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地区柑桔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1-01-10卢远华李志刚熊春林柳明刚熊军曾红梅
卢远华 李志刚 熊春林 柳明刚 熊军 曾红梅
摘要:本文根据自贡地区柑桔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控制,配合精准化学防控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柑桔;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阴云天气常见,年均温17.8℃,最冷月(1月)均温7.2℃,年降雨量1030mm。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少雨,4~6月降雨较多,7~8月有高温伏旱,9~10月有秋绵雨。该地区是发展柑桔生产的适宜区,2019、2020年该市柑桔种植面积、产量、产值(hm2、t、万元)分别如下:40433、394400、180960.23;41840、427900、191907.48。主要栽培品种为杂柑类(不知火、清见、春见、爱媛38、沃柑、大雅柑);宽皮桔类(椪柑、温州蜜柑、砂糖桔);橙类(普通甜橙、脐橙、血橙、锦橙);柚类(龙都早香柚、蜜柚)及柠檬等。近年来,笔者对影响自贡地区柑桔生产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
1 自贡地区柑桔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常年发生程度
炭疽病3(4)級,疮痂病1(2)级,脚腐病3级,树脂病3(4)级,青霉病2级,绿霉病2级,全爪螨4(5)级,始叶螨3(4)级,锈壁虱2(3)级,矢尖蚧3(4)级,红腊蚧2(3)级,网纹绵蚧3级,吹绵蚧1级,白轮蚧2(3)级,糠片蚧2(3)级,黑刺粉虱3(4)级,柑桔粉虱3(4)级,潜叶蛾4(5)级,花蕾蛆1(2)级,天牛类(星天牛、桔褐天牛、光盾绿天牛)2(3)级,蚜虫类(桔蚜、桔二叉蚜)2(3)级,卷叶蛾类(拟小黄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3(4)级,凤蝶类(玉带凤蝶、柑桔凤蝶)1级,吸果夜蛾类(嘴壶夜蛾、鸟嘴壶夜蛾、枯叶夜蛾、落叶夜蛾、桥夜蛾)2(3)级,吉丁虫1级,黑蚱蝉1级,蜗牛2级,蛞蝓2级。(发生程度采用5级分级标准,1级表示轻发生,2级表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3级表示中等程度发生,4级表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5级表示大发生)
柑桔溃疡病、裂皮病、衰退病、碎叶病、萎缩病、大实蝇等病虫随苗木、繁殖材料调入偶有发生。白粉病、根腐病、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小绿叶蝉在部分柑桔园偶有发生。油斑病、裂果病、果实日灼病、缺钙、缺硼、缺铁、缺锌等生理性病害常发生。
2 自贡地区柑桔病虫的发生特点
2.1 炭疽病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和病果上越冬。自贡3月上旬开始发病,4~5月(为害春梢)、7~8月(为害秋梢)、9月下旬~11月(为害即将成熟的果实)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栽培管理不良、田间积水、地下水位高、排灌条件差、土壤板结、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偏施化肥、酸性过大、冻害及严重受旱、环割过度、超负荷挂果的果园发病较重;品种以甜橙、椪柑、温州蜜柑等发病较重;正常生长的幼年树和初结果树发病轻,同一树龄树势健壮的发病轻,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发病轻,树势衰弱、局部坏死或有伤口,发病较重;果实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遭受其他病虫为害重的果园发病重。
2.2 疮痂病
以菌丝体在枝、叶和果实上越冬。侵染幼嫩组织,初抽出来的新梢、幼叶尚未展开前,及刚落花后的幼果最易感病,组织完全老熟后则不会感病。自贡3月上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发病最适温度20~23℃,当气温达到28℃以上时,病害很少发生,多雨季节、阴雨连绵、清晨雾重露多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病害易流行;春梢、幼果发病重,夏、秋梢发病轻;苗木、幼龄树发病重,15年以上树龄发病较轻;桔类易感病,柑类、柚类柠檬次之,甜橙类、金柑类较抗病。
2.3 脚腐病
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和土壤里的病残体中越冬。自贡3月上旬开始发病,4~7月为发病盛期。气温25~31℃、雨水多、发生涝害、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土壤通气性差、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发生较重;栽植过深(嫁接口被埋)、过密、园中郁蔽或间种高秆作物、害虫为害等原因使树基部出现伤口、果实下挂接近地面、肥水不足、树势衰弱等,发生较重;枳、枳橙、枳柚、枸头橙、酸橙和柚类抗病性强,香橙、宜昌橙、红皮山桔、酸桔、红柠檬、粗柠檬中等,甜橙、椪柑、金桔、尤力克柠檬较感病。
