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1-11玄姝
玄 姝
(抚顺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抚顺 11300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交通、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空坠落、交通意外事故或者高能损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继而引发颅脑损伤人数不断增加。颅脑损伤患者以15-45岁人群居多,不仅起病急骤,而且病情较为凶险,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1]。临床抢救治疗后,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但常常诱发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继而导致患者偏瘫[2]。因此,采用何种简单、高效的护理方法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是现阶段临床工作人员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3]: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在早期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故本次实验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实验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共计80例。所有对象均经MRI和CT检查已确诊,征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协议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差异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资料具备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基本资料比较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术后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及时为患者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细胞受损状况;定时检测患者体温,针对发热患者及时予以降温处理;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情况;局部按摩;清洁患者口腔异物和进行尿道口护理;关注患者气道有无堵塞,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护理,保证其气道通畅;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对其神经系统进行评估;制定常规康复训练计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中年男性,在术后常因家庭经济和个人责任等因素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带来不利影响,故而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后及时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内心不良情绪,并以自身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打开心结,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积极心态面对后续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多次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家属的信任,提高配合度。(2)早期健康教育护理。由于颅脑损伤极具突发性,患者尚未能及时做好准备,不了解此类疾病相关知识,这便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颅脑损伤术后偏瘫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选择专业知识强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讲解该病产生的原因、康复护理方法、目的、预后改善状况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等,告知患者不可过度饮酒、长期吸烟,否则极易加重病情,并且叮嘱患者坚持服药。(3)早期康复训练。①脑水肿时期:针对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适时调整其肢体,对患者关节进行良好保护。适当抬高仰卧位患者的手肘,弯曲患者肘关节呈90°,背伸患者踝关节呈90°,背屈患者膝关节呈35°[4]。另外,帮助患者屈伸指关节、向后旋转上臂、外展上肢肩部关节、内旋膝关节等,每天可运动4次,1次2-4分钟。②疾病稳定时期:对患者翻身技巧进行相关性指导,告知患者正确使用坐便器的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双手向各个方向运动10-20次;指导患者练习坐姿,在翻身时应注意采用桥式运动[5]。③恢复时期:协助患者下地行走,也可通过爬楼的方式锻炼自身肢体康复,同时抓、握小球锻炼患者上肢。
3 观察指标:(1)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对比。(2)通过Brunnstrom法评估2组患者运动功能,对比护理效果[6]。护理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种,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治愈:经护理,患者运动功能高达6级,能够自主正常生活;②显效:经护理,患者运动功能至少上升2级,基本可自主正常生活;③有效:经护理,患者运动功能至少上升1级,对自主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小;④无效:经护理,患者运动功能未见上升,且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极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经实验结果可知:2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5.2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经实验结果可知:对照组患者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其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其总有效率为95.00%,经比较观察组更高,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讨 论
颅脑损伤在目前临床治疗中极为常见,术后伴有极高的致残率,为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以巨大的中枢神经功能创伤,术后多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多表现在听觉、肢体、语言和心理等多个方面[7],而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护理时,常常忽略对围术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导致患者后期的护理效果十分不理想。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互结合的专业技术,本着有效指导早期康复护理实践、减少卧床所致的并发症的护理理念,旨在改善患者感知、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8]。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刺激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神经侧支循环重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患肢肌肉自主活动性,防止肢体关节挛缩,继而达到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9-10]。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在脑水肿期调整体位能够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紧张度;在稳定期指导患者各项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行走、爬楼、抓握等训练,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11]。经本实验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的ADL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DL评分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足以说明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李文琳[12]等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一文中,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护理后2周、4周和12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9.82±2.64)分、(34.35±2.59)分、(75.51±5.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足以说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属于临床理想护理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