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策群力科技人员组团为“三区”服务

2021-01-11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区服务团专家

文/本刊记者 杨阳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科技底子薄、人才相对匮乏,科技人员“单打独斗”进行科技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三区”人才专项)实施以来,各省市根据地方实际组建“三区”人才科技专家服务团,使科技人员在支持“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极大地提升“三区”科技服务水平。

甘肃:实效第一打造“团队+项目+贫困县”模式

针对“三区”人才选派工作中存在的个人单兵作战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甘肃省务求实效,充分发挥选派单位优势和科技人员特长,打造“团队+项目+贫困县”模式,每年组建约150个团队,结合受援地资源禀赋和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进行技术推广、开展技术培训、培育富民产业。甘肃农业大学依托专家优势,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先进个人、学术带头人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为团队负责人的形式围绕受援地需求开展集中培训、实地指导、跟踪服务、试验示范和观摩等。其中,重点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用少免耕节本增效技术,有效减少了土壤耕作和地膜投入,降低了冬闲期土壤风蚀,提高了秸秆资源利用,使玉米总产值提高14.5%、净产值提高22.4%、产投比提高9.6%。

培育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按照甘肃全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甘肃省的技术服务团以指导群众区域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为目标,精准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西北师范大学“农业综合适用技术服务团”针对受援地(陇西县)中药材品种、种植情况、土壤条件、环境条件、轮作等特性,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合作社推广设施无土育苗技术在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等中药材种苗培育中的应用,种苗产出率提高了50%,生长周期缩减至原来的70%,并克服了土地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目前,陇西县碧岩镇政府已使用该技术在碧岩镇推广11座(每座大棚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中药材设施育苗大棚,为提升当地中药材种苗品质、中药材种植效率和农户增产增收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进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自实施“三区”人才专项计划以来,甘肃省积极推动“三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技术服务团队围绕受援地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旱地作物绿色、提质、增效与机械化生产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对通渭县马铃薯、中药材、花椒、甜高粱和金银花的种植情况、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实地调研,在陈尧村推广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农艺农机融合技术350余亩,产量提高了20%,节本增效15%;推广旱作农田机械深旋松技术250多亩,产量提高30%,节本增效20%。在南坡村示范应用马铃薯、玉米密植增产技术280余亩,产量提高15%~20%;示范应用旱地马铃薯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覆盖栽培技术40余亩,减少残膜捡拾成本120元/亩。

开展科技培训,提升群众技术能力。甘肃省选派的“三区”人才紧扣受援地实际,以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为抓手,发挥其人才、项目、技术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养殖、种植政策宣传和系列科技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兰州大学“羊养殖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基层,面对面收集畜牧科技人员、养殖大户、小农牧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将每个问题登记在册,同时在组织团队技术专家对问题进行整理、解答,根据共性问题编写了《肉羊养殖技术》《科学养羊一问一答》《河西地区农户肉羊养殖实用技术》《河西地区农户肉羊养殖歌诀》等技术指导手册(指南),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将技术培训课堂开设到养殖一线、开设到羊圈,针对饲料加工贮存、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疫病防控等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团队累计举办各类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55期,培训6000余人次,发放培训教材5000余份,现场指导300余人次。

湖南:打通农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团

2020年的春耕,湖南的“三区”人才很忙碌:他们既当技术生产服务员,又当疫情防控战斗员,因需、有序下到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助力春耕生产。

从2014年实施“三区”人才专项以来,湖南省累计选派了5065名“三区”科技人才到全省48个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2018年,为切实推动科技人才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湖南省面向全省所有县市区启动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打造了成建制、对口式、全方位的湖南模式。

以科技专家服务团为重点,湖南省实现了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123个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对全省所有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的“两个全覆盖”,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单一农业领域向医疗卫生、工业、环保、信息化、旅游、电商、金融等领域拓展。2018年,湖南省共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基地723个,服务企业1150家、专业合作社2388家,开展技术培训5746次、培训人员28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161项、引进新品种1125个,带动了17万户农户增收。

