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育游戏教学 培养中职学生体育精神
2021-01-11叶冠贤
叶冠贤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体魄,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后养成工匠精神、体育竞技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可避免学生训练不积极心理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应当融合德育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传达体育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在阶段性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基于此,文章就游戏教学对中职学生体育精神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中职;体育精神
引言:
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个性化的训练游戏,在精心的设计、策划中融入关键性体育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促使学生的智力、体能、审美素养、劳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在凸显体育运动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能和体制,也能逐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游戏教学法在中职体育教学的应用意义
1.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丰富、多元化的游戏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还能改变传统理论授课模式中学生代入感不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具备娱乐性质的游戏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在确定教学任务、教学难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演示,再要求学生在小组游戏中挖掘游戏的技巧,掌握跑、走、跳等运动的规律及技巧。另外,轻松的授课氛围也能提升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改变学生不重视体育运动和体育训练的心理。通过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勇于挑战、勇于进取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意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体育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身体素养和主观意识形态两方面出发,教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自主锻炼,可让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奥运精神和抗挫折意识,并在有目的的训练中进行课程的学习。另外,游戏教学也能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原因是游戏内容具有一定规范性及挑战性,所以学生需要在融入体验中尽量获取更好的成绩,以便消除学生对传统体育训练的厌恶感及心理压力,这对扩充学生体育学科技能、体育知识储备是有利的。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方向
素质教育强调需协调体育、智力教育、美育、道德教育的关系,在科学的融合过程中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应当中分认知体育精神的培养思路及培养方向,在创新体育游戏内容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愿意参与个性化的体育活动。游戏内容确定期间,教师也需要重视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细致地体会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1]。所以,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第一,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在引入新颖器材、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塑造教学目的明确的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另外,中职学生个人体能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应当综合各个学生的心理诉求、体能情况确定系统的体育游戏范本,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适合学生接受的体育游戏活动。第二,了解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根据不同器材的形状、外观、质量确定体育教学方案,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器材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区分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规范,在科学、严谨、全面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促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肌肉能力、呼吸功能、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体育授课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培养要点,期间应当融合国内外关于体育游戏的研究资料,在培养学生生理功能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教育,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中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这也能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三、中职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措施
1. 确定游戏教学内容,消除学生不良心理
中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确定适合学生接受的体育游戏活动,再根据游戏强度确定系统的教学服务内容,可让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体育竞技精神。第一,游戏内容确定前,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原因是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年龄为15至18周岁,所以学生对新鲜、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兴趣较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宣传优质的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体会这些游戏的魅力[2]。第二,游戏内容确定中,教师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比如在篮球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双人背靠背接力跑”这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期间需要向学生推送游戏的流程,即“学生两两一组,以双人背靠背合作的方式进行直线运球运动,待将篮球运送到指定位置后,下一组学生可接力进行运动。”游戏模式,可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进行细致、全面的体验学习。其中,学生们需要高效与同组小伙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重心和受力点,可让同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便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意识形态。总之,教师应当开发学生的合作、团队竞技精神,促使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体验过程中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第三,完成游戏主题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参与练习和评价反馈,尤其是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可让学生在积极锻炼中养成思维价值观。此时,教师应当渗透优质的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比如奥运文化、女排精神等,指导学生在了解各类游戏的活动的基础上更全面地理解体育传统文化的特点,这对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是有利的。
2. 重视体育教学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所以教师应当完善体育教学准备,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立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内容,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能够让学生在规范的学习后掌握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教学计划:第一,了解哪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尤其是要在个性化、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的特点,并在必要的交流、體验中掌握游戏的方法,这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心态。比如在“跳跃”能力的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花样跳绳”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期间应当指导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跑步、跳跃等动作。在足球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运球、传球、射门三个内容确定足球游戏,比如颠球接力、绕杆接力等活动,能够指导学生们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进行游戏。另外,教学准备完善中,教师不仅需要确定游戏方法,还需要系统的说明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们在团队中进行协作配合,以期提升学生们的凝聚力[3]。第二,完成教学准备后,教师应当完善教学内容设定,期间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练习。比如在花样跳绳游戏中,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展现花样跳绳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要求一名学生配合自己进行模拟训练,促使学生们根据训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此时,教师可给予所有学生必要的鼓励,说明取得前三名的两人小队可获得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通过指导学生在不断配合、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中掌握关于游戏的技巧,有利于让学生在互相配合期间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某一组学生提出“怎么样才能跳出最合适的距离并且不被摔倒?”此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建议,说出两人组队时配合的重点,再引导学生们在反复尝试和交流中找到最合适的跳跃距离,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成就感。第三,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需要对所有学生的优点、缺点进行点评,比如在双杠游戏“跨越双杆追赶”的反馈中,教师可说明跨越双杠时如何不被摔倒,在具体的指导中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4]。
3. 明确游戏反馈,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阶段性训练中明白自身身体技能的提升措施,可让学生在反复配合、反复交流、反复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游戏的乐趣和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优化课前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游戏、舞蹈进行拉伸、跳跃、高抬腿运动。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汇编个性化的体育游戏和舞蹈内容,但需要注意所制定的游戏要与教学大纲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创新思维打造出个性化的游戏内容。另外,为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教师也需要说明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性,同时利用视频展示关于中国女排精神和奥运健儿训练期间所承受的压力,可让学生在体会奥运精神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通过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也能让学生们在完成训练任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养成积极训练的意识,这对学生个人成长和个人发展是有利的。最后,在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应当事先总结游戏内容所使用的器材和教具,在必要的组合、汇编中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可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意识和训练精神。例如在前滚翻体育项目的练习中,教师可将体操垫绑成圆形形状,要求学生根据体操垫的摆放的轨迹进行游戏体验,从而让学生形成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原因是只有良好的配合、协作,才能让学生形成乐于助人、勇于面对挫折的意識形态。比如在前滚翻运动的反馈中,教师可将学生的运动情况汇编至视频当中,再以抖音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成果及实际情况,以便让学生在分享自己成果、窘态的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5]。总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提升游戏内容趣味性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练习,以便唤起学生的贪欲欲望。比如可要求学生们使用生活中的废品制作相应体育器材,并在体会中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形成环保、珍惜他人成果的意识形态。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学习机会,即在必要的训练内容中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判断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正确的主观意识形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方案,并在融入、创新体育教学互动和游戏深度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身体素养、另外,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指导学生在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体育训练,以期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建立.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11-112.
[2]李述凯.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策略[J].教育艺术,2020(12):33.
[3]郭家瑞.兴趣教学法对校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3):68+70.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3.068.
[4]卢志刚.通过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探究[J].散文百家,2019(10):180.
[5]崔馨.通过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探究[J].职业,2019(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