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量视角下的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021-01-11魏佳丽高继平
魏佳丽,苏 成,高继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1 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逐渐意识到专利战略的重要性,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专利制度来保护本国的科学技术,专利制度对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现在“一超多强”的世界专利格局己初步形成,各国都想通过本国的专利战略布局来抢占市场高地,获取市场主导权。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急速增长,一跃成为“专利大国”,但是数量上的提升并不能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数量与质量替代”这一想法在我国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数量上的增长都以质量降低为代价[1-3]。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专利质量高度重视,2015 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不够严格等问题,明确提出“战略指引、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拓展和加强专利海外布局规划”[4]。
专利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家拥有的高质量专利决定了其在全球科技中占据的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的地位,是当今各国的关注焦点。国内外对专利质量的定义各有不同,没有一致的权威性结论[1]。在对国家方面的专利质量的研究中,Allison 等人[5]从法律层面出发认为专利质量是指授权专利除了满足技术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可实现性还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说明书撰写和技术信息公开。文家春[6]从技术进步性出发认为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技术相对于以往的专利技术更加具有新的、非显而易见的技术进步并且能保证专利在专利诉讼中维持其权利。刘毕贝[7]强调市场价值认为专利质量实质上是一件专利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及说明书公开要求,并且专利技术水平高、撰写较好,能够经得起审查、无效和诉讼程序的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情况。还有些学者将专利质量与专利价值联系起来,探究之间的关系,周延鹏[8]教授认为专利质量是专利价值的前提,专利价值是专利质量的实践。朱雪忠等人[9]认为专利质量能反映一件专利的技术竞争力,认为竞争力视角下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技术对拥有者的竞争力的重要程度,能判断专利的技术水平差异,兼具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此后还有学者将经济价值分析融入专利质量评价中,国外学者Burke[10]认为专利质量与专利经济价值密切相关,其实质就是发明的技术经济质量。宋河发等人[11]认为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技术质量、法定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总和。专利质量由专利的技术经济质量和实施财产可靠性产生的法律质量构成[10]。Pantros IP 公司从专利法律质量、经济质量和技术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专利质量测度并构建了指标体系[12]。蒋琼等人[13]认为企业专利质量包括技术质量、法律质量和市场质量三方面含义。还有学者认为可用专利的技术水平来衡量专利质量,专利的技术水平越高则说明专利质量越高,定义了专利平均质量,并提出一个国家的专利平均水平可以用专利授权率来衡量[14]。指标体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尝试用单一专利指标、多个指标、综合指标体系、专利质量综合指数来研究专利质量。Schankelnan M Pakes[15]学者尝试用专利维持率来衡量专利质量。Griliches Z[16]学者认为可用专利授权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平均专利质量。Mark Hirschey等人[17]从专利的科学价值角度出发,用专利引用指数、非专利文献和技术生命周期来测度专利质量。宋河发等[18]学者从发明创造质量、文件撰写质量、审查质量和经济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石书德[19]从专利在申请质量、国际化水平、有效维持时间和技术影响力4 个维度对我国专利质量进行研究,李春燕等人[20]从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等六类指标的角度对专利质量进行探索。美国CHI 公司构建了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指标(技术实力)和简单指标(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等)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专利质量[21]。还有一些学者用一些普遍公认的指标来测度专利质量,如:专利引用指标[22]、技术生命周期[23]、科学关联度等。2004 年,Lanjouw 等[24]教授表示利用综合指数可以减少由于主观等因素带来的专利质量评价误差,利用潜在公因子的多指标模型将专利权利要求书、被引次数、引文数量以及专利族大小综合成一个“质量”公因子。2007 年,Mariania 教授等人[25]利用欧洲发明人样本数据将专利引文数量、权利要求数以及专利被引次数三个指标综合构建了专利质量综合指数。
总的来说,国家层面的专利质量研究虽然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讨,但至今为止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针对国家的专利质量研究比较杂,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面向不同的使用者对专利质量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国家专利质量需要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研究深度以及应用价值[26]。故而本文分析和研究国家专利质量的内涵,然后建立国家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人工智能领域是国内外政府以及学者都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我国更是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因此,本文从专利数据出发,对美、中、日、韩、欧等主要专利大国或地区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对比重点国家专利质量现状,比较分析我国与竞争对手国家在专利质量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我国提高本国专利质量、改善和调整国家专利战略,从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
