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01-10庞双艳蒋彩和胡莲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庞双艳 蒋彩和 胡莲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詞:心理护理;ICU;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ICU的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复杂和严重,患者随时可能会面临死亡危险。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为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快速康复,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原本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视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9.21±1.5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8.47±1.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涵盖了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定时展开用药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模式,主要涵盖了:①创设舒适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稳重,避免引发患者恐慌紧张情绪。患者麻药药效过去之后,向患者随时传达疾病治疗的进展。有条件的病房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音乐、阅读新闻等,促使患者心情愉悦。②和患者拉近距离,优化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相关资料,并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言语中知晓其心理情绪,给予一定的关爱鼓励,为其讲述大量成功战胜疾病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面对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要耐心倾听其倾诉,查找原因,帮助患者展开心理疏导,调整其负面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由此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于个别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1]。③和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交流,获得家属的支持与理解。由于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伴,所以可以让家属通过录音棚、录视频等方式,传达给患者,消除患者的孤独感,进一步强化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其中,心理指标评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功能,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包含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护理质量评分采用了APACHE-Ⅱ评分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心理指标评分

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为(40.1±5.02)分,观察组SAS评分为(46.35±5.12)分,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SAS评分(P<0.05)。护理后,对照组SDS评分为(39.84±4.67)分,观察组SDS评分为(44.87±4.03)分。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SDS评分(P<0.05)。

2.2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5.54±1.33)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8.46±1.01)分,物质功能评分为(73.58±1.2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4.85±1.14)分;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94.46±1.2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97.15±1.14)分,物质功能评分为(92.41±1.1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7.88±1.26)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8.32±3.51)分,FCA评分为(48.65±5.03)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14.78±3.24)分,FCA评分为(42.59±5.11)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ICU科室收纳的患者通常病情十分严重,他们不仅可能会出现系列不良反应,还会产生负面情绪。若患者长时间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仅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会延缓病情整体的康复进程。为此,必须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有效途径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由此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争取到家属的配合支持,为后续的治疗夯实基础。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况,选择对应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个别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家属的陪伴,常常会产生绝望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考虑患者需求,用温柔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加强沟通,稳定患者的精神状态,优化护患关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F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对比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针对ICU科室的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伟.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36-137.

[2] 梅姣.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J]. 科学养生,2021,24(6):147.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