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的森林培育
2021-01-10王玉芝
王玉芝
摘要:森林资源对防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具有关键性作用,但在林木砍伐、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森林面积逐渐狭窄,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森林培育水平成为目前林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立足隆化县森林培育,浅谈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的森林培育发展,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森林培育;路径
隆化县位于我国河北省承德市,拥有我国自然天成的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且森林覆盖率高达87%,此外,隆化县自身森林覆盖率也高达53.39%,超过其总占地面积的一半,由此可见,隆化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林业发展以及林域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影响,隆化县森林培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提高森林培育质量成为现阶段隆化县林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出现,为隆化县森林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森林培育相结合,可以逐渐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遭到人为干扰的森林最大程度恢复到自然状态,进而大幅度提升隆化县森林质量与数量,提高该地区森林覆盖面积。
1 隆化县当前森林培育中取得的成效
1.1 防火工作层面
首先,森林防火预防管理体系初步完善。根据隆化县相关林业资源管理规范,在原森林培育工作机制上,摒弃缺点、汲取优势,依据护林工作规范,成立有具体直属领导管辖和明确职责权限的森林防火预防工作专项管理部门,对森林防火预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与此同时,完善了聘用、奖惩、培训、晋升等制度体系,对工作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设立林场团组织、党组织,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立工会组织,提高护林员对森林培育工作归属感、认同感。
其次,实现群防群治,严格火源管控。第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森林防火预防工作原则,并强化“群防群控”网建设,对森林野外用火进行严加防控。第二,在街道、社区、村庄、学校以讲座、海报、广播、传单、培训、网络、电视等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森林防火教育与灭火知识讲解,提高国民防火意识与灭火技能。第三,在特殊节日如清明、春节,对群众不规范祭祀活动进行严加看管,并对相关违反规定人员进行一定处罚,以防用火不当导致烧山事故发生。第四,对森林公园人员密集地区进行人员疏通,在节假日期间实行限流,从而及时排除掉森林火灾隐患。第五,在不同自然林区构建隔离区。相关林业部门依据林木特性,以及易发生的火灾种类,成立有针对性的林木隔离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事故可以有效避免火灾无限蔓延,降低森林资源损失。第六,加大巡查力度。根据林区实际大小,要求森林防火预防工作人员每天最少两次对负责的林区进行安全隐患巡查[1]。
1.2 病虫害防治层面
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政策,隆化县相关林场积极在辖区内进行人工森林培育,人工森林覆盖面积不断递增,但是由于人工森林种植中纯林占比较重,造成人工森林结构单一,且人工森林相对于天然森林而言更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蚀,具有明显的生态缺陷,在此情况影响下,隆化县部分林域出现病虫害问题,而基于隆化县森林培育经验总结,目前针对林域病虫害问题,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防治手段,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病虫害发现初期实施由草药和动植物体内萃取出的有机农药,该农药具有易分解的特性,不会对土壤和有益生物造成危害,可以有效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可采用生物酶防治,蛋白酶是虫害体内存在的维持代谢功能运转的基础,生物学家通过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发现,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害虫成长[2]。
其次,将生物防治手段与生物农药相结合,在森林内部设置有害生物隔离区,在隔离区内实施生物灯光技术,利用特殊灯光引诱害虫,将害虫集中到一处进行统一灭杀。除此之外,发挥鸟类价值,林业病虫害中主要害虫栗山天牛为例,栗山天牛是以幼虫形态钻蛀林木体内,在林木体内越冬成长,吸取林木营养、破坏林木质量的寄居性害虫,而管氏肿腿蜂是主干栗山天牛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在森林培育中适当引入管氏肿腿蜂。
最后,针对森林病虫害严重现状,利用现代化技术实施化学药剂精准喷杀。
2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的森林培育建议
隆化县当前所实施的火灾预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森林培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林域生态环境,保证森林质量,但要想进一步恢复森林自然形态,有效推动隆化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步伐,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从而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开展森林培育工作。
2.1 优化造林技术
