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1-01-10张凤录金淑利

新农民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症状

张凤录 金淑利

摘要: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分布范围广,是紫叶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叶片受害最重,常引起紫叶李早期落叶,对紫叶李危害很大,为了提高紫叶李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就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分析,以达到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促进紫叶李良好生长,仅供参考。

关键词:细菌性穿孔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

0 引言

紫叶李叶常年紫红,别名红叶李,樱桃李,著名观叶树种,是良好的观叶园林植物,园林绿化行业中最广泛绿化树种之一,紫叶李抗病性较强,但在种植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常见病害的三种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红点病、穿孔病、流胶病,其中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就是常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常见、多发,李树细菌性穿孔病又叫李细菌性溃疡病、李黑斑病,由真菌或细菌引起,这种病发生比较普遍,也同时危害桃、杏、樱花等花木,分布范圍广。

1 细菌性穿孔病危害

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植株枝干、叶片和果实,表现为枝干生成近梭形溃疡斑,病叶穿孔并早期脱落,果实生黑紫色龟裂斑,树势衰弱,该病蔓延速度极快,发病后如果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量紫叶李落叶、落果和死枝现象,削弱树势,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严重时可导致病株死亡,最终死树毁园,对李树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是危害李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被种植户认为是李树的毁灭性病害,细菌性穿孔病俨然已成为李树发展的主要障碍。

2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病原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两端钝圆,短杆状,病菌发育温度为5~35℃,最适宜温度为26~28℃,6~7℃时就开始生长,高温高湿最适合细菌生长,该细菌耐干燥能力较差,干燥环境下仅能存活1d左右,因此,只能在李树受害枝干(枝梢病斑和病芽内)上越冬,不能在叶片和果实中越冬。

3 细菌性穿孔病为害症状

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紫叶李叶片,也侵染枝梢、果实和花芽。

3.1 枝干

枝干受害后有春季溃疡斑和夏季溃疡斑两种病斑,梭形病斑是细菌性穿孔病的典型症状,这两种病斑都可以发展成为近梭形溃疡斑,且需多年才能逐渐愈合。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生的枝条上,上一年侵入的病菌,春季第一批新叶出现时,在枝条上出现暗褐色小疱斑,直径约0.2cm,稍凹陷,不规则,边缘水渍状,多呈梭形,且带有胶液流出,以后病斑扩大,有的长达1~l0cm,病斑包围枝条,病菌可使枝梢皮层坏死,造成枯条枯死,也可引起病斑皮层常开裂,形成中间大两头尖的梭形溃疡斑,病菌溢出传播为害,成为初侵染的主要菌源。1年生枝条发生春季溃疡斑后不再产生新的病斑。夏季溃疡斑发生在夏末,只在当年新梢上发生,只要条件适合,新梢上将不断发生新的病斑,病斑是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的,为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边缘有树胶流出,病斑的发展会一直延续到10月。

3.2 叶片

李树叶背染病,叶片受害初期会产生多角形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紫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粘稠的菌脓,后期水渍状边缘消失,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裂纹,形成1~5mm左右的穿孔,故称“穿孔病”,病斑部分与叶片相连,易脱落,发病偏重的叶片呈现为类似开水烫过状,有的一片叶上发生十几个至数十个病斑,多处穿孔,最后掉落。叶片受害易早期落叶。

3.3 果实

紫叶李果实受害后,以果面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褐色小点,后扩大变成直径2mm的暗紫色,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有水渍状晕环、表面硬化粗糙、中间稍凹陷、有不规则裂缝,裂缝处易被其他病菌侵染引起果腐。空气干燥时,果实病部常发生直径30cm左右裂纹,病果易提前脱落,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4 细菌性穿孔病传播途径

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病原在残留的受害枝干、枯叶组织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第二年春季随气温升高和湿度的增加,李树萌动时染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生长活动,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病部表皮破裂后病菌溢出借雨水、气流和昆虫传播侵染。经枝条、叶片的气孔、果实的皮孔侵入树体。李树生长期染病的枝干、叶片和果实上的病原互相交叉感染是造成病害再侵染的主要原因。

5 细菌性穿孔病发病原因

5.1 品种、树龄、树势

5.1.1 品种

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寄主抗性有关,也就是与栽培的李树品种有关,不同品种变现的抗性不同,如李王、黑琥珀、秋李、大石早生品种最易感病,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品种有黑宝石、七月香等。

5.1.2 树龄

树龄偏大的李树通常抗病性较差,一旦条件适宜极容易发生细菌性穿孔病。

5.1.3 树势

成年树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树势强弱导致病菌潜育期不同,尤以树势衰弱的李树易发生细菌性穿孔病,树势强时细菌性穿孔病病菌潜育期可长达40d。

