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学报》第 43 卷(2021 年)文章索引

2021-01-11

海洋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物理

基于潜标观测的吕宋海峡以东深海潮流特征研究 ………………………………………………… 旷芳芳,潘爱军,张俊鹏,黄 奖,蔡尚湛 1—55

基于海洋调查实测资料的中尺度涡旋识别结果的验证及边界拟合技术 …………………………………… 彭汉帮,王金虎,吴克亮,杨春辉 1—61

基于不同背景场条件的雷达资料同化在登陆台风“桑美”中的应用研究 ………………………… 沈菲菲,唐 超,许冬梅,李 泓,刘瑞霞 1—69

晚春北极涛动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 ……………………………………………………………………… 周 群,魏立新 1—82

变性绕极深层水入侵时南极普里兹湾湍流混合特征研究 ……………………………………………………………… 胡俊洋,梁楚进,蔺飞龙 3—1

浙江中部三门湾波浪特征统计分析 ……………………………………………………… 周 阳,叶 钦,施伟勇,杨 斌,宋泽坤,闫东号 3—13

礁面大糙率存在下孤立波传播变形及爬高实验研究 ………………………………………………………… 杨笑笑,姚 宇,郭辉群,贾美军 3—24

基于Boussinesq水波模型的聚焦波模拟 …………………………………………………………… 刘必劲,张振伟,刘忠波,傅丹娟,陈小云 3—31

北太平洋北部的风能输入门户 ………………………………………………………………………………… 张 宇,崔超然,杨 倩,管玉平 3—40

渤海湾M2分潮的季节变化:增强调和分析的应用 ……………………………………………………………………………… 余 鹰,王道胜 5—1

海平面上升、强台风和风暴潮对厦门海域极值水位的影响及危险性预估 ……………………………………………………… 许炜宏,蔡榕硕 5—14

基于全和谐型浅水方程的有限体积海啸数值模型开发与应用 ………………………… 周 文,王培涛,王 岗,于福江,郑金海,梁秋华 5—27

河控型河口盐度层化对悬沙的捕集机制—以洪季磨刀门河口为例 ………………… 谢荣耀,刘 锋,罗向欣,牛丽霞,蔡华阳,杨清书 5—38

路经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年代际变化 ………………………………………………………… 曹力戈,王喜冬,李 威,韩桂军,武晓博 5—50

印度尼西亚海及周边海域层结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梁浩然,谢玲玲,周 磊,郑全安,李明明 5—63

盛夏南海的水文与环流特征: 2000年8月航次再探 ……………………………………………………………………………… 李 立,许金电 6—1

黄河口滨海区冲淤演变与潮流不对称 …………………………………………………………………………………… 杨 洋,陈沈良,徐丛亮 6—13

南海潮汐主要分潮振幅变化趋势研究 …………………………………………………………………………………… 潘海东,王雨哲,吕咸青 6—26

2019年中国近海海洋热浪特征研究 ……………………………………………………… 王爱梅,王 慧,范文静,骆敬新,李文善,徐珊珊 6—35

1984-2017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 卢 莹,赵海坤,赵 丹,李青青 6—45

2016年南极海冰破纪录减少及其成因的研究综述 ………………………………………………… 李双林,韩 哲,刘 娜,张 超,蔡 慧 7—1

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述评 …………………… 王今菲,杨清华,于乐江,宋米荣,罗 昊,施 骞,李雪薇,闵 超,刘骥平 7—11

