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对心衰患者临床作用分析进展

2021-01-10韦耀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衰

韦耀

摘要:随着对心衰的病例、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不断深入研究,对其认知和治疗也有一定进步,由于观念更新,于是治疗方面发生变革,目前对心衰治疗,已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缓解消除症状,还需减少以及组织心肌损害进展,提升运动能力和耐受力,改善生活水平,最终降低病死率。而近几年对于心衰,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但其种类较多,且疗效存在差异。本文着重分析,对心衰患者,选择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以及进展。

关键词:心衰;钙增敏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钠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因心脏收缩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造成静脉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等[1]。因心衰病症较为复杂,会对患者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其治疗阶段,需按照临床具体要求和内容进行,但要注意的是需明确治疗注意事项以及原则,避免出现不良情况或意外事件[2]。一般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同药物的改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对此本文就近几年药物治疗作用展开综述。

1.心衰概念

心衰是由心脏结构异常损伤,致使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住院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等问题,为多种心脏疾病终末期表现。李海良[3]等学者认为,慢性心衰为心衰的一种类型,在临床比较常见,可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心肌结构发生变化,心室充盈功能减弱等,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据统计,临床20%的慢性心衰患者,都存在二次治疗风险,为其家庭及自身带来巨大压力。郝候占[4]学者认为,心衰的实质主要因能量不足,导致基因表达异常,出现超负荷心肌病。目前对该类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长时间用药,可对患者纤维组织发生逆转,提升身体状况。

2.药物治疗进展

2.1钙增敏剂

钙增敏剂属于强心药物,通过提升心肌收缩蛋白的敏感性,发挥强心作用,克服传统强心药的缺点,在心衰、心脏保护等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左西孟旦是钙增敏剂类中第一个上市药物,主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疾病。陶硕秋[5]等学者认为:目前临床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形成,和心肌重构具有相关性,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心肌重构产生的重要因素。发病期间,患者心肌细胞以及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炎症因子水平不稳定,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左西孟旦属于新型的抗心衰药物,近几年的研究较多,并证实该药物可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提升心肌收缩力,但不会增加心脏负荷,可有效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左西孟旦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肌钙蛋白和钙离子之间的平衡,产生正向肌力作用,从而提高心输出量,发挥抗心衰疗效。任蓓[6]学者通过研究表明,钙增敏剂可逆转酸中毒、心肌障碍等病理变化,改变心肌收缩失调现象。此外,左西孟旦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膜蛋白磷酸化,加强心肌收缩力,但对心率以及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改善症状同时,减少死亡率。

2.2醛固酮受体拮抗劑

醛固酮具有较多病理和生理作用,可引发中枢高血压,加快内皮损伤,诱发心律失常,促进心肌纤维化坏死,损害纤维蛋白;药物类型包括依普利酮、螺内酯两种。梁金芝[7]学者认为,临床慢性心衰较多,患者会出现咳血、失眠等症状,当前医疗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长期治疗方案,虽可改善症状以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但疗效不太理想。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应用到慢性心衰中,疗效极佳。螺内酯为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也是抵消利尿剂,结构和醛固酮比较相似,也可与醛固酮结合,阻断醛固酮复合物产生,降低心肌纤维化,进一步改善心肌损伤现象。但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提出,男性慢性心衰患者服用螺内酯后,会出现乳腺疼痛现象,所以还需加大研究力度,科学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确保药效以及用药安全性。陈旭环[8]等学者认为,螺内酯为慢性心衰常用治疗药物,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自身具备拮抗作用,可减弱机体醛固酮受体,还可控制醛固酮逃逸情况。此外,该药物还属于利尿剂,可缓解心肌顺应性,减轻纤维化程度,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研究结果表明,将螺内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可提升心肺耐力性,对自主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2.3利钠肽

利钠肽包含心房利钠肽、B型利钠肽、脑利钠肽、血管扩张因子等,对心血管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利尿素、B型利钠肽与利钠肽受体结合,可激活环化酶,舒张血管,抗纤维化增生。B型利钠肽、心房利钠肽和利钠肽受体结合,可调控血浆中利钠肽水平。以上所述病理机制,均为药物治疗新靶点。付丽[9]学者认为,重组人脑利钠肽为新型治疗心衰的药物,其结构与生物学类似脑钠肽,可降低舒张压力,起效快,具有扩张血管、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不良反应少,是慢性心衰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孙莉[10]等学者认为,心衰属于进行性疾病,极易从慢性发展为急性,导致心肌活性受到损伤,若心肌损伤严重,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危及生命。重组人脑利钠肽,用药后与利钠肽受体结合,促使平滑肌扩张,提升环鸟苷酸水平,从而降低动脉压以及负荷程度,达到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可降低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3.其他药物治疗进展

治疗心衰的药物,除过以上所述以外,脑啡肽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都可用于心衰治疗中,且疗效显著。但不同学者对于心衰治疗药物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见解。姜丽[11]等学者认为,脑啡肽酶是一种肽链内切酶,其受到抑制后,可增加P物质以及利钠肽生物活性,达到利尿、舒张血管等效果,进而降低血压水平,缓解心脏负荷。但脑啡肽酶潜在内皮素作用,单用脑啡肽酶抑制剂无法控制心衰并高血压病情,若单独治疗心衰患者,则疗效确切。若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合用,为治疗心衰重要发展方向。陈锦雄[12]等学者认为,心衰不是独立疾病,初期症状主要为疲乏、心率加快等,中期为呼吸困难、烦躁等。当病情发展到后期阶段,患者就可出现组织低灌注现象、低血压情况。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包含:可减少心肌缺氧需求,抑制醛固酮系统,降低心率,延长心室充盈时间和冠脉灌注时间,同时还可发挥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作用。苏玉珊[13]学者认为,长期间歇性使用利尿剂,可确保药效水平,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损伤,维持利尿剂敏感度,进而改善肾功能,促进水钠潴留排出,减少心脏负荷。

4.小结

综上所述,不同药物治疗心衰患者,其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且安全性有保障,改善症状明显。

参考文献:

[1]周杨, 彭芳. 心脉隆注射液与多种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8(13):4.

[2]郭松.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10):2.

[3]李海良, 张克清. 参芪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9,40(2):163-166.

[4]郝候占. 药物对慢性心衰长期存活率的影响及应用原则[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51):2.

[5]陶碩秋, 祁宏. 左西孟旦治疗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指标等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29(1):5.

[6]任蓓. 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 医师在线, 2020,10(15):2.

[7]梁金芝.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26):2.

[8]陈旭环, 曾学文, 魏小琴. 倍他乐克联合醛固酮拮抗剂对慢性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17):2.

[9]付丽.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21,27(5):3.

[10]孙莉, 荀平.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31):2.

[11]姜丽, 乔延国, 刘明贺.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22(1):4.

[12]陈锦雄, 张勇辉, 刘林星,等. 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56):2.

[13]苏玉珊. 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研究[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8(1):54-55.

猜你喜欢

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心衰是怎么回事?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出现心衰怎么办?
山西省心衰中心联盟在并成立
基层医院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用药特点分析
鞋不合脚或是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