2.4 树脂病
为害症状有流胶型、干枯型、砂皮型和蒂腐型4种类型。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树组织内越冬。自贡3月上旬开始发病,5~6月、9~10月为发病盛期。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雨水充沛、园中积水,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低温冻害,极端天气频发、防护不到位,遇冻害、涝害引起树势衰弱,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施肥不及时、偏施氮肥,土壤通透性差、缺乏有机质、缺钙、缺硅等元素,树体有机械伤口或虫伤,冬季清园不彻底,果园修剪不及时等发病重。
2.5 青霉病、绿霉病
为害果实,在树上和贮藏初期发生青霉病,在贮藏后期发生绿霉病。自贡11~12月青、绿霉病开始发生,翌年2月以后贮藏的柑桔果实生活力减弱,抵抗力差,易受害。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分布很广,可在多种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经各种伤口及果蒂剪口侵入柑桔果实;在贮藏期间,也可通过病果和健果接触传染。青霉病发生最适18~26℃,绿霉病的要求略高,最适25~27℃。相对湿度达95%~98%时,有利于此两种病害的发生。下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摘的果实,易损伤,发病重;在果实的采摘、分级、包装、装运及贮藏过程中使果实受伤,伤口越深、越大越易染病;新伤易感病,干燥伤口产生了愈伤组织,较抗病;采收迟,过度成熟的果实不耐贮藏,抵抗力较弱,易感病。
2.6 全爪螨
自贡年发生16代左右,世代重叠,以卵和成螨在叶背、潜叶蛾为害的僵叶内越冬,部分在枝条裂缝内越冬。3月上中旬为越冬卵盛孵期,4~6月出现第一次虫口高峰,7~8月气温升高,虫口密度下降,个别年份9~11月遇小阳春气候会发生第二次虫口高峰。喜光趋嫩,在树冠外围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园的阳坡,光线充足的部位发生多,常从老叶上转移至嫩绿的枝叶、果上为害。适宜温度20~28℃,当温度超过30℃螨的死亡率增加。秋梢抽发好,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使大量虫口进入越冬,冬季气温高、雨水少,第二年发生早而重。春季高温干旱、晴天多、湿度低,枝梢生长速度慢,有利于其大发生。幼树幼苗较成年树受害重。修剪不合理,内膛的纤弱枝太多,枝叶量过度,大小年结果显著,生长势弱,管理差的果园发生较重。
2.7 始叶螨
自贡年发生13代左右,世代叠叠,以雌成螨和卵在树冠内膛、中下部的当年生春、夏梢叶背凹陷处越冬,在潜叶蛾为害的僵叶上越冬虫数最多。越冬雌成螨在2月下旬开始为害,3~5月为发生高峰期,以后虫口急剧下降。最适温度20~25℃,25℃以上虫口下降,30℃以上死亡率高。春梢抽发后即向春梢叶片转移,主要为害柑桔的春梢嫩叶、花蕾和幼果,以春梢嫩叶受害最重;秋后向夏秋梢转移。喜阴湿,果园荫蔽、树冠内部和中下部、叶背光线较暗的地方发生较多。温度高,晴天多,湿度低,树体内的温度高,枝梢生长速度慢,有利于其大发生。修剪不合理,内膛的纤弱枝太多,枝叶量过度,大小年结果显著,生长势较弱,管理较差的果园,发生较重。冬干春旱,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时,发生早为害严重。
2.8 锈壁虱
自贡年发生18代左右,世代重叠,以成螨在腋芽内、潜叶蛾和卷叶蛾为害的僵叶或卷叶内越冬。3~4月为害春梢,5~6月蔓延至幼果,7~8月为发生高峰期,以果实受害最重。最适温度26℃左右,高温干旱利于其发生。栽培管理差,树势弱,过多使用铜制剂等杀菌剂会诱发锈壁虱的发生。喜隐蔽,先从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上发生,然后移至果面和外部叶片。上年发生严重,防治不彻底,冬季气温偏高,晴天多,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生早且多。
2.9 矢尖蚧
自贡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各代若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第1代主要寄生在老叶上,发生重的有少量为害新叶和幼果;第2代转到新叶或部分幼果上为害;第3代主要为害果实,少量留在新叶上。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整形修剪差、树体枝叶疯长、树冠交叉郁闭、树势弱、管理差的果园受害重,果园中心树受害重,四周边缘受害轻,大树发生较幼树重。暴风雨对低龄若虫有冲刷和助迁作用,温暖湿润有利于其生存,高温干旱可使若虫大量死亡。
2.10 红腊蚧
自贡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附着在枝条及叶背上越冬。若虫孵化从5月底开始,6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高峰期,一直持续到6月底。初孵若虫善于爬行,定居2~3d后开始分泌蜡质。宽皮桔类受害重,甜橙、柚等受害轻;管理粗放,树势差,特别是树冠郁闭,有利于其发生。