2 专利质量的内涵和概念界定
2.1 专利质量的内涵
从国家角度来说,专利质量的关键在于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研究深度和应用价值。技术水平对于国家来说,是其保障科技发展和进行国际科技活动的根本,重点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力,夯实技术基础,稳步推进提高国家技术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获取全球科技主动权,支撑国家在全球科学技术布局和占位。研究深度对于国家来说,是突破研究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国家要重视科学知识资源,重点围绕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基础科学,不仅仅是倾向于市场价值的短期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先行,随后关键核心技术占据市场制高点,保证技术领域健康快速发展[27]。应用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是保证技术领域可持续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不够严格等问题,深入实施国家专利战略,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4],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来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从而更好的发挥技术优势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能代表国家专利质量的技术质量,应用价值能体现国家专利质量的战略质量,故而本文从专利质量的技术质量和战略质量两个方面去测度和评价我国及其重点竞争对手国家的专利质量。
2.1.1 技术质量
专利的技术在满足专利授权法律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相较于以前的技术具有科技进步性,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专利的技术质量[13]。技术质量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各局的专利法授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专利的技术质量越高,说明其自主创新性越强、研究深度越大,技术水平越高,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专利的技术质量是战略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的高技术质量专利越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科学技术核心竞争能力也就越强,这些都是保证其专利战略正常实施的关键因素。
(1)核心专利。目前国内外对于核心专利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认识。国内外一些研究中,常常用基础专利、高质量或者高价值专利来表示。总的来说现有的有关核心专利的研究中,核心专利的特性主要有:1)无法避开性,是指核心专利的技术是他人无法避开、绕开的[28]。2)高技术创新性,是指核心专利的技术创新性很强,往往是首次创新且总是被后续技术创造者所引用。3)高影响性,是指核心专利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常常被后续科学研究人员所学习引用[29]。4)重大战略性,核心专利往往是产业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30]。一个国家拥有的核心专利数量的多少能体现这个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2)科学关联度。科学关联度是指每个专利引用前人研究的科学文献的数量。该指标最先是用来考察专利技术的创新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及其依赖程度[23],衡量某技术领域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或影响强弱[30],能体现该专利技术的一个研究深度的深浅。国外学者Price[32]认为科学知识具有可积累性和可流动性,知识能从科学流向技术也能从技术流向科学。专利对科学文献的引用情况可以反映出专利技术所引用的知识基础[31-32]。专利引用前人科学研究数量跟专利质量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被很多学者证实,研究人员认为一个专利引用前人科学研究文献的数量越多,其学习和融合的科学知识就越多,与科学前沿就越接近,其专利质量就越高。
2.1.2 战略质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的大门,国际专利纠纷接踵而至,大大打击了我国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也唤醒了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近年来我国大大小小企业都遭受着来自西方公司的专利进攻,可见建立属于本国的专利战略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的专利质量的应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要更加注重的是整体的战略布局,保护核心专利技术,防止其他国家通过交叉许可的方式将本国的核心专利技术置换掉。就国家战略层面而言,专利质量更加注重技术公开、吸收与整合、进步、整体化和产业化,许多专利出于战略的考虑并不会进行产业化,不会产生经济收益,但这些专利的存在却对国家竞争实力以及行业布局有着重大影响[33]。实施和完成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是建设和打造知识产权强国的重中之重。
(1)国际专利。当今市场,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只注重本国市场是无法跟上以及满足当前的科技发展。一个国家及其企业要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其产品技术就必须在该目的国申请专利保护,仅仅在本国申请是无法保护其产品技术的法律效应。近年来,我国企业产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出口壁垒以及国际展览纠纷,发达国家常常利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来阻碍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国外优先权及其数量是国家在国外进行布局以及专利质量的重要标志[34]。由此可见国际专利对于一个国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国际专利数量能反映专利国际化水平,一个国家的国家专利比重大,证明其行业以及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高,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保护力度也大。
(2)其他国家在本国的专利优势度。正如上文所言,国际专利对于一个国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的在其他国家进行专利申请,夺得其他国家市场的优先权,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日益增加,我国在进入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护好本国市场。