大尺度环流异常对南极印度洋扇区海表面高盐异常的影响 …………………………………………………………… 倪旭彬,杜 凌,史荒原 7—23

CMIP6模式对北冰洋海洋热含量的模拟能力评估 ……………………………………………………………………… 谢 龙,白学志,龙上敏 7—35

基于中国第6~9次北极科学考察观测的季节冰区边界层逆温变化特征分析 ……… 田忠翔,陈志昆,李志强,孙虎林,宋晓姜,赵 福 7—52

基于Icepack海冰柱模式的融池反照率模拟研究 ……………………………………… 曹淑涛,苏 洁,李 涛,钟文理,王晓宇,牟龙江 7—63

积雪密度演变对北极积雪深度模拟的影响 …………………………………………………………………………… 尹 豪,苏 洁,Bin Cheng 7—75

北冰洋高纬度区域海冰及气象特征分析 …………………………………………………………… 郝光华,沈 辉,田忠翔,李 明,赵 福 7—90

海冰快速减退背景下大气动量输入对波弗特流涡长期变化的影响 ……………………………………………………………… 陶树豪,杜 凌7—100

北极超强气旋活动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 丁瑞昌,黄 菲7—114

南极Dome A至普里兹湾沿岸下降风特征 …………………………………… 孙启振,张占海,付 敏,李春花,秦 听,丁卓铭,赵杰臣7—125

北极阿蒙森湾一年冰物理和光学性质的观测研究 ……………………………………… 张经纬,朱嘉良,姚宇斌,李淑江,李 翔,李 涛7—138

基于海冰密集度的消退起始时间判别方法改进研究与应用 ………………………………………………… 杨 毅,聂红涛,董春明,魏 皓7—152

浮冰界面融化速率参数化方案的实验室研究 ……………………………………………………… 李志军,王智群,王庆凯,解 飞,卢 鹏7—162

SAR重构分辨率对海冰侧向融化量预测影响研究 …………………………………………………………… 谢 涛,艾润冰,王 彦,刘彬贤7—173

不同MSS模型及其北极海冰干舷的多时空差异分析 …………………………………………… 董昭顷,路晓庆,石立坚,林明森,曾 韬7—183

2016-2017年北极内尔斯海峡北部海冰运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王子涵,刘婷婷,许苏清,王苗姜7—194

苏北浒苔生长期运移路径及温盐环境的数值模拟 ……………………………………… 高丽萍,范德江,宋德海,仲 毅,毕乃双,迟万清 8—1

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速率与二氧化碳气体通量的估算 ………………………………………………………………… 陈元瑞,赵栋梁,林子宽 9—8

低风速涌浪条件下浪致应力的研究 …………………………………………………………………………… 潘 伟,邹仲水,宋金宝,黄 健 10—1

冬季北风风速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 ………………………………………………………………………………………… 李林江,朱建荣10—10

椒江河口层化动力特性研究 ………………………………………………………………………… 姚炎明,郑逸群,赵新宇,袁金雄,李 莉10—23

街区尺度风暴潮漫滩数值模拟 ………………………………………………………………………………… 张 露,傅赐福,董剑希,于福江10—38

近10年黄、渤海海域入海气旋的统计特征和加强原因分析 …………………………………… 朱男男,熊秋芬,胡田田,马建铭,王亚男10—50

解析四维集合变分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 贾彬鹤,李 威,梁康壮10—61

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南印度洋亚南极模态水的演变趋势研究 ………………………………………………… 邱子珊,徐腾飞,魏泽勋,聂珣炜 11—1

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湍流特征分析 …………………………………………………………… 王 寇,李 博,李爱国,王鹏皓,裴生鑫11—22

印度洋混合层盐度季节变化机制研究 ……………………………………………………………… 许金电,邱 云,靖春生,高 璐,林新宇11—32

湛江湾三维温盐特征季节变化观测分析 ……………………………………………………………………… 黄润琪,谢玲玲,李 敏,王丽菊11—46

热带气旋下海浪对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影响 …………………………………………… 李向一,刘国强,何宜军,William Perrie 11—61

西太平洋黑洞涡旋物质输运能力分析 ……………………………………………………………… 田丰林,杨笑坤,刘 潇,何 遒,陈 戈 12—1

台湾海峡有效波高的SWAN模式与ERA-Interim数据对比分析 ……………………………… 王 奎,岳显昌,吴雄斌,周 恒,滕陈轲敏12—15

季风转换期印度洋经向热输运的年际变异及其机理 ………………………………………………………… 邢会斌,陈 昇,徐 康,王卫强12—26

1982-2019年渤、黄海海洋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王庆元,李清泉,李 琰,刘一玮,王亚男12—38

海洋化学

表层海水硅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倪建宇,付 锋,王 渊,姚旭莹 2—1

降解聚乙烯塑料芽孢杆菌LC-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 江婷婷,丁慧平,冯丽娟,张大海,李 苓,刘彦东,李先国 2—9

桑沟湾不同形态锰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 刘家琦,任景玲,陈 晶,房瑞雪,蒋增杰 2—16

锦州湾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特征 ………………………… 曲 玲,张微微,王 旭,郭洪发,陈 元,李明浩,张守锋,赵 骞,王菊英 2—98

厦门潮间带沉积物磷、铁和硫的时空分布及磷释放风险研究 …………………………………… 潘 峰,郭占荣,蔡 宇,刘花台,王新红 4—1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及河口混合行为的季节变化研究 ………… 解李娜,周 斌,刘 梦,杨 琳,杨桂朋,张 婧 4—27

