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1-01-11马彦妮
马彦妮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过敏性紫癜在儿科中较为多见,其发病年龄大多分布在3-10岁,是一种以血管炎症为病变标志的系统性血管炎,常常可以在人体多个器官表现[1]。当它累及到肾时,可以继发性地诱发以血尿、蛋白尿、皮肤黏膜出血等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对肾脏与皮肤的损伤最为明显,需要及时地干预治疗,否则会发展成终末期肾衰竭[3]。目前,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未达成完全的统一,但西医在治疗上大多使用抗感染、抗凝、免疫功能抑制等多种手段,虽然在早期对于控制疾病发展有着较为不错的疗效,但长期使用的话,其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可以带来毒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疾病复发等诸多问题[4]。中医药治疗一向有着简便廉验的特点,与西医治疗相比,往往可以起到降低复发率,提升治愈率,减少毒副作用危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优点。本文对近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综述,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在古代,还没有出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这样的病名,但按照其临床表现可大致归属于中医“尿血”、“发斑、”“水肿”、“葡萄疫”等病名的范围,但该病的病因病机在中医上也未得到完全的阐明[5]。王文静等[6]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对紫癜性肾炎证素的组合规律进行了文献研究,得出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位在肾,但脾、肝的病变也可对该病产生巨大的影响,其病机首先在于患者本虚的内在因素,其次在于湿邪、热毒、瘀滞等邪的侵扰,迫血妄行,最终导致血溢脉外而成紫癜。
2 辨证论治
2.1 分期论治
许多学者主张紫癜性肾炎发病早期多为实证,病久可耗伤正气,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所以在不同时期治疗重点也应当不同。周延峰[7]教授按照疾病不同的发展进程,将紫癜性肾炎分为三期,分别为:正盛邪实的急性期,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治疗原则;气不摄血的缓解期,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辅以益气化瘀的治疗原则;邪退正虚的康复期,予以益肾健脾补肺的治疗原则。
2.2 分型论治
盛丽先[8]教授认为治疗紫癜性肾炎当论不同证型,并将其大致归纳为四种:湿热互结,动血破络型,予以小蓟饮子加减;湿热搏结,久病伤阴型,予以甘露饮加减;风热外感,邪毒内盛型,予以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方加减;脾病及肾,湿邪留滞型,予以升阳益胃汤加减。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不同的证型佐以活血散瘀之法。孟如[9]教授认为内外合邪导致了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当辨为阴虚火旺型、瘀久化热型、脾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气阴两虚型、风热互结型以及伤及血络型共七型,通过将疾病辨为不同的分型,予以不同的治疗大法。
2.3 分脏论治
李琦[10]教授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脾肾气虚、热邪犯肺以及湿热困脾三点可以大致涵盖紫癜性肾炎的病机,从肾、肺、脾三脏出发,针对不同的病机予以不同的治疗重点,同时适当地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发挥中医药的独特治疗优势。
2.4 分部位论治
雷根平等[11]提出“三部六法”辨治紫癜性肾炎。“三部”即全身、咽喉与下肢,“六法”即健脾益气法、凉血化瘀法、补肾滋阴法、调和营卫法、清热解毒法以及抗敏除湿法。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用健脾益气法、凉血化瘀法、补肾滋阴法、调和营卫法,咽喉部患病明显的患者可用清热解毒法,下肢患病明显的患者常用抗敏除湿法。将患病部位进行归纳,再根据证型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诊治过程更加简便,具有针对性,为临床诊治紫癜性肾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2.5 经方及自拟方治疗
通过对患者辨证论治,予以经方或自拟方治疗的方法最为普遍且多样,现举隅如下。郭补林等[12]将益肾祛斑消白汤用于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C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祛斑消白汤(太子参、党参、丹皮、生地、炒麦芽、黄芪、虎耳草、山萸肉、乌梅、五味子、蝉衣、水牛角丝、三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81.67%与95.0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胱抑素C、24h尿蛋白含量与尿红细胞数方面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王海俊[13]采用自拟的消风祛毒汤(蝉蜕、山药、仙鹤草、生地黄、地龙、黄精、墨旱莲、白花蛇舌草、黄柏、芡实、小蓟、丹参、僵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明显,在24h尿蛋白定量与尿红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改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赵红等[14]使用自拟肺肾同治方(牡丹皮、山茱萸、赤芍、槐花、生地黄、蝉蜕、黄芪、紫草、金银花、黄芩)治疗紫癜性肾炎,经过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80.00%和95.00%(P<0.05),且研究组在FIB、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方面都小于对照组。
2.6 单味药及中成药治疗
李怀军等[15]将槐杞黄颗粒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对照组使用强的松,研究组使用槐杞黄颗粒,经过治疗,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5.7%与85.3%(P<0.05),且对照组在肾功能、24h尿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低于研究组。葛根素可发挥保护肾脏,减小血管阻力等多方面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是一种从葛根中提取的衍生物,万静等[16]使用葛根素治疗紫癜性肾炎,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 专法论治
郭亚雄等[17]使用清心健脾法治疗紫癜性肾炎,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分别是中药组、西药组和中医药联合用药组,各组30例,中药组采用清心健脾法组方,药物基本构成为:白茅根、茯苓、制附片、黄连、山药、乌梅、三七粉、竹叶、连翘,白术,薏苡仁,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经过16天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西药组为70.1%,联合用药组为86.8%(P<0.05)。采用清心健脾法组方可以使临床症状减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很多医家提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方法应针对本虚标实,以治标为主,同时贯以治本之法,注重标本兼顾。靳锋[18]认为治疗紫癜性肾炎应以凉血活血为要,辅以健脾益肾、宣肺祛邪、清热利湿之法。王孟庸[19]指出应当将补益肾、肺、脾三脏之法结合活血散瘀、清热凉血、驱风通络法,做到标本兼顾。
2.8 外治法
中医采用外治法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经验相对较少。张杰等[20]将中药贴敷法应用到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中,药物以六味地黄丸原方组成为基础,将中药贴到人体各个背俞穴,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与86.7%(P<0.05)。中药贴敷操作方便,易于储存,作用时间较长,适应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与内治法相结合,多途径治疗也往往能够提高疗效,具有很高的社会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位主要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治法常采用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活血化瘀治标,辅以补肺健脾益肾等补益之法以培本固元。关于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很多,积累了不少丰富的治疗经验,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中医药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方法多样,且大多都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但不利于治疗方法上的推广;(2)许多医家的研究对于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的标准不统一;(3)中医外治法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经验较少,需进一步深入发掘。中医药在治疗紫癜性肾炎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巨大的发展空间,针对以上问题,中医行业可以进一步优化诊疗体系,更好地促进疾病的恢复,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