为有效提高我国森林覆盖面积,近几年我国所使用的木材多为进口,停伐政策得以全面落实,植树造林成为目前各地区林场森林培育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而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范围广泛,不同地区所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具有一定差异,为有效实现植树造林目标,各地区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技术[3]。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应用则可以充分帮助各地区选择出最佳的造林技术,因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此,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隆化县可以切实根据本地气候、降雨、气温、土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杨、桦、松、柞等植被,与此同时本地树种为最佳选项,通过栽种本地树种可以实现植被养护成本管控以及降低树种死亡率,进而保证植树造林质量。
2.2 深化近自然经营模式
在实际森林培育过程中,为提高森林培育水平,完善森林培育体系,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应将林业调查规划与近自然经营理念相结合,从而深化近自然经营模式。由于诸多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许多树木生存年限不超过百年,甚至低于五年,自然存活率较低,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活动的开展,可以对各地域林龄进行调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然林存活率,提高自然林生存年限,与此同时,通过林业调查规划结果还能够基于土壤、存活林种、林龄等条件,为不同林域制定有针对性地近自然经营模式,从而进一步确保森树木存活年限,进而使生态效益值最优化。
此外,为充分发挥近自然经营模式价值,在森林培育中应有序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在本地树种基础上尽量筛选出较为珍贵的树种;二是做好目标树种管理工作;三是确保林分整体性能最佳;四是利用自然生长规律可以实现正向演替;五是避免人工干扰,充分利用自然力量[4]。
2.3 严格筛选目标抚育树
抚育树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森林培育的重中之重,优秀的抚育树能够提升林分整体效值,在有效时间内实现林分正向演替,因此,为切实选择出最佳的目标抚育树,需要实施林业调查规划,从而通过调查结果确定目标树种,而在目标抚育树培育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自然力量,而是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进而通过施肥、施水、病虫害防治等人工培育手段,保障目标抚育树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对目标抚育树进行全方位人工培育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目标抚育树下种发芽,促进下层林木生长[5]。
基于此,目标抚育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树种珍贵;二是树干笔直、枝叶繁茂、营养良好;三是抗灾抗病能力强;四是环境适应能力强;五是下种发芽能力强。此外,在目标抚育树人工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目标抚育树进行培育,还应以目标抚育树为中心,对其四周的树种进行同步培育,从而确保目标抚育树周围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
2.4 构建自然林域
以本地树种为主,外地引进树种为辅,充分发挥本地树种生态与经济效值,例如,白杨树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总生态效应值就比在南方城市栽种的生态效应值高。
始终坚持绿化植物多样性原则,在培养低矮灌木的同时选取乔木栽种,乔木相比其他高大树种而言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应值,同时,乔木具有成本低、易成活、寿命长、品种多、枝干大、树叶茂盛等优势。
营造复层林,在进行高大树种培育时,需在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栽种不同树种,从而根据不同树种对光合作用需求差异下,形成复层林。
利用天然更新,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树种之间的密度,每个区域内的树种间距不应过大也不应过小,从而在合适的间距下确保树种能够受到充分的光合作用与营养需求的同时,为树木的下种发芽提供空地,进而保证林木幼苗能够吸收足够的土壤养分。
重视实生树木,相较于萌生树木而言,实生树木的整体性能更佳,不仅具有较高的抗灾、抗病性能,生长状态也明显优于萌生树木,因此,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指导下的森林培育过程中应侧重培育落叶松苗与油松苗等实生树木[6]。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空气环境、增温降湿等功效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而随着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从德国引入我国,其在森林培育中取得效果十分突出,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森林培育水平,应加强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二亮.森林近自然经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9):143-144.
[2] 王天一.近自然森林经营和传统森林抚育的差异[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139-140.
[3] 董艳鑫.近自然林业理念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0(8):148-149.
[4] 李明勇.近自然林业理念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9(15):196-197.
[5] 梅立新.“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19(1):27-28.
[6] 謝国来,陈振雄.中国森林经营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8,3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