2.11 网纹绵蚧
自贡年发生2代,以2~3龄若虫在枝叶上越冬。各代若虫孵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初孵若虫的爬行距离仅20~30cm,可借风力扩散。若虫最初多固定在叶片背面,但一生中有多次迁移和再固定的习性,雌虫尤为明显。三龄雌虫至产卵前期,有高密度聚集在树冠内2~3年生的枝梢上的习性,近产卵前又迁移至当年生的新梢和叶片上固定。地势低洼、树冠密蔽、光照不足、湿度大的果园发生较重。
2.12 吹绵蚧
自贡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受精雌成虫在受害的枝叶及树干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上中旬。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后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用药次数多、栽植过密、枝叶交叉重叠、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干旱不及时灌水,长期下雨不及时疏通排水沟,树势弱抗病性降低的果园发生较重。
2.13 糠片蚧
自贡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雌成虫和少数2龄若虫和蛹在被害枝叶上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第1代若蟲陆续出现,主要为害枝叶,第2代以后为害果实。喜寄生在较为荫蔽的地方,有蜘蛛网或植株内膛、下部有尘土积集的枝梢上更多,果实上多寄生于细胞凹陷处或果蒂附近,叶片上则多在中脉两侧。
2.14 白轮蚧
自贡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未交配的雌成虫在被害枝叶上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为3月底-4月上旬、6月底~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雌成虫散生或数个密集在一起,有时互相重叠,多为害叶片、果实、枝梢,主干上较少。喜荫蔽场所。
2.15 黑刺粉虱
自贡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2~3龄若虫在叶背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中下旬。成虫喜阴暗环境,多在树冠内新梢上活动,卵多产于叶背,散生或密集为圆弧形,常数粒至数十粒在一起。初孵若虫爬行不远,多在卵壳附近营固定式刺吸生活,脱皮后将皮壳留在体背上。末龄若虫皮壳硬化为蛹,即蛹壳。树冠密集、阴暗的环境虫口较多。初孵若虫先短距离爬行,后固定取食,有群集危害习性。爆发期主要集中在新梢期,以春梢、夏梢及早秋梢受害较重。
2.16 柑桔粉虱
自贡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若虫及少数蛹固定在叶片背面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卵产于叶背面,有孤雌生殖现象,所生后代均为雄虫。成虫有趋嫩性,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喜阴湿环境。初孵若虫爬行距离较短,通常在原叶上固定为害,多时一叶达数十至数百头。
2.17 潜叶蛾
自贡年发生10代左右,世代重叠,以蛹和少数老熟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4月下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5月中旬开始为害,7~9月夏、秋梢抽发期为发生盛期,以晚秋梢受害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最减少。只为害幼嫩组织,不为害老熟的梢叶。苗木、幼树每次新梢抽梢多而不整齐、管理差、种植多品种的果园,受害较重。高温多雨有利于幼虫生存发生较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弱。
2.18 天牛类
主要有星天牛、褐天牛和光盾绿天牛。
星天牛:自贡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取食为害,4月老熟幼虫做蛹室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为成虫发生高峰期。成虫飞翔力不强,咬食寄主幼嫩枝梢作补充营养,在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咬“T”或“人”字形刻槽,将卵产在其中。6月中旬孵化,7月为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在树皮下蛀食1个月左右,形成不规则的扁平坑道,随后向木质部深入2~3cm后转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个排粪孔,排出黄色虫粪和蛀屑。9月末大部分幼虫转而沿原坑道向下移动,至蛀入孔再另蛀新坑道向下部蛀害并越冬。