浙江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 胡序朋,李芯芯,徐成达,唐静亮,邵君波,石晓勇4—106

西北太平洋山间盆地沉积物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及影响因素 ……………………………………………… 李继东,孙 栋,王春生,杨 娟4—122

El Niño事件对河流入海COD的调控机制—基于高分辨率时间序列观测的证据 ……………………………………………………… 黄全佳 6—62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吕泗渔场近岸海域主要生物潜在碳源及营养级分析 ………………………………………… 高世科,孙 文,张 硕 6—71

夏季闽东沿海水体中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薛思佑,胡 佶,韩正兵,蔡昱明,刘小涯,冯毓彬,于培松,张慧娟,潘建明 8—17

长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沉积物中汞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 王志刚,周立旻,郑祥民,王永杰 8—31

海气交换与呼吸作用调控下杭州湾碳酸盐体系的特征 …………… 王俊洋,王 斌,李德望,徐忠胜,苗燕熠,杨 志,金海燕,陈建芳 9—21

北冰洋表层积雪中7Be、210Po和210Pb的分布特征 ……………………………………… 刘楚越,钟强强,黄德坤,陈随缘,王 浩,于 涛11—70

海洋地质

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研究辨析 ………………………………………………………………………… 吴超羽,韦 惺 1—1

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流体的地质作用 ………………………………………………… 徐 婕,翟世奎,于增慧,王 轲,张 侠 1—27

冲绳海槽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源区地幔性质探讨 ………………………………………………………………………… 张宇蛟,翟世奎 1—44

基于谱聚类算法的海底滑坡危险性评价 …………………………………………………………… 杜 星,孙永福,宋玉鹏,修宗祥,单治钢 1—93

多金属结壳生长间断期与磷酸盐化事件的关系 …………………………………………………………………………………… 王 洋,方念乔1—102

基于数字图像的山东长山岛砾石海滩表层砾石形貌特征研究 ……………………………………………… 王 兴,王永红,徐杨杨,向亚武1—110

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对比分析 ………………………………… 谢 辉,周 蒂,石红才,李元平,孔德明 3—48

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莺二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制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 ……………………………… 康丽芳,左倩媚,王振国,何小胡,宋爱学 3—62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物物源:来自黏土矿物和化学元素的证据 ………………………………………………………………………………

…………………………………………………………………… 李秋玲,乔淑卿,石学法,胡利民,陈禹飞,白亚之,朱爱美,崔菁菁 3—76

南大西洋热液沉积物的不同相态提取方法与元素赋存状态 …………………………… 张 颖,杨宝菊,李传顺,王小静,汪虹敏,刘季花 3—90

浙闽沿岸泥质区沉积物粒度组分对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少的响应 … 刘胜璟,高建华,徐笑梅,石 勇,舒 卓,吴 昊,元冰瑜,贾建军3—105

3.4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古生产力演变及其环境制约 ………… 杨春丽,陈志华,肖文申,王湘芹,鞠梦珊,崔迎春,黄元辉,唐 正3—116

陆架斜坡对内孤立波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 李逸冰,刘乐军,高 珊,张 毅,熊学军3—126

南海北部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之交T60构造运动的古水深响应 …………………………………………… 王乙晶,金海燕,翦知湣,徐 娟 5—79

伶仃洋钻孔岩芯的磁学记录及其对海水进退的响应 …………………………………………………………………… 吴 翼,付淑清,夏 真 5—88

希尔伯特-黄变换在浅海沉积体系地震精细识别刻画中的应用 ………………………………………………………………………………………………………………………………………………… 鲁银涛,曹晓初,冉伟民,栾锡武,许小勇,李 东,杨涛涛,邵大力,魏新元5—100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断裂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探讨 …………… 王 嘉,栾锡武,何兵寿,冉伟民,魏新元,胡 庆,韦明盟,龚梁轩 8—41

南海台西南盆地南部海域19 ka以来沉积物物源与输运机制分析 ……………………………… 唐 荣,冯秀丽,冯 利,肖 晓,刘 爽 8—54

苏北辐射沙洲岸滩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百年尺度环境变化 ……………………………… 赵一飞,徐 敏,刘 晴,舒 强,王 平 8—66

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的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 何其江,刘 刚,王雪木,郑志锋,段 轲,韩孝辉,沈爱斯 8—81