2.2 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要科学、客观的进行专利质量测度评估,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满足理论要求的同时考虑实际测度需求。选取的指标需要是可测度、可操作的,同时指标之间要具有独立性,即相关性不能太高,不然会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本文认为国家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战略两个维度。本文从技术和战略两个维度进行国家专利质量测度,如表1 所示。
表1 专利质量测度指标构建
(1)核心专利占有率。该指标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核心专利占总核心专利数的比值。国内对核心专利的定义和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参考科睿唯安的ESI 指标,近几年来ESI 指标得到了国内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学科进入ESI 前1%已经成为国内大学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5]。Putnam J 等人[36]通过观察专利的目的国市场保护的数量大小及其组成同族专利的规模大小,来评估其专利价值。Lanjouw 等人[24]经研究证明同一专利族的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发明的技术重要性。唐春[37]认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专利族是跨国专利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一类同族专利数量。本文取每年专利同族专利数量排名前5%的专利为核心专利,同族专利数量是指由不同国家公布的内容或基本相同的具有共同优先权的一组专利[35]。其计算公式如下:
(2)核心专利发明人比例。该指标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核心专利发明人占总核心专利发明人的比值。发明人是专利的核心载体,美国CHI 公司曾做过一份专利分析报告表明大多数企业的核心技术都是由1~2 位发明人作出[38],通过对核心专利发明人分析,对于引进核心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取核心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核心专利发明人。
(3)科学关联度。该指标测算的是平均每个专利所引用的科学文献的数量,美国CHI 公司将科学关联度定义为专利引用的科技文献的平均数量[39]。其计算公式如下:
科学文献包括科学论文、会议论文、书籍等。
(4)国际专利比重。是指来源国在该领域每年申请的国际专利占该年的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5)不同国家自身在自己国家专利优势度。该指标是本国在自己国家申请的专利数量比上在本国申请专利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的专利数量,该指标能看出本国在自己国家的专利优势情况。
3 各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状况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国际权威数据库Derwent 专利库,依据EI Compendex 数据库中有关人工智能的受控词表,选取人工智能的相关词和下位词,制定的检索式为(CTB=("mobile robot*"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 or "neural network*" or "machine learning*"or "robot kinematics" or "robot sensing system*" or"path plan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human robot interact*" or "humanoid robot*" or "virtual reality"or "natural language*" or "inteligenc* artificial*"or "neural network*" or "red neuronal*" or "pattern recognition*" or "backpropagation*" or "neuron*" or"classification*" OR "computation* intelligence*" or"computation* model*" or "computation* comple*"or "data min*" or "supervised learning*" or "image recogn*" or "deep learning*" or "visualiz*" or"biomedical research" or "real time" or "character recogn*" or "feature extract*" or "image analys*" or"natural language process*" or "open access*" or "object recognition" or "face recogn*" or "vision ordinat*"or "vision ordenador*" 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or"full text*" or "image segment*" or "user interface*"or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or "langage naturel"or "text mining" or "citation network*" or "manuscript character*" or "affective comput*" or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semantique*" or "linguistic*" or "speech processing" or "algorith*" or "language processing" or"biometrics" or "machine system*" or "wireless*" or"langage program*" or "semantic web*" or "ontology*"or "data analysis*" or "representation connaissance*" or"agent system*" or "knowledge acquisit*" or "machine translat*" or "cognition*" or "knowledge engineer*" or"cryptography" or "domain knowledg*" or "knowledge manag*" or "knowledge discover*" or "software develop*" or "machine dialogue*" or "social media*"or "visual percept*" or "agent system*" or "robotica*"or "belief revis*" 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or"intelligent system*" or "fuzzy set*" or "based system*"or "expert system*" or "cryptographie" or "intelligent agent*" or "system expert*" or "information system*"or "criptografia" or "autonomous system*" or "robot mobile*" or "information extract*" or "artificial life"or "computer model*" or "distributed system*" or"multiagent*" or "information proces*" or "telerobotics"or "software engineer*" or "circuit design*" or "rough set*" or "self organization" or "brain*" or "autonomous robot*"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 or "cognitive scienc*" or "evolut* biolog*" )) and (IC=(G06*))。