褐天牛:自贡2年发生1代,幼虫期长达15~20个月,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成虫4月下旬开始出现,6月为盛发期,卵产在离地面33cm以上的树干缝穴或伤疤内,每处产卵数粒。初孵幼虫先蛀食树皮,2月以后蛀入木质部,蛀道向上,蛀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成熟幼虫在化蛹前吐出一种石灰质的物质作室化蛹。蛹期1个月。
光盾绿天牛:自贡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在蛀道内化蛹,成虫4月中旬~5月初开始出现,盛发期5~6月,成虫羽化出洞后,取食寄主嫩叶补充营养,交尾后选择寄主嫩绿细枝的分叉口、叶柄与嫩枝的分叉口上产卵,每处产卵1粒。幼虫蛀入枝条,先向梢端蛀食,被害梢随即枯死,然后再由小枝蛀入大枝,每隔5~20cm钻一排粪通气孔,受害的枝梢易被风吹折。
2.19 蚜虫类:主要有桔蚜、桔二叉蚜
桔蚜:自贡年发生15代左右,世代重叠,以卵在枝干上越冬,3月下旬~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为无翅若蚜,在新梢嫩芽、嫩枝、嫩叶上取食汁液,繁殖为害。若蚜成熟后,便开始胎生幼蚜,继续繁殖为害,虫口急剧增加,5~6月为第一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春梢嫩梢和幼果,8~9月为第二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秋梢嫩芽、嫩枝。繁殖最适温度24~27℃,干旱、气温较高该虫发生早而严重,雨水多、气温低或温度过高不利于桔蚜的发生。
桔二叉蚜:自贡年发生20代左右,世代重叠,以卵在叶背上越冬。4月下旬~5月中旬为第一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春梢嫩梢嫩叶,盛夏虫口很少,9月下旬~10月中旬为第二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秋梢的嫩芽、嫩枝,繁殖最适温25℃左右。适温少雨有利该虫发生。
2.20 卷叶蛾类
主要有拟小黄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
拟小黄卷叶蛾:自贡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柑桔苗圃内吐丝将3~5片叶缀合成包,或在结果树的叶包中、潜叶蛾为害的卷叶中、苗圃附近杂草中越冬。5~6月为第一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幼果,出现大量落果,被幼虫蛀食尚未脱落的果实也不能长大,一头幼虫一生可蛀果几个至几十个。9~10月为第二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即将成熟的果实。成虫喜食糖醋及发酵物,趋光性不强。
褐带长卷叶蛾:自贡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柑桔苗圃内吐丝将3~5片叶缀合成包,或在结果树的叶包中、潜叶蛾为害的卷叶中、苗圃附近杂草中越冬。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中旬,卵块常产在叶面。4~6月为幼虫第一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幼果、嫩叶、嫩梢和花蕾,9~10月为幼虫第二次发生高峰期,主要为害带甜味的果实,造成落果。果园四周的树较中心的树受害重,一株树上周围的果实比树顶的受害重。
2.21 吸果夜蛾类
主要有嘴壶夜蛾、鸟嘴壶夜蛾、枯叶夜蛾、落叶夜蛾、桥夜蛾等,是柑桔成熟期的重要害虫。成虫以其口器刺破果皮,吸食果汁。果实受害处有刺吸痕,数天后形成软腐状褐斑,失去食用价值,引起严重落果。自贡吸果夜蛾类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以蛹和幼虫在背风向阳的木防己或杂草丛中越冬。为害高峰期9~11月。黄昏后19时飞入果园,成虫羽化后需要吸食糖类物质作为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尾产卵,晚上21~22时为害最为严重,23时为害减少,天亮之前离开果园,在果园附近草丛躲避。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芳香和甜味),并具假死性。山区危害最重。
2.22 黑蚱蝉
自贡4~5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壤中或以卵在枝干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8月出现,平均气温达22℃时,始见蝉鸣声,雌虫于6~8月产卵在枝梢的木质部内,也是为害的高峰期,产卵枝梢主要为树冠外围1~2年生、直径4~5mm的夏、秋梢。成虫寿命60~70d。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越冬卵于翌年5月开始孵化,若虫落地后钻入土中,吸食树干根部汁液发育成长。老龄若虫以土筑卵形“蛹室”,羽化时破室而出,爬上树干或枝条、叶片,固定后从背部破皮羽化。
