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2021-01-10杨婷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杨婷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过程中,使用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三组使用药物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使用口服利伐沙班治疗(20 mg/d),观察组1口服利伐沙班(10 mg/d)联合氢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治疗,观察组2口服利伐沙班(1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三组样本均选择27例;对三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 两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间依从性差异不明显;两组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大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使用临床使用利伐沙班(20mg/d)治疗相比,采取小剂量(10 mg/d)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后发生出血事件及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是一种心源性脑卒中,该症病情危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利伐沙班作为一种Xa因子抑制剂,临床用于替代传统药物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疗效肯定;但该药由于价格及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了临床的广泛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三组(8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均分为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20 mg/d))和观察组1(口服利伐沙班10 mg/d联合氢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2(口服利伐沙班1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2];所有样本均于入院后经动态心电图、头颅磁共振(MRI)确诊,且患者对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均无过敏反应、无全因死亡病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口服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纯口服利伐沙班,剂量为20mg/d;观察组1患者采取口服利伐沙班(10mg/d)联合氢氯吡格雷片(75mg/d)治疗;观察组2患者口服利伐沙班(10mg/d)联合阿司匹林(100mg/d)治疗。

1.3 指标项目及评价方法

1.3.1 用药依从性

该指标使用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 8)对患者服用药物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打分结果进行依从性的组间对比;

1.3.2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疗效指标包括脑栓塞复发、下肢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心脏附壁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两种症状[3]。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1与观察组2的用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略低于观察组1,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服药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相关数据对比显示,两组观察组患者的联合药物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計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 讨论

口服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吸收快、安全性高,相比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较高的用药后出血的风险;临床采取降低利伐沙班剂量、并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发生全身性血管梗塞,减少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药物反应症状。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也对该药物联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

综上所述,与单纯使用临床使用利伐沙班(20mg/d)治疗相比,采取小剂量(10 mg/d)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后发生出血事件及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程晓玲,刘丽,李婧婧,等.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后脑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2):1301-1304.

[2]柯子立,蔡振璇.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1):1797-1801.

[3]吴毅杰,沈佳慧,周亦,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