围绕制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问题,科技专家服务团已经成为打通农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团,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邵阳县服务团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成立4个对口帮扶科技小组,2018年全县实现年产茶油1.89万吨,年产值18亿元;安化县服务团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200多项、新技术100多项,科技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3万多农户因此受益;双牌县服务团利用山林资源丰富优势,创建双牌县独有的森林土鸡养殖方式,2018年实现产值1.1亿元;泸溪县服务团重点打造多个“万字头”产业基地,围绕椪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攻关,2018年椪柑产量提高了20%,优质品率达8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积极发挥科技人员专业特长,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辟谣,普及防疫知识,传播正能量。靖州县科技专家服务团连日来不但针对农村、社区、企业特点制作了言简意赅、科学性强、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标语,还印制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积极参与编写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系列原创科普文章,发放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科普资料,推动战“疫”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激发广大群众群防群控。

湖南省其他科技专家服务团也积极践行科技创新为民利民服民使命:株洲渌口区科技专家服务团走访部分企业,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并安排专人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海顺消毒洗涤有限公司的正常生产;邵阳洞口县服务团与县科工局密切协作,收集整理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制作了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印制了3000份通俗易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单发放给民众,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科学防控;怀化麻阳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刘训,作为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指挥部一线。

山东:打造“农科驿站”新载体

2016年,山东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组建科技指导人员队伍加快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的通知》,选派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骨干、乡镇农技人员、乡土科技人才等各类科技人才担任科技指导人员,组建科技指导人员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服务。为充分发挥高层次农业科技专家对扶贫重点区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省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组建了由226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服务团定期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现场答疑、巡回指导服务。自2016年专家服务团成立以来,共在菏泽、临沂、聊城等市“三区”县域开展基层行活动多次。其中,集中授课85场次,现场技术指导156余次,服务指导农户、科技致富带头人等4100余人次,累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220余项。同时,山东省科技厅2019年在全省组建了448支科技扶贫服务队,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巡回)指导等科技综合服务,其中,在“三区”县组建科技扶贫服务队302支。

为了保障基层引才,山东省打造“农科驿站”科技人才服务新载体。2016年9月,山东省科技厅印发《推进“农科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农科驿站备案建设工作。农科驿站作为推动科技特派员“沉下去、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通过提供场所、设备等必备保障条件,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一批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实习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丰富扶贫重点区域乡村科技人才资源。截至2019年7月,在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共建设农科驿站335家,累计派驻科技特派员877人次,共举办技术培训1600余场次。

贵州:省市县三级联动 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开展“三区”科技服务,当地的需求往往不是一种,“三区”人才个人的能力往往无法覆盖全部需求。贵州以县为单位组建技术服务团,根据当地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贵州务川县,当地既有种植养殖技术需求,也有经济果林的技术需求。遵义市务川县技术服务团结当地产业实际,将团队分为种植业、畜牧业、经果林三个工作组开展科技服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自“三区”人才专项实施以来,贵州省以县为单位组建技术服务团,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技术服务团实行双团长管理制,以一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任该县服务团的技术团长,县分管副县长或组织部长任行政团长,发挥组织、沟通、交流职能,实现服务团内部的信息互通、技术共享、难题共解。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通过集中巡诊、线上线下等方式,一般技术问题团队内部解决,难点技术市(州)范围协调力量解决,有效发挥了团队技术、资源等优势,促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

从2016年开始,结合贵州省开展的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贵州省将“三区”人才纳入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联合制定《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方案》,进一步增加了“三区”科技人才来源渠道和保障方式,充分发挥“三区”人才专项支持科技特派员的派出单位优势,协调、调动派出单位资源,引入适宜的农业科技成果,升级发展地方产业。2016年,相关科技特派员团队承担实施“贵州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重点项目,推进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带队282名科技人才组成多个团队,赴28个县开展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精确栽培和蔬菜错季高效栽培技术等示范应用,帮助企业、合作社建立科技示范应用核心基地11.2万亩。

猜你喜欢

三区服务团专家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致谢审稿专家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山西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剪影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请叫我专家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