3 柑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自贡地区柑桔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充分利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控制,配合精准化学防控,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3.1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部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四川省人大发布的《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执行,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凭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柑桔种子、苗木、接穗。
3.2 生态调控
3.2.1 品种选择
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抗病、优质、耐贮运、商品性好、口感好、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3.2.2 土壤管理
在冬季采果后,翻松土壤表层,深度在8~15cm,降低病虫源,春、夏季保留果园杂草,利于土壤墒情抗旱保湿。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促进和保护春梢生长;增加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3.2.3 科学管水
理好排灌水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灌。抗旱时用水加压冲洗树冠。
3.2.4 生草栽培与田间除草
果园生草栽培有两类:一类是栽培专用草(黑麦草、百喜草、鸭茅草、紫云英、豆科作物等);另一类是利用自然杂草(铲除高秆、深根的杂草,留浅根矮秆的杂草)。在果园周围种植良性杂草或作物(霍香蓟、爬山豆、丝瓜、蓖麻、紫苏等),為自然天敌提供适宜的取食、栖息环境。用作物稿杆覆盖果园土壤。夏季对杂草长势旺、植株高大的果园及时进行人工割草,保持果园土表层杂草高度在20~30cm之间,确保果园天敌食物链和栖息地。冬季结合松土、除草、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少病虫危害。
3.2.5 合理整形修剪
根据柑桔品种特性,合理整形修剪,保证树冠良好通风透光,抑制和减少病虫害。防止树冠郁蔽,实施透光修剪,对较拥挤的骨干枝适当疏剪开天窗,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3.2.6 清洁果园
果子采收后,及时将病虫残枝、病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果园清洁。
3.3 理化诱控
3.3.1 黄板诱杀
在春季3月后,挂20~25张黄板/667m2,高度在柑桔的中上部树枝上,离地1~1.5m,待黄板粘满虫后更换(春、秋季每40~50d换一次黄板,夏季每20~25d换一次黄板)。诱杀桔蚜、矢尖蚧、花蕾蛆、黑刺粉虱、柑桔粉虱、潜叶蛾等成虫。
3.3.2 灯光诱杀
3~10月,每2~2.5hm2果园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1盏,高度为高于地面1.7~2.0m,诱杀趋光性害虫,每天傍晚开早晨关。
3.3.3 潜叶蛾性诱防控技术
诱捕器放于树冠范围内,高度为果树1/3或2/3处;每667m2果园使用3~5套,均匀放置;于7月潜叶蛾成虫始见期放置每年放置一次。
3.3.4 大实蝇食诱防控技术
大实蝇出土初期(5月下旬)开始,实蝇诱杀剂每667m2用药1袋(180g),按1:3比例兑水,充分混合,在树冠中下部喷10~12个点,每点喷雾0.5m2,间隔7d喷雾一次,连续施用6次。
3.3.5 地膜布覆盖技术
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趋避蚜虫。用LSD地膜布或黑色0.015~0.02mm聚乙烯薄膜、聚丙烯扁丝编织膜,沿畦向顺向,以果树为中心分两边从畦面到沟底一条一条覆盖宽幅为1~1.2m,长度根据畦长确定,膜与膜连接处搭接5-10cm的重叠,膜拉紧铺平紧贴地面,四周用土压实,中间每隔1m用铁丝或曲别针固定。其余行间进行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
3.3.6 松尔膜应用技术
采果或落叶后至萌芽前(11月到翌年3月)人工刮除树干老皮,剔除基部无用干枝、老枝,树干直径大于10cm用国光专用喷涂机喷涂,树干直径小于10cm用刷子涂刷,从上到下喷涂(刷)不留死角;喷施高度视树种和病斑而定,不要喷到花、果和叶片上。可适当添加病虫防治药剂,不得加水稀释。对柑桔树干日灼、冻害、流胶、青苔、虫害等防效好。
3.3.7 果实套袋
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中熟品种可在10月中上旬进行,防治卷叶蛾、吸果夜蛾等害虫。
3.3.8 糖醋液诱杀
用红糖8%、食醋1%、溴氰菊酯0.2%的比例配成糖醋药液,或用饴糖2份、糯米甜酒汁1份、烂桃(或梨、瓜)汁1份、溴氰菊酯1份、水20份配成瓜果汁药液,搅匀后倒入盆(或碗、钵)内。每667m2果园呈梅花形放置5盆,放的高度与树冠顶部相近,每天捞去盆内死蛾,2~3d更换药液1次,防治卷叶蛾、吸果夜蛾等害虫。
3.3.9 喷灯治疗流胶病、脚腐病
用喷灯对发病部位从外缘灼烧至中央,时间30s左右,病部边缘不流紫褐色的胶液即可。灼烧后的病部可刮除。
