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经济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评《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
2021-01-11孙绪芹
书名:《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
作者:刘甲爽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6396-4
出版时间:2015 年11 月
定价:22 元
竞技体育作为具有竞争性、公平性的体育活动,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随着我国对竞技体育的重视,我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上取得卓越成就,并成功跻身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但体育经济发展仍旧较为低迷。《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一书从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发展趋势出发,系统性地研究和探索体育经济创新发展道路,为我国改革创新竞技体育经济发展与管理模式提供研究思路。
竞技体育经济包括体育赛事产生的收入与支出,以及体育用品、体育赛事新媒体等衍生产业。竞技体育管理涉及对运动员的培养、赛事场馆的建设、赛事宣传及观众管理等,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竞技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市场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创新发展竞技体育经济对体育赛事、普通民众及地方财政都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赛事举办方通过同体育企业合作获得企业资金支持,由此扩大赛事投入,提升运动员赛事体验与观众观赛体验,提高体育行业服务水平,并实现赛事规范化管理;其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经济能够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人民群众通过新闻、短视频等各类渠道了解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对普通民众影响不断加深,有利于改变民众对体育的固有观念,提高民众在体育上的消费投入;最后,将竞技体育地域化,能扩大体育在各地区的影响并细化我国对体育赛事的管理,竞技体育与地方相结合催生地方体育旅游行业发展,带动地方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多元化。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支出以国家支持为主,资金有限且创收不足,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行业的发展规模,降低体育在我国的影响力。经调查分析与总结,我国竞技体育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体育产业发展失衡。从区域发展看,我国体育事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从产业规模看,我国体育产业开发不足,资源利用率低,总体规模较小;从产业结构看,竞技体育产业包括竞技赛事与服务行业,体育服务业通过售卖赛事门票、产销体育用品等方式实现盈利,但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不够成熟,体育市场化程度较低,体育产业发展空间狭小。其二,人民消费欲望低。我国在体育教育和宣传方面的缺乏导致对体育关注度不够高,其对民众造成的影响有限,难以刺激民众消费欲望;竞技体育带动休闲体育发展是加快体育市场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结合不足,体育受众面小,民众消费需求小,且相较于国外知名体育产业品牌,我国体育产业品牌知名度较低,消费者流失严重,进一步阻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
《体育经济与赛事管理》一书从体育品牌营销、推广和产品文化塑造等方面详细叙述如何打造我国体育产业品牌,拉动体育经济发展,此书在体育经济和赛事管理上的研究为我国创新发展竞技体育经济与管理方式提供实践经验。在该书的启发下,我国可从人才培养、产业拓展和品牌塑造三个角度出发,推动体育经济多向发展。第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竞技体育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体育、经济两栖人才,建设专业体育经营、管理与服务团队,灵活运用产品推广技巧与服务推销技术大力宣传竞技体育项目,提高体育赛事关注度,扩大体育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第二,拓宽体育产业领域。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局限于体育用品、赛事播报等,产业种类少,难以深入人民生活,可通过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承办大型民众体育赛事等,将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等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丰富竞技体育产业,加快体育市场化进程。第三,制定体育品牌营销策略。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更贴近大众生活,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提升体育用品销量能够有效增长体育经济效益,对此,我国可大力扶持本土体育品牌,设计民族特色与时尚潮流相融合的体育产品,并严格遵守国际标准把控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体育品牌知名度,进而增加体育经济收入,创新体育管理方式。
总之,体育作为朝阳产业,创新发展竞技体育经济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