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培养方式壮大科技扶贫队伍

2021-01-11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区科技人员特派员

文/本刊记者 孙洁

贫困地区发展,最大的短板在科技和人才短缺上。为引导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进行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各地选派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农村环保、信息化等行业的科技人员到受援地服务,对当地的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农技骨干等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员展开培训,目前,培养对象已拓宽至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星创天地”骨干等人员。据统计, 2014年至2020年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以来,每年有2万名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同时为“三区”培养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积极推动“三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为“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湖南:“单兵作战”转向“团队作战”

2005年,湖南省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计划,2014年启动“三区”科技人才计划,着力于引导人才“流”往农村基层一线。2018年以来,湖南省还启动了“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计划,在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上取得新突破,闯出了科技扶贫服务的新路子。

兼顾基层需要和科技人员专长,湖南既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选派,又依托省、市、县“三级联派”的选派模式,把基层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纳入“三区”科技人才队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

据悉,湖南省已实现123个县市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全覆盖。2019年,湖南省加强了对科技专家服务团的考核管理,派出单位和派驻地区须落实相关人才激励保障措施;以需求为导向,精准选人,进一步优化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才结构;以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技术和专家需求对接工作,建立需求清单,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向基层一线聚集;以培训为形式,培养乡村能人,着力提高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水平。

在人员培训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特色,坚持基础知识、业务学习和专业课程培训相结合,坚持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围绕基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强科技扶贫骨干人员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科技人才,引导广大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退休技术人员、农村青年、农村妇女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2014年以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高校院所的科技专家到基层一线举办了58期“三区”科技人才培训班,培训乡村本土人才1万余人。教育培训内容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不仅包含种植、养殖等传统课程,也有电商直播、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教育培训形式多样,既有大范围的集中授课,也有“点对点”的田间指导,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培养和带动了一批本土科技人才。

江西:试验示范打消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顾虑

为满足县域农林产业科技发展需求,从省、市涉农院校、科研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对江西省具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地区进行产业技术升级的统一指导,他们通过身体力行和示范效应,打消了许多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顾虑,使一大批农业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得到推广应用,从而助推了江西省一批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自“三区”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以来,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对接本省水稻、油茶、果业等37个特色产业;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2932项;引进、转化新品种2420个;为受援地引进项目资金4.6亿元。

围绕每年科技部下达给江西省的培训计划指标,顶层设计开设农林产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全省示范推广和优势特色农林产业技术升级县(市、区)巡回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培训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江西省科技特派员、科技型农林企业高管的创新创业培训,还有对基层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技术指导培训。截至目前,中央和省财政累计安排培训经费2185.8万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8期,邀请省内外811名专家参与授课,培训科技特派员、农林科技型企业高管、种养大户、乡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等1.7万人次,为江西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浙江:服务模式多样化

浙江省在一乡一名特派员的基础上,建立了法人和团队特派员制度,并形成了“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浙江大学的汪自强教授从2005年开始被派驻浙闽交界的山区泰顺县,每年约有80天的时间在基层。在此期间,他主动对接基层需求,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服务种植业向服务大农业转变;二是由服务一个乡镇向服务全县转变;三是服务的范围由原来的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转变,泰顺的农业园区成为了试验地,杭州成了泰顺农业科研的联络站。他先后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除了科技特派员本身的项目经费外,还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多项省、市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落实到泰顺县的项目经费达260多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0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省派特派员除重点服务省财政支持的26个加快发展县外,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也可申报省派特派员需求,由省里统一选派,地方自行解决经费。2019年完成新一轮省科技特派员选派,21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和4个团队科技特派员的经费由地方自行解决。另外,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专业领域也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拓展。

湖北:借智引智 提高服务成效

湖北省“三区”人才选派工作紧紧围绕受援县科技需求,针对产业链突出共性问题和典型科技需求,构建产业创新链核心团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主管部门深入当地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工作一线调研,定期召开“三区”人才工作座谈会,组织各领域专家实地考察,充分掌握各地科技需求、科技瓶颈,了解各地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研究探讨实际对接内容,搭建选派专家与受援企业、合作社的对接平台,提升了借智引智实效,实现双赢。同时,从省市县层面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结合的原则,组织科技人员与涉农企业、专业大户和种植大户对接,双方自愿充分磋商,达成契约服务关系,扩大了双向选择面,提高了科技服务成效。

严格落实科技部关于“三区”人才培养的各项任务,先后参加科技部组织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上海复旦大学等4期秦巴山片区培训。利用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创新组织模式与培训模式,牵头发起鄂豫陇三省第五期秦巴山片区省际协同培养,分阶段跨省走训新模式,以理论课程、实操课程、基地实践、项目路演和团建素拓有机结合,受到三省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参训学员通过培训学习,增加了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知识储备,优化了产品、技术与产业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寻找到了新的合作项目、资金渠道和销售渠道等,促进了片区企业创富与农民致富的进程,为受援县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知科技、长期扎根县域基层“不走”的科技人才队伍。

青海: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人才

自“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以来,选派科技人员把科技培训、人才培养作为“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的重要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取得显著成效,为受援地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实用技术人才。例如,化隆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当地授课,传授实用技术,现场技术指导;组织技术骨干到云南、四川等科技先进发达地区观摩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合作社技术人员到县农广校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聘请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传授种养殖技术,全县近1.5万人(次)群众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循化县选派到示范基地、项目实施点和专业合作社的“三区”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自己服务的项目,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共培养技术人员400多名,培养技术骨干80多名,开展科普知识培训讲座20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2万多名。平安区选派的科技人员,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特色种植业,开展了温棚蔬菜、特色蔬菜、精品水果等果蔬培训班,围绕特色养殖业,开展饲草种植、生态养殖等养殖培训班;围绕常规农业,开展油菜、马铃薯、小麦、青稞以及土壤肥料、植保等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为全区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新型农民、一批乡土科技人才,为平安现代富硒农业发展增添了新亮点。乐都区选派的科技人员通过培训,全区樱桃种植户全面掌握了樱桃新品种引进栽培、提高樱桃成活率、病虫害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杂交种的制种技术和商品栽培、中藏药种植、乐都长辣椒良种繁育等技术,种植户与授课专家建立了联系方式,有需求随时电话咨询。自开展“三区”人才工作以来累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8600多名,培训农牧民10多万人(次)。

猜你喜欢

三区科技人员特派员
声 明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