其中CTB 字段是指专利标题、摘要或权利要求,IC字段是指IPC 分类。总共选取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5 个国家或地区,年份选取2014—2018年,总共611 153 条专利,其中中国专利数据申请总量为343 787,美国专利数据申请总量为159 575,欧洲专利数据申请总量36 262,日本专利数据申请总量37 373,韩国专利数据申请总量34 155。
3.2 各国专利发展现状
(1)各国核心专利以及发明人现状。核心专利在一个国家的专利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核心专利里需要很大的科研投入才能避开,核心专利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发达国家常常利用掌握的专利核心技术,构筑专利池,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通过选取每年同族专利数量前5 的专利,确定了19 673 个核心专利。表2 是美、中、日、韩、欧2014—2018年核心专利占有率情况,表中分母是每年的核心专利总数,分子是某国的核心专利数量。
表2 各国核心专利占有率
由表可知,我国2014 年到2018 年的核心专利所占比例呈现的是缓慢递减趋势,2018年最低占6%。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专利数量非常多且呈现递增的趋势,2017、2018 年一度占有60%之多,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核心专利的占有量仅次于美国,虽然比不上美国,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且这四年占有率基本没变,欧洲和韩国核心专利占有比例基本上差不多有缓慢递减趋势。可以看出在核心专利这一块上,人工智能领域大多核心专利以及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和日本的手里,我国相较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较大。
核心专利的缺失一直是我国专利发展的一个短板,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这并不能掩盖我国专利质量水平不高这一事实,尤其是在核心专利这一块,美国掌握着人工智能领域近一半的核心技术。再根据后文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关联度的数据中可以得出,美国核心专利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引用科学文献较多、与科学研究关联性很强的基础专利,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具有累积性的,技术的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的[40],往往属于基础技术的核心专利是非常难以避开的,需要国家投入很大的研究成本。从美国掌握的核心专利数量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平具有领先性和不可替代性,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长远发展来说非常不利。
(2)核心专利发明人。专利发明人是专利的核心载体,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图1是2014—2018 年核心专利发明人前十个国家的占比情况。
图1 前十个国家核心专利发明人占比
根据核心专利发明人的各国占比可以看到,美国核心专利发明人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占52.7%,其次是日本占5.5%,韩国占4.5%,我国核心专利发明人仅占4%,与美国差距较大,核心专利发明人是专利人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人才需求时,需要引进相关核心人才来促进本国科技发展。
(3)各国科学关联度。专利引用科学文献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还能显示专利的重要性和科学知识往技术领域的知识扩散[13-14]。表3 是中国,美国,欧洲,韩国以及日本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科学关联度情况表中分母是某国家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子是某国家每年的专利引用科技文献的总数量。
表3 各国科学关联度
从表3 中可以看出,我国2014—2016 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的科学关联度呈现递减趋势,2017、2018 年最低约为0.06。2014—2016 年我国专利科学关联度递减的原因主要是专利申请量的快速递增,2017、2018 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关联度的骤减,一方面是因为专利引用科学文献数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可以看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对科学知识的依赖性不高。美国在2014—2018 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的科学关联度相对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来说稍微高一些,平均每个专利的引用科学文件的数量均在2 篇以上,欧洲专利与科学领域的关联度较美国来说弱些,但比我国、韩国和日本相比高些。这与欧盟和美国对专利申请有严格要求必须列出专利引用的先前的科学论文、书籍或者专著等有关[14]。
(4)各国国际专利比重。2014 年,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正式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不断与各个行业融合,推进其他行业发展,我国专利申请量也在大幅增加,数量上一度超越了美国,但每年申请的国际专利所占比例不大。下表是2014—2018 年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四个国家的国际专利比重表中分母表示国家的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子表示国家每年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
表4 各国国际专利比例
表4 (续)
