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021-01-11刘海粟焦健华陈树峰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教育人思政

杨 波,刘海粟,焦健华,陈树峰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526100)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是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在提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时指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两者在学校体育对学生的锻炼价值要求是一致的。深化体教融合是体育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也是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本文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讨论体教融合和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联系,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3个方面的困境,并以此探究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1 体教融合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联系

1.1 体教融合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引发学术界对深化体教融合的探讨,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邀请全国18所高校专家举办了“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从现实选择、历史走向、全面融合、融合主体、学科发展等层面深入探讨与释读体教融合[3]。王登峰认为体教融合本质上而言,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4]。柳鸣毅、丁煌从学理层面分析现阶段青少年体育存在的问题,认为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也是在坚持大局意识、问题导向、统一体系的原则背景下,实现体育与教育在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5]。

2016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引领并带动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6]。课程思政强调发挥所有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意志品质培养、人格塑造、社会化推进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相一致[7],具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先天性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是提高学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充分发挥了体育学科在“德智体美劳”五育格局中的特殊育人价值和融合育人作用,赋予了体育课程创新性的育人功能,关乎学校体育培养人才的方向选择和道路设计,同时也是拓展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系统工程,更是决定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进程的战略工程[8]。

1.2 体教融合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联系

体教融合是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路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要求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另一个侧面也充分反映了学校体育课程在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育人成效。学校体育课程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将体育运动中的精神属性转化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教融合的落脚点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思想道德品质是全面健康发展的内核,体教融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黏合剂。

体教融合是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选择。体育锻炼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9];体育价值是体育精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浸润着国家荣耀的至高无上、蕴含着美好和谐的价值追求、承载着顽强拼搏与百折不挠的信仰,具有激励与导向的教育作用。体教融合是体育回归教育本位,肩负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要使命,是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重要抓手。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以及对体育精神的认知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在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国家情怀、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体教融合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育与教育改革重要部署。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角度来看,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的教育本质属性回归,在注重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等身体练习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意志品质锤炼与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体教融合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通过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与实践,潜移默化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在意志品质锤炼、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2 体育课程思政开展困境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根基”,是做到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建设上要做到慎思之,明辨之与笃行之的统一。

2.1 “主力军”: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片面化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即是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传授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道德教育的传播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着主力军、执行者[10]、实施者等重要角色,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与认知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当前,由于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尚未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教育理念,目前仍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由此,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知片面化,课程思政能力欠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现象,这是影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的关键问题。

2.2 “主战场”: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化

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技能教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统一,进一步释放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师资、教学内容、培养方案、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等。然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蓝本可供采纳与使用,在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成熟的推行架构[8]。由于课程思政建设参与度不高、缺乏科学布局和理念共识等问题阻碍,致使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进程中形式化问题突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总揽全局,厚植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课程结构优化的风向标,又是“育体”与“育人”两手都要抓的指挥棒,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化问题直击痛点,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迷失风向、丢失指挥棒的重要问题。

2.3 “主渠道”: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表面化

推动体育课程由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朝向融入思想道德理念在内的体育课程思政的转变[11],其关键在于体育教学中对思政元素、德育元素的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既要融入课程结构、匹配教学理念,也要重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适应课程思政的实际需求。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结构、教学理念,也要重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匹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直接揭示了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与德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本身就是道德实践,包含运动表现中遵守规章制度;运动过程中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运动精神;面对困难与成功情感表达。在体育教学中,其德育功能的发挥需要通过适当的挖掘与设计来完成,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最好例证。实际上,受限于教学大纲中的思政教育更新速度落后于时代[12]、教师对体育与思想政治融合实践认知等因素,致使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表面化现象严重。

3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3.1 入心入脑:以理念革新为基础,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认识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往实里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就必须往心里走。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就必须武装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筑牢理论根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与认知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把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作为指导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行动指南,落实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贯穿于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是“主力军”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认识,理论根基入心入脑的实效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入心入脑,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认识,就必须切准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脉搏”。在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中,体育教师既是受众群体,又是传播群体,即体育教师扮演者体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接收、传播和践行的三重角色。“重训练,轻理论”[13]是困扰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这一问题也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家国情怀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育人角度准、育人意识强、育人效果佳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另外,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搭建、教学培训等方面的供给同样重要,为体育课程思政理念入心入脑提供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3.2 见行见效:以目标引领为总揽,明确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技能教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这一落脚点。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作用,促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全面提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既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以目标引领总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发挥体育课程的德育优势和价值引领,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并以此内容深化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知识技能教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准确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以目标要求总揽全局,确保育人的正确方向,把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始终,在行动上见行见效,引导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落地落实:以组织实施为抓手,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从管理理论来看,组织实施是指组织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计划,对工作做出全面具体的安排,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贯彻落实的整个过程[14]。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是该项工程落地落实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所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组织实施为抓手,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引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既要以点带面,全面统一推进,又要注重学科、高校、专业差异性,分类指导;二要强化支持与保障,全方位为体育课程思政推进提供政策、资金、咨询、督查等各类资源的支持与保障;三要加强示范带动、典型引领,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的认定与遴选工作,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与做法。在强有力的组织实施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落实到教学体系的构建上来。在明晰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切实修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深入挖掘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厘正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提升体育课程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引领,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体、育德、铸魂功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2]。

3.4 建章建制: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落脚点,人才培养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实,也是衡量和考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化、合理化、全局化的评价机制,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指导、规范、监督和激励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形式、实施过程、工作成效及时进行考核检验,充分调动各地方、各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创新课程开展形式,更好地适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育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围绕体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效果这一重要标准对体育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就要将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为评价主要考察点。那么,从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内容来讲,就是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因此,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评价、过程评价、整体评价3个方面;从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主体来讲,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包含了体育教师、学生和学校,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占据第一主体,学生的主观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尤为重要,另外,教学组织实施、体育师资队伍、社会评价等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包括主体评价、组织评价、社会评价3个方面。通过确立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进而形成“内容+主体”两个维度“3+3”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模式。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章建制,更好地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保驾护航。

4 结语

新时代,体教融合是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路径,是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选择,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探讨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是体育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重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开展要紧紧抓住体育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做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入心入脑,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认识;目标引领见行见效,把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始终;组织实施落地落实,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建章建制,健全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真正做到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体教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