大小潮作用对潮滩沉积物层理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徐孟飘,东培华,马 骏,罗 锋,张长宽,范代读,周 曾10—70

太平洋徐福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 高晶晶,刘季花,张 辉,汪虹敏,崔菁菁,何连花11—77

波浪作用下海床孔压累积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 …………………………………………………… 王 岳,刘 春,刘晓磊,刘 辉,李亚沙11—88

不同储藏气压下含气土细观结构表征与重构研究 ………………………………………………… 郭珍琦,刘 涛,吴 琛,苏秀婷,李三鹏11—96

上新世/更新世之交太平洋经向翻转流演化——海山结壳Nd同位素记录 ……………………… 范维佳,韩喜球,邱中炎,叶黎明,郭栋山12—50

大陆岛入海沉积物通量的估算研究 …………………………………………………………………………… 李高聪,蔡廷禄,李志强,高 抒12—60

海南岛崖州湾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受控机制 ………………………………… 瞿洪宝,苟鹏飞,孙龙飞,刘 刚,韩孝辉,龙根元12—70

海洋生物

基于增殖放流的定栖性种类剩余产量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 王迎宾 2—28

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 周艳波,谢恩阁,吴洽儿,冯 菲 2—38

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王维政,曾泽乾,黄建盛,郭志雄,李洪娟,陈 刚 2—49

盐度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抗氧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 王梦洁,储天琪,刘 峰,詹 炜,楼 宝,徐万土 2—59

基于贝叶斯状态空间产量模型的大西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 田志盼,田思泉,戴黎斌,麻秋云 2—67

长江口甲藻孢囊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厄尔尼诺指数关系研究 ………………… 戴鑫烽,曾宇兰,李冬融,王鹏斌,郭若玉,王瑞芳,陆斗定 2—78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功能酶活性研究 ………… 李 菲,李 喆,胡文进,黄庶识,刘泾泾,黄媛林,王巧贞,潘信利 2—88

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中国南部沿海近亲拟相手蟹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 杨明柳,徐 岩,高霆炜,潘红平,吴 斌,阎 冰2—105

转录组测序解析刺参波里氏囊腔与体腔中体腔细胞对吐脏胁迫的响应差异 ………… 史伟卜,王轶南,王浩文,任 媛,王庆奎,李 强2—116

藻类捕光天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 甄张赫,李文军,林瀚智,秦 松2—126

海草床微生物研究进展 …………………………………… 蔡泽富,陈石泉,吴钟解,沈 捷,谢珍玉,骆丽珍,庞巧珠,章 翔,王道儒 4—1

基于GAM模型研究水温垂直结构对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 ……………… 杨胜龙,范秀梅,吴祖立,伍玉梅,戴 阳 4—46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站点的优化设计 …………………… 潘邵媛,王学昉,田思泉,童剑锋,高春霞,赵 静,韩东燕 4—55

基于Maxent模型的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区域适宜生境分布预测研究 ………………………………………………………………………………………………………………………………………………… 何彦龙,刘守海,袁一鸣,蒋科技,王 腾,秦玉涛,任远豪 4—65

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marina)鞭毛蛋白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 蔡雨珊,张秀坤,竹攸汀,杨金龙,梁 箫 4—75

海州湾鹰爪虾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 陈艺璇,张云雷,黄锘妍,郭 笳,陈 皖,任一平,薛 莹 4—84

基于船载无人机的绿潮漂移速度估算与分析 ……………………………………………………… 姜晓鹏,高志强,吴晓青,王跃启,宁吉才 4—96

福建北部海域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的性腺发育研究 ………… 郑碧琪,鲁 超,刘 炜,郭玉臣,黄 文,程 宏,林 婧 4—1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研究 ……………………………………………… 王雅萌,汪金涛,陈新军,雷 林 6—81

茎柔鱼眼睛晶体微量元素地理差异及其与水温关系 …………………………………… 许 巍,刘必林,陈新军,陈 勇,操亮亮,桓梦瑶 6—90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对上升流的响应 ………………………………………………………… 陈 瑶,张 瑶,焦念志 6—98

珊瑚共附生DMSP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分析 ……………………………………… 唐小玉,张 颖,张文谦,张燕英,杨清松,董俊德6—108

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形态分类研究 … 刘守海,杨旖祎,何彦龙,季 晓,王宇坛,张海景,毛如意,蒋晓山,程祥圣 8—93