根据表4 可以看出,2014—2016 年我国国际专利数量差距不大,2017、2018 年略有下降,而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上升趋势明显,2015—2018 年一度超过了美国,然而我国国际专利比重呈现的是下滑趋势。反观美国,其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专利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都呈现持平的趋势,国际专利比重均在30%以上并呈现上升的趋势,日本和韩国的国际专利比重也都趋于平稳均在20%以上。可以看出美国、韩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专利制度和专利意识都比较成熟,过了单单追求专利数量指标的阶段。我国企业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国际化水平较其他3 个国家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国际专利数量占专利总申请量比较低,对于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还比较弱,对国外市场的专利布局较其他国家来说滞后一些,不利于我国企业乃至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在专利战略意识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2014—2018 年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的飞速增加,国际专利比重却不断下降,可以看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过于追求数量。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创新度不够的专利申请既浪费专利申请者的时间和金钱,也大大的增加了专利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浪费我国专利审核资源,造成一些高质量专利的审核周期加长,极其不利于我国专利授权工作的正常进行。而高质量专利的审核周期加长,容易给竞争对手创造在国外抢先申请专利授权的机会,这会严重阻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同时很容易造成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如果专利想获得更高的保护,不受区域的限制,就必须申请国际专利。随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仅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对于技术的保护和进入国际市场来说都毫无价值。因此我国需要更加重视国际专利的申请,不要过度追求数量级指标。
(5) 不同国家自身在自己国家专利优势情况。下表是2014—2017 年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的本国申请专利相较于第二个国家在本国申请专利的优势情况:
表5 各国在自己国家的专利优势
通过表5 可以看出,2014—2018 年,我国和韩国各自在本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相较于第二个国家在本国的专利申请的优势情况愈来愈大。美国和日本在本国的专利优势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本国优势程度基本持平。
从表5 可以看出,我国2014—2018 年专利优势的增长可归因于这几年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增多,这种“优势泡沫”掩盖了我国在本国市场的真实情况,不利于我国根据实际水平进行专利战略的选择。其次从表5 中可以看出美国在本国的专利优势度一直稳定且在较高的水平,且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市场,美国均有进行专利申请并且力度很大,都仅次于其他国家本国的专利申请。说明美国对本国专利的保护意识很强,不仅表现在在本国市场上对本国专利的优势度的控制,还表现在在其他国家的专利申请方面,可以看出美国对其他国家市场的重视以及对本国专利保护的强化。
总而言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保护意识以及战略意识不强,过于追求数量级的增长,所造成的“优势泡沫”比较明显,还有专利战略管理意识不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国外市场的战略意识不强,专利的保护力度也比较差。
4 结论
本文在前人对专利质量概念、构成、指标构建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层面的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对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人工智能领域2014—2018 年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的来说我国专利质量与美国差距还是很大:首先在技术质量方面,美国专利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核心专利占有率极高;其次在人才方面,美国核心专利研发人才所占比例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说明美国非常重视人才战略;战略质量方面,相对于美国,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美国不仅国际专利比重很高,而且在各个国家的专利市场都有分布。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核心专利一般都会积极的申请外围专利和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反观我国虽然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申请量大幅提高,但是核心专利占有率不足,尤其是在美国占据一大半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专利的情况下,我国很难在短时间提升。总的来说,中国专利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科研人员国外申请的专利数量还是比较少,不利于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提升专利质量,坚持技术创新。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专利质量不高,真正为了保护技术价值而申请的专利比较少,低质量专利不仅无法有效的促进技术发展还会阻碍创新、增加创新成本。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从整体上来说技术水平不高,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要及时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引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提高国际专利比重,重视战略布局。在当今时代,专利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垄断市场的一种手段,发达国家为保持技术优势,在世界各国申请专利逐渐形成技术壁垒,相对而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还是缺乏专利保护与专利战略意识,向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申请的专利太少,不重视通过国外市场进行专利保护,这也说明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培养专利人才,抓住人才战略。推动科技发展,离不开培养优秀的研发人才,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这是有效提高研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吸引和引进高端研发人员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