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房地产评估》课程的几点思考
2021-01-10常远吴鹏
常远 吴鹏
摘要:2018年中国教育协会强调了金课建设,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在全国引入“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四大建设,从而推动我国在2035年成为教育强国。有关部分引入“新文科”的理念打造“金课堂”,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本文就新文科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房地产评估》课程提出几点思考。以最新教育部指导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在当前新教育背景下,突出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实践务实、精益求精等思想层面的教育,依托学校的年度教学极化,促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关键词:新文科;思政元素;思考
各个高校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加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推动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各个层面,将思政从一门独立课程转换为任何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梳理课程中专业道德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教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实现课程育人、思想育人、全面育人的大思政格局[1]。现以房地产专业课程《房地产评估》为主,就课程的思政建设,从建设原则、建设途径,提出建设思考。
一、建设原则
课程思政化,将历史与现实进行二维化处理,基于世界发展、中国发展趋势比较,引入中国特色/国际特色、历史结果/时代要求等因素,将思政元素理解为源于历史诞生于现实的存在,既有过去的轮廓又不失现代的特色。
(一)课程中需加入三观及国家情怀教育。课程教学中,需要给新时代学生一个正确的国家观、个人观、世界观,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价值指引,在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广大学子传播党的理念、国家的光荣,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价值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引入到教学计划中,进而提高课程标准、改进课程教学方式。
(二)工匠精神、职业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倡的正能量,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要教育学生不要怕吃苦、不要有职位高低等思想,要告诉广大学生在各个岗位上要精益求精、不断向前,从而成长为社会有担当的合格人才。
二、建设途径
《房地产评估》作为一门新的文科课程,在教学中不仅仅传授学生怎样评估房子价值,同时也要传授学生房子主要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的基本思想[2]。基于此,要充分重视学生作为行业的下一代,思想建设非常重要,转变教师仅重视专业知识缺乏课程思政化的发展趋势。
具体途径,根据《房地产评估》的课程设计,提炼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寻找社会实践切入点,将思政要素融入各个章节,以实例的方式阐述思政要素在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考核、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估本课程学生的思政学习成绩。
三、建设思考
价值观作为国家文化的灵魂,肩负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南针的作用,对稳定和培养国民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一)课程优化。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要想融入课程当中,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想,加强思政在课程中实践性、案例性,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生活,而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课程相会脱节[3],要从课程中抽离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素,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在课堂中传授,老师需要积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可以从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出发,结合课程的核心要点进行结合,在讲述事件的同时,传授学生正确的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传授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考虑到当前网络发展迅速,教师可以编写大量网络教程、制作音视频等方式引入思政因素,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老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案例辩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对教育事业产生极大地推动,不仅增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老师增进沟通,还构建了信息化教育平台。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思政可以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上实现,比如微信、腾讯课堂等网络平台,有助于师生间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随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广泛地传播。
(四)增加社会实践。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到德育兼修不能纸上谈兵,需要落实到社会生活,要做到知行统一,核心价值观才能从精神层面转换为人们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因而,社会主义+思政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同时应当在实践中进行扩展。比如,学生可以定期到校外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区,参与社区工作,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纪念观去学习历史。在一些职业院校里,可以将学生送至工厂、车间,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道德修养,从而更加切身地体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根据上述描述,在《房地产评估》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需要多角度多渠道增加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触,从字面到内涵、从听说到实践体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具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观、个人观及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慧.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通识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
[2] 黎海波,谢健民.信管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数据科学课程群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8):6.
[3] 张秋霞,邱丽君.新文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专业发展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8(004):54-58.
[4] 刁生虎,高泽伦,Diao Shenghu,等.新