代化电子档案的建立给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化提供了可行的方式。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档案,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与方便地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动态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足点,进行精准施教。这既能节约教育者的时间和精力,又能让受教育者获得更有效的教育。总而言之,电子档案实行的是“监控-预警-对策”新型教育模式,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
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面临的主要困境
由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数据收集、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资源,因而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还面临以下困境。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实施標准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网络强国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然在充分享受网络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新媒体、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的运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维度。然而在欣喜预见未来前景的同时,思想政治现代化目前的实施现状仍存在缺陷: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工作虽已开展,但尚未全方位铺开。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教育手段和方式创新方面,尚未上升到大数据的整合与提升层面,尤其在电子档案的建立规划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次,尚未形成具体的实施标准和计划。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时,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政策中也可窥见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鼓励和支持。但已有的相关文件大多属于原则性和规划性内容,并未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路径提出具体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实施标准及详细的规章制度。再次,差异性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统一步调。不同地区与不同层次的高校信息化进程存在巨大差距,如处于一线发达城市的高校,由于数字城市的先期建设,在软硬件方面自然要优于其他地区;又如理工科院校在专业上本身就具备优势,其数字化的管理观念更便于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相关工作的开展。上述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统一实施标准的制定条件,但相信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设标准将逐步规范。
(二)缺乏高校层面的实施机制
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在着手实施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推动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体制机制上,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尤其对于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评定方面还开设了一些应用场景,如统合学生学习成绩、思想表现、政治素质等。不过,目前在健全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平台管理混乱的问题。如上所述,由于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各高校之间基本上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数据平台。同时,就高校内部而言,各相关的管理机构之间也存在数据壁垒(如教务处与学工处之间、各学院与学校部门之间等),数据关联并未完全打通,因此难以形成对学生信息进行“画像”式呈现的电子档案。其次,存在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思想政治电子档案“不仅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状况、经济情况、行为表现、意识形态、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高校辅导员、教务处学工处管理人员等的评价,牵涉人员较广,数据来源较多”[3]。在未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技术之前,高校的电子档案建立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次,存在技术储备不够的问题。大数据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一些高校因缺乏专门的数据人才,大多将相关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导致其运行的质量与实效难以保证。另外,对于电子档案的使用者而言,因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大数据素养方面还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缺乏教师层面的实施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吸纳和培养年轻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年轻教师们能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维,克服信息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遇到的困难,愿意更多地去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但信息化建设依靠单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育个体在面对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设时往往是捉襟见肘,有心无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愿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本身教学工作量就较大,又基本上是文科类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技术背景。加之目前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许多教师认为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会更加繁琐,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和运用,因此主观上不是很愿意使用平台系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敢用”。如前所述,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将涉及教育对象的诸多隐私,如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校园生活轨迹等,这让教育者不敢轻易使用,以避免由此带来的法律风险。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会用”。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是一项新兴课题,虽然有些教育者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对其已有或多或少的使用,但仍缺乏对电子档案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结合前景的足够认识。因此,就目前而言,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处在教学方式的改进阶段,如新媒体宣传、互联网教学等,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大数据化还缺乏主观意愿。
三、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实施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反过来,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助推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信息化战略机遇,从顶层高度推进电子档案制度化设计,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化标准和研发模块化平台,以促进其规模化应用。
(一)制定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现代化策略,构建大数据“协同战略”
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一定要与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相对接,借国家政策红利进行建设及推广。其一,依托国家战略制定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施的大数据政策体系。电子档案的建立首先应具备足够成熟的数据化环境,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至关重要。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进一步拟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规划与实施标准,形成一系列政策体系,以此构建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其二,高校应尽快打造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大数据聚集体系。大数据发展是以海量的数据规模为前提的。单所高校收集数据的数量与规模极其有限,难以体现大数据的优势,多校联合的大数据聚集体系,更容易促进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因此,根据区域内高校的特征,可以在高校较为集中的地区先行试点,打造一批區域性大数据聚集体系,有助于为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提供更详细的研究样本。其三,尽快细化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大数据实施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是以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的,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方面。健全高校自身的电子档案大数据平台,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进行数据化,另一方面要对人才培养、硬件配备和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聚力。
(二)研发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模块化平台,防止大数据“分化异步”
作为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高校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承担起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责任,打造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具体而言,第一,建立校际联合的平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之一就是要形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对于高校而言,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校际联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建设的技术共享、数据共通和管理共治,从而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另外,不同于其他专业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制的教材,具有进行校际联合的天然优势。
第二,制定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主体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承担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还包括教务处、学工处、档案馆、图书馆、后勤处等其他职能部门。因此,电子档案在数据的收集、使用、管理等方面都应有较完备的制度规范,规定相应的使用权限,防止出现数据泄露等。管理制度的制定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设方面应明确各自分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电子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整合等,以形成完善的数据平台;二是在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使用方面应明确各单位、部门和个人的使用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出现法律纠纷;三是在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激励方面应建立责任制度。对于能积极促进电子档案发展的工作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倾斜,而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则应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相应的惩罚。
第三,扩大数据对接的应用体系。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的革新,当大数据技术的数据规模达到一定体量的时候可以呈现出超乎设计者预想的功能与价值。如对学生进出图书馆的次数进行数据化能反映其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滞留宿舍的时间数据化能反映其生活的轨迹、对学生运动量数据化能反映其身体素质状况等,这些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定带来重要参考。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者是很难获悉学生这些具体状态的,因而我们在重视电子档案数据来源的多元化渠道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展其应用内容和应用场景。
(三)促进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规模化应用,缩小大数据“信息鸿沟”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技术,以意识观念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更新来推进思想政治电子档案的建立。其一,树立开放性视野和思维,提高电子档案系统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开阔的心胸,用开放的眼光迎接时代的变化,转变固有的观念,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认识到电子档案设立的必要性和适用性,认识到自我革新的需要与需求。在建设和使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大数据理念的认识,逐步缩小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不断增强数据的搜集、筛选和分析能力,掌握更加广泛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更加丰富的数据处理技术。其二,加强应用实践的培训,增强使用电子档案的技术与能力。为了解决电子档案使用者的技术疑虑,积极推动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必须加强电子档案使用者对电子档案应用技术的培训。通过组织实践观摩、应用指导、课程培训等方式让使用者了解电子档案的运行机理、操作规范和应用范围,使其由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创新。其三,拓宽数据分析的范围,拓展电子档案应用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思想政治电子档案建立的初衷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包括教育课程、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在其建设逐步成熟后,应更多地在“精准思政”[4]的成果转化上着力,包括思想状况动态追踪、心理健康日常关注、个性化发展培育、补助资助参考等方面。同时响应“大思政”格局所要求的“向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课转变”[5]这一号召,从而制定出精准合适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四、结语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如此,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与时俱进的更快发展。对高校而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要路径;于教育者而言,建立思想政治电子档案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辅助。在大数据时代构建思想政治电子档案,一定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 熊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8,(2).
[4] 刘宏达,穆帆.提升高校辅导员大数据素养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
[5] 张志军.打造高校全过程的“大思政”格局[N].光明日报, 2019-12-31.
[责任编辑:李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