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1-01-11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00088徐爽
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00088)徐爽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均代表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近年来,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两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度融合。北京是全国生命科学研究最活跃、临床医疗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5G技术的成熟发展,“5G+智慧医疗”场景也在逐步建设当中,这种融合既反映了医药研发、生产及医疗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也预示着新的产业机遇和市场空间。
1 5G技术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
1.1 北京优势临床资源集聚 北京拥有的医疗机构、科研人才等临床资源居全国之首:三级医院86家,临床药理基地57家,均居全国前列;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22家,占全国的45%;国家级重点学科109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76个;拥有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覆盖16个疾病领域。众多的高端医疗机构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北京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
1.2 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前景突出 产业布局上,设有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园区已集聚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60余家,集中在心血管器械、诊断试剂、高端影像、新材料、医疗机器人、微创设备6个领域。2019年,北京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约为201.3亿元,同比增长18.6%;2020年1月~10月,北京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约为195.7亿元,同比增长16.6%。
1.3 5G基站在京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北京市实现了5G独立组网的全覆盖能力,全市累计开通的5G基站已经超过4.4万个,到2020年底至少将超过5万个,实现对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的室外连续覆盖,并对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精准覆盖。总体来说,北京市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已经能够从商用实际需求出发,基于5G独立组网特有的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性,来满足各行各业最终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为本市5G应用的发展和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北京医药产业与5G技术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2.1 制定5G产业发展政策 2019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方案中提到,5G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现远程医疗覆盖,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手术、远程护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具体试点区域为世园会、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及相关区域。
2.2 “5G+智慧医疗”场景应用项目在京搭建 ①“心脑血管重大疾病防控”应用场景在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搭建。该场景涵盖心血管健康全面筛查、心血管疾病急救、基层心血管防治服务能力建设、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分析、随访和康复、远程教育/培训七个方面,将疾病早期诊断、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院前急救、远程会诊、康复和慢病管理等环节融会贯通,促进12导联心电图检查、倍肯数字化心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系统、区域心电医联体等近十个科技成果项目的产业化落地。②“5G院前急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京成立。2019年12月6日,北京急救中心与北京移动、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签署了三方战略协议,举行“5G院前急救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揭牌仪式,预示着院前急救应用正式进入5G时代。
2.3 北京医疗器械企业与5G技术融合程度较低 课题组对大兴区、昌平区、海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重点区域上的医疗器械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真正参与5G医疗的企业数量寥寥可数。目前具有典型案例的企业只有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6月27日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5G通信技术成功进行了在嘉兴二院和烟台山医院的两名脊柱患者的高难度骨科手术,实现了世界首例采用5G通信技术的一对多地远程手术,在随后的一年中,共计进行了十余次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其他,如中科搏康(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APP软件载体、5G与心电监护设备相结合、互联网医院、5G远程手术室领域等具有布局实施的想法,但目前为止,与5G结合的产品均未正式上市。
3 5G技术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目前我市5G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医疗资源较差且急需远程医疗服务的地区均无5G覆盖,且医疗行业对专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网络稳定性对智慧医疗场景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问题之一是我市5G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和协同体系建设尚未完善。我市除市经信局外,其他相关单位尚未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引导,5G技术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涉及到跨行业和跨部门协调的问题,两个行业的融合需要各级单位协调配合。之二是尚未出台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政策,在智慧医疗软、硬件的数据接入方式、格式和传输等方面尚未建立标准规范,缺少标准化技术体系,导致医院与网络运营商、硬件设备企业、软件服务企业对接存在难题。之三是5G产品研发成本高、上市速度缓慢、收费标准缺乏依据。5G+医疗器械的产品迭代需要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在产品性能提升、设计开发、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安全等研发工作上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产品研发上市涉及多个环节审批,后期网上诊疗费用定价缺乏政策依据。
为促进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和行业部门要指引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方向,加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产业发展,包括相应产品及服务的监管要求实施细则及对医疗数据标准、诊断信息互认、网上诊疗费用定价、网上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等相关问题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和分配机制,合理划分5G+医疗健康的责任和风险,营造有利于新服务、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的营商环境。建设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及规范,保证接口、格式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智慧医疗系统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引导器械企业积极参与“5G+智慧医疗”场景建设,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加强相关计划和基金等方式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在企业孵化、企业用地、企业纳税等多个角度大力扶持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建设中的新业态、新服务给予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