5.2 栽培因素

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管理粗放导致果内通风不良、排水不畅、冬季清园消毒不彻底、偏施氮肥、过于密植、疏于修剪或遇蚜虫等昆虫严重危害时细菌性穿孔病发病较重。

5.3 温度

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发展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而不同,5~35℃均可生长,初春6~7℃时病菌开始生长,细菌性穿孔病出现,随着温度升高、李树萌动,病菌生长速度加快,而5~6月份正值春夏交际,温度为18~24℃时病菌潜育期约为9d,温度为25~26℃时潜育期约4~5d,病菌通过风雨传播,迅速蔓延侵染紫叶李树的叶片、枝干、果实,7~8月份进入夏季高温期,如果没有做好防治措施,则为细菌性穿孔病发病高峰期。如气温较低则细菌性穿孔病很少发病。

5.4 濕度

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一般5月开始出现,受湿度影响最大,春季如温暖潮湿,病害可提前发生,春季风大,叶片受害较重;夏季天气干旱病势发展较慢,夏季多雨的条件下则果实受害较重;到秋雨季节又开始发展,进入后期侵染。遇连续阴雨天时,随着果园空气湿度的增加,病害可多次侵染蔓延,易造成大面积流行;雾、露多的季节病害严重,高温潮湿细菌性穿孔病大发生。

6 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方法

6.1 农业防治

6.1.1 选择抗病品种

新建园时为减少细菌性穿孔病的侵染和发生,选栽既抗病又要有发展前途的抗病品种和抗病砧木。

6.1.2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

(1)清园

进入夏季7月中旬以前,要将林内杂草除净,对已感染细菌性穿孔病紫叶李树除及时用药防治,还要剪除患病较为严重的叶片、病枝,带出园外集中处理;由于细菌性穿孔病不能在树叶和果实内过冬,只能在病枝条上过冬,冬季结合冬剪进行清园,彻底清除病枝、病果和落叶,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深埋或烧掉,深埋要求40cm以下,消灭越冬菌源,如果染病叶片掉落不管,会成为初级感染源,可能再次引发病害。

(2)合理修剪

合理对树体进行整形修剪,利于植株通风透光,可以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尽量降低林内湿度。修剪以夏、秋季进行为主,夏剪时尽量减少短截或锯伤,重点疏除过密枝条,如果枝条不太密,尽量少疏多控,并及时摘心,摘心次数根据树的长势而定,紫叶李新梢长到1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新生副梢长20cm时二次摘心,发育枝长60~80cm时三次摘心。修剪应辟开阴雨天,在晴天进行,以减少病菌的感病机会。

(3)修复伤口

早春刮除枝干上病斑,在紫叶李冬季落叶后、春季萌动前用溃腐灵原液、有机硅涂抹物理修剪、病理修剪形成的剪锯口以及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1~2次,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性穿孔病病菌侵染。同时也要注重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等。

(4)水肥管理

树势强壮对于预防李树细菌性穿孔病很关键,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磷、钾肥,以增强李树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使李树生长健壮。李树施肥要注重营养平衡,不偏施氮肥,有机肥以猪粪、牛粪、羊粪为主,一般施有机肥30kg/株,施肥量可根据李树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李树细菌性穿孔病与果园湿度有密切联系,要做好林园排水工作,避免园内积水,尤其种植穴内切忌积水,如果园内积水过多的话,李树容易染病,对于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的林园更要注意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改良黏重土壤可增施马粪或铺沙子。

6.2 药剂防治

6.2.1 初期预防

紫叶李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刮除枝干上的病斑,各喷一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减少初侵染源,促进李树展叶,增强光合作用,李树展叶后叶片密实、气孔小、蜡质层厚,病菌不易侵入。紫叶李展叶后和发病前,用72%的硫酸链霉素3000倍或3%的中生菌素800~1000倍交替喷雾,防虫的同时防细菌性穿孔病,效果较好,隔10~15d喷一次。

6.2.2 发病后防治

已发病的树分别在8月份、10月份、2月用8%宁南20倍十杆康涂病疤处或杆,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穿孔病,逐步恢复树势;发病初期喷施15%链霉素或95%细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Od喷一次,喷3~4遍,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紫叶李穿孔病严重时会造成树体死亡,4月下旬~6月上旬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盛期,如果喷一般的杀菌剂不起作用,可喷200mg/kg农用硫酸链霉素3~4次。如果还防不住,可喷施兽用链霉素进行防治。病情严重、树势弱、黄化的配合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处理。

参考文献

[1] 程烨,刘博洁,朱素红.李子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2005(3):33.

[2] 邓运川.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J].中国花卉报,2005(6):30.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