基于深度卷积嵌入式聚类(DCEC)的海洋环境特征提取对渔情预报模型的改进研究—以西南印度洋大眼金枪鱼为例 ……………………………………………………………………………………………………………… 张天蛟,廖章泽,宋 博,袁红春,宋利明,张闪闪8—105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鲁 泉,苏 雪,方 舟,陈新军8—118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性腺分化及首周年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 邝杰华,陈 刚,马 骞,毛非凡,周启苓,黄建盛,施 钢,张健东8—128

冬季大连砂质潮间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 宋慧丽,慕芳红,孙 燕,华 尔8—139

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反映的新进展 ……………………………… 秦 松,王寅初,张 卫,陈松林,隋正红,张 博,包永波 9—1

基于个体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生态模型构建 ………………………………… 李曰嵩,白松麟,余 为,张 瑜,陈新军 9—33

不同模态下气候变化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的影响 ……………………………………………………………………… 张 畅,李 纲,陈新军 9—48

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 杨艳艳,朱明明,徐炳庆,李 凡,高彦洁,孙春晓,魏 潇,王 斌 9—59

崇明岛内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特征 ………………………………………… 王 涛,童春富,吴逢润,从婷婷,赵成建,陈振涛 9—71

厚壳贻贝肠道细菌的生物被膜对其幼虫和稚贝附着的影响 ……………………………………… 徐嘉康,王劲松,方怡涵,杨金龙,梁 箫 9—81

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 …………………………… 王维政,杨林桐,杨二军,谢瑞涛,陈 刚,黄建盛 9—92

南流江河口桐花树生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 王日明,戴志军,黄 鹄,龙楚琪,梁喜幸,黎树式9—102

重组别藻蓝蛋白的超快能量传递过程 ………………………………………… 甄张赫,朱锐丹,秦 松,陈海龙,蒲 洋,翁羽翔,李文军9—115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3种金枪鱼属鱼类形态指标自动测量研究 ……………… 欧利国,王冰妍,刘必林,陈新军,陈 勇,吴 峰,刘 攀11—105

低温胁迫对军曹鱼幼鱼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蔡润佳,张 静,黄建盛,施 钢,潘传豪,谢瑞涛,陈 刚,张健东,王忠良,汤保贵11—116

涠洲岛西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 梁 文,周浩郎,王 欣,黄荣永,余克服11—123

海洋工程

珊瑚礁海岸波流运动特性整体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 陈树彬,陈松贵,姚 宇,陈汉宝5—110

新型海洋温差能回热循环热力学分析 …………………………………………………… 彭景平,葛云征,陈凤云,刘 蕾,吴浩宇,刘伟民5—120

黄河水下三角洲高浓度黏性泥沙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刘晓磊,陈安铎,张 红,陆 杨,马路宽,贾永刚5—127

沿岸流不稳定运动传播特性的小波相干谱分析 ………………………………………………………………………… 任春平,刘 宇,赵喜萍6—118

波浪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海底粉土液化特征对比研究 ……………………………………………… 宋玉鹏,孙永福,宋丙辉,董立峰,杜 星6—129

深水随机波列中畸形波统计特征的研究 ………………………………………………………………………………… 付睿丽,马玉祥,董国海10—81

波浪在局部可渗透水平海床上传播的解析解 ……………………………………………………………………………………… 倪云林,滕 斌10—90

破碎波冲击直立桩柱的大比尺试验研究 ………………………………………………… 台 兵,马玉祥,杨思宇,张华庆,陈松贵,董国海10—97

基于随机森林的复坡堤越浪量预测研究 ………………………………………………… 胡原野,王收军,陈松贵,柳 叶,王家伟,田昀艳10—106

不同补沙方案对海滩剖面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梁丙臣,朱梅溪,屈智鹏,王 聪,李东永11—136

裂流垂向分布实验研究 ………………………………………………………………………………………… 常承书,邹志利,王 彦,闫 圣12—82

离岸流灾害水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田海平,陈 雷,王 维,辛立彪12—92

规则波下刚性植物根茎对边界层最大剪切力特性影响研究 …………………………… 李 勰,陈 杰,蒋昌波,姚 震,罗元拼,罗婉娇12—102

海洋技术

基于珠海万山定标场沿岸验潮仪的HY-2B雷达高度计定标研究 ……………………………………………………… 张宇飞,蒋兴伟,马超飞6—139

复杂地形结构下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以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为例 ………………………… 聂佐夫,陶春辉,沈金松,朱忠民6—145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研究 …………………………………………………… 林文明,郎姝燕,赵晓康,刘建强,李秀仲10—115