3.3.10 人工捕杀
6~7月星天牛、桔褐天牛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8月黑蚱蝉成虫发生期,凤蝶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杀灭。冬季修剪剪除黑蚱蝉产卵的枝条烧毁。发现天牛排粪口及时钩杀幼虫。5~7月检查柑桔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发现“T”或“人”字形刻槽星天牛产卵口,用钉锤击打灭卵。
3.4 生物控制
3.4.1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实行生草栽培和土壤作物稿秆覆盖,改善果园生态条件。果园周围人工种植良性杂草。适当挑治恶性杂草。在农作物收获后收集草蛉、瓢虫、螳螂、蜘蛛等自然天敌释放到果园中。
3.4.2 以螨治螨技术
捕食螨释放前压低果园病虫源基数,释放前10d内不喷化学农药。在4~5月晴、阴天傍晚进行,结果树每棵1袋(300头以上活螨,含卵、幼螨和成螨)。释放20d后,果园适当留草。释放后,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个别株出现病虫可挑治或针对树冠表层施药。
3.4.3 植物免疫诱导剂应用技术
花芽萌动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施用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太抗、S-诱抗素、阿泰灵等植物免疫诱导剂,可诱导植株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促进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生长健壮,保花、促果、促生长,防御寒、旱等逆境。
3.4.4 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害虫
在凤蝶类、卷叶蛾各代幼龄幼虫期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00亿活芽孢/g)500倍液或0.32%印楝素乳油1500倍液防治,全爪螨、始叶螨、锈壁虱可用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4%抗霉菌素120水剂500倍液或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3.4.5 桔鸡(鸭、鹅)共生
桔园养鸡(鸭、鹅)不仅可以除草,还可以施肥,有效防治蜗牛、蛞蝓等有害生物,达到果、牧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
3.5 精准化学防治
科学合理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无)残留化学药剂防治。严格控制施药量,注意不同类型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3.5.1 炭疽病
春梢和秋梢抽发期、果实接近成熟期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防治。
3.5.2 疮痂病
在春梢抽发前后,用25%溴菌腈微乳剂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保护春梢,谢花2/3时喷药,保护幼果。
3.5.3 流膠病、脚腐病
先用小刀刮除腐烂病部后,涂抹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连续涂抹2~5次,并在主干上部健康基部靠接2~3株抗病的实生苗,如枳壳、酸橙等。
3.5.4 青霉病、绿霉病
准备贮藏的果实采下时立即用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浸果(60s)。
3.5.5 全爪螨、始叶螨
冬卵盛孵期(3月中下旬)、发生高峰期(4月中旬至6月下旬)用24%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液或2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
3.5.6 锈壁虱
7~8月锈壁虱发生危害期用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防治。
3.5.7 介壳虫类、粉虱类
各代初孵若虫期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防治。
3.5.8 蚜虫类
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3%定虫咪乳油3000倍液防治。
3.5.9 潜叶蛾
秋梢萌芽期用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3.5.10 卷叶蛾类
各代幼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3.5.11 吸果夜蛾类
开始为害时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 曾昭慧.植物医生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