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1-01-11陈凌杰

关键词:意向研究性心理学

魏 玲,魏 璊,陈凌杰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1.健康学院应用心理学系;2.健康学院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3.漳州市第四医院心理咨询科,福建 漳州 363000)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其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实验设计和应用,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成为制约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2]。医学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侧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尤其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校实验心理学的学时通常设置为54~90学时,而师范类或综合类院校通常设置为108~148学时[2-3]。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教学学时下,有效地实现医学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目标值得探讨。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过程和重应用、重体验和重参与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4]。北京师范大学张学民等人曾提出问题取向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研究和专题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配合协作的能力和素养[1,5]。因此,笔者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目的和特点,研究性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一)合理分配学时,调整教学内容

加大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建议占理论教学学时的50%,简化感知觉、记忆等基础性研究领域的实验介绍。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调整:(1)增加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学习、生活或前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材料制作,并开展实验研究,采集数据,分析结果,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研究报告;(2)增设E-prime实验软件、眼动仪和生物反馈仪等新型研究技术的基本操作项目;(3)将传统的反应时和短时记忆等验证性实验改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学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突出小组合作,多元化教学形式

针对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采用课堂讲授、现场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自由组合,以4~6人为一个小组,明确分工与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论课堂进行前沿文献研读报告;在实验课开展自主实验设计与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汇报,教师及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和具体解答。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体验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全过程,并从中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合作意识。

(三)引入新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平台

该课程的实验课保留使用传统心理实验仪器,以确保学生形成实验过程的直观感知,奠定扎实的心理实验技术基础;同时引进计算机软件和最新的心理学仪器辅助教学,使实验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和多样化,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平台,引导学生开展眼动追踪、事件相关电位和生理方面的研究性和独创性实验。

(四)结合导师制,增强教学师资

教学师资队伍依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将本专业导师纳入实验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活动体系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和独创性实验指导;导师可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实验项目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加强实验指导。导师制的开展既缓解了主讲教师的教学压力,又实现了教学力量的最大化整合,有力地推进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五)注重过程和应用,完善成绩评估

课程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和研究能力的考察,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方面,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将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报告、讨论发言、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活动纳入评价体系,提高成绩占比。另一方面,注重对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评估,增加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和应用的考核。如在实验心理学实验课考试中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实验范式和技能进行即时操作或根据新的实验目的进行改编;将合作小组开展的自主实验研究项目作为实验课的重点考核内容,按研究实施阶段,对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实施与结果和研究报告撰写等环节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分数由教师评分、小组内部成员互评(鼓励分工合作)及小组外同学评价构成。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为了对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福建医科大学2010、2011和2012级应用心理学227名学生作为实施研究性教学前测样本;以2013、2014和2015级应用心理学185名学生为实施研究性教学后测样本。实验心理学教学评价问卷根据教学评价的关键内容和实验心理学教学特点进行设计。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50道选择题,包含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以及教学效果等维度,采用Likert 五点制量化评价,从非常不满意(或非常不合理)到非常满意(或非常合理)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明对该项内容越满意;第二部分为2道关于课程设置建议的开放性问题。各年级应用心理学学生在本门课程结束后,采用团体施测的形式完成问卷。授课教师及导师制团队人员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后未发生调整,并根据一致的教学大纲进行讲授,以确保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同质性。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前后的评价比较

1.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前后学生对各教学维度的评价比较。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检验比较研究性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维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教师素质及表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理论和实验教学效果等维度的评价显著高于改革实施前(表1)。

表1 研究性教学改革前、后教学评价的差异比较

2.各年级对不同教学维度的评价比较。各年级的前后测结果的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各问卷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后采用事后检验分析发现,2015级在各维度的分值最高,2014级次之;各年级学生对课程喜爱程度和良好学习态度的评价分值也逐年提升,2015级的评分最高。

(二)职业规划对实验心理学课程学习和评价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职业规划与学习动力水平呈正相关[6-7]。为了更好地考察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是否受到该因素的影响,选择考研意向与就业意向作为职业规划变量代表,开展进一步分析。

1.考研意向对实验心理学课程学习和评价的影响。对比教学改革前、后考研意向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比例从改革前的42.53%提升到62.22%,表明学生对心理学科研兴趣的提升。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考察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的考研意向对教师素质及表现、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喜欢程度和学习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考研意向因素在教学效果(P<0.05)上差异临界有统计学意义,在学生对课程喜欢程度(P<0.001)、学习态度(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与前、后测没有交互作用(表2)。由此可见,考研意向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评价,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在教学效果、课程喜欢程度和学习态度上的评分高于无考研意向者,但不受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影响。

表2 考研意向、前后测的教学效果、课程喜欢程度、学习态度分数描述统计

2.就业意向对实验心理学课程学习和评价的影响。删除问卷调查中就业意向未填写或待定的(123人)以及就业意向分类中人数低于30人(医院与治疗行业19人、创业10人)的被试152人;剩余就业意向为心理咨询、教育行业、企业或HR、公务员或事业单位4类,共260人。通过对这4类就业意向的各维度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就业意向组的教师素质及表现(P=0.015)、教学内容(P=0.002)、教学方法(P=0.012)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心理咨询就业意向组学生在教师素质及表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分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有更高的满意度(表3)。

表3 就业意向的教师素质及表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分数描述统计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建议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基于本次实验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教材与研究文献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学科发展的新颖性、前沿性;(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将教学难点转化为学习中的“兴趣点”,有效化解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这一制约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点”;(3)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索、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并重,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1-5],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课程的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就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突出双重主体性。研究性教学模式既要强调学生的“学”,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在“学”方面,通过小组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合作实验以及成员互相评价等途径,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在“教”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和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引导性作用;在专业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融合本科生导师制,加强教学师资力量,尤其是将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将研究性教学落到实处。

2.注重学生需求。研究性教学需开展教学反思研讨,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实施细则。研究性教学开展之前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开设如“实验设计实例与实操”“E-PRIME等软件的使用”等技能的内容。因此,理论课以实验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重点,实验课增加了E-PRIME心理软件的入门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这种注重学生需求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度,完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业意向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分析显示,学生就业意向与本专业培养目标越契合,对课程的满意度越高。因此,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同时,可以将学生的就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在实验心理学的自主实验设计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兴趣的领域,选择相应的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满意度。

3.拓展时空资源。研究性教学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当前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将学生希望在现有教学大纲之外补充的技能知识以网络课程形式呈现,让学生课外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将贵重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以虚拟仿真实验方式开展,于在线实验平台完成自行实验设计,打破时空限制,把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于对重难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拓展课程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是一次教学模式转变的尝试,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还需在教学内容特色化、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突出课程的科研与实践意义,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猜你喜欢

意向研究性心理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五大洲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