基于SAR图像速度聚束调制的海浪反演研究 …………………………………………………………………………… 许荞晖,张彦敏,王运华12—111

海洋信息科学

基于追踪数据的全球中尺度涡旋偶极子自动识别方法 …………………………………………… 田丰林,苑忠浩,刘 巍,程领骑,陈 戈1—122

基于Himawari-8卫星的逐时次海表温度融合 ………………………………………………………………… 周 旋,叶小敏,周江涛,杨晓峰1—137

基于机载LiDAR测深水体波形的漫衰减系数提取方法 ……………………………… 亓 超,周丰年,吴敬文,宿殿鹏,王贤昆,阳凡林1—147

上海邻近海域风暴潮数据同化与特征分析 …………………………………… 丁 骏,吕 忻,姚雅倩,孟 鑫,姜雪敏,吴旭云,葛建忠3—135

滩涂水边线Landsat-5影像提取方法—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 杨立君,张荣春,姜 杰,苗立志,施佳凤3—146

基于地形的海底热液区沉积物分布趋势预测方法研究—以西南印度洋中脊龙角区为例 …… 潘东雷,陶春辉,廖时理,邓显明,张国堙3—157

面向拓扑分析的海洋流场临界点提取算法研究 …………………………………………………… 季 民,任 静,张立国,李 婷,孙 勇5—135

基于混合损失U-Net的SAR图像渤海海冰检测研究 ……………………………………………………………………………… 徐 欢,任沂斌6—157

基于三维相空间法和稳健估算法的ADV流速数据后置处理效果研究 ………………………… 钟纯怿,张俊波,杨振昊,季舒恒,万 荣8—152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反演墨西哥湾海表盐度 ……………………………………………… 吴芳芳,傅智一,胡林舒,张 丰,杜震洪,刘仁义9—126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特征的红树林种群识别研究—以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 周在明,陈本清,徐 冉,方 维9—137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累积影响的空间量化评估 ………………………………………………………………… 江曲图,丁洁琼,叶观琼,曾江宁9—146

GPM微波成像仪资料同化对台风“麦德姆”路径预报的影响研究 …………… 沈菲菲,闵锦忠,李 泓,许冬梅,邢建勇,束艾青,宋丽欣10—124

基于地球系统模式的局地化粒子滤波器与集合卡尔曼滤波器同化实验 ……………………………………………… 张钰婷,沈浙奇,伍艳玲10—137

一种融合纹理特征与NDVI的随机森林海冰精细分类方法 ………………………………………………… 王志勇,张梦悦,于亚冉,泥 萍10—149

基于HY-2B散射计的热带气旋定位定强研究 ………………………………………………………………… 刘思琦,林文明,王志雄,郎姝燕11—146

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风场反演残差特性研究 ……………………………………… 王冰花,董晓龙,林文明,郎姝燕,朱 迪,云日升11—157

基于Himawari-8数据的夜间海雾识别 …………………………………………………… 郝姝馨,郝增周,黄海清,牛 瑞,潘德炉,顾吉星11—166

基于演化算符的南海海面高度异常中长期统计预报 ……………………………………………… 李美莲,金慕君,纪增华,李 威,梁康壮12—122

岸外沙洲潮间带地形的增强型遥感构建方法 ………………………………… 周 永,张 东,邓慧丽,徐 南,张慧铭,郝 昕,沈永明12—133

海底声学底质分类的ELM-AdaBoost方法 ……………………………………………… 王嘉翀,吴自银,王明伟,周洁琼,赵荻能,罗孝文12—144

黄河三角洲北部近岸悬浮物季节性分布及驱动因素 …………………………………… 林聪泳,陈沈良,李 鹏,姬泓宇,凡姚申,禹定峰12—152

新闻与观点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内容与评述 ………………………………………………………………… 管 松,于 莹,乔方利1—155

海洋一号D卫星捕捉到南极火山喷发 ……………………………………………………………… 刘建强,叶小敏,曾 韬,马小峰,刘金普2—139

HY-1C/D卫星对南极布伦特冰架冰裂缝变化与断裂过程的监测 ………………………………… 刘建强,曾 韬,叶小敏,刘金普,马小峰7—205

中日海洋环境领域研究合作与展望 ………………………………………… 刘 阳,田永军,于 佳,王 欣,周少丹,単 谷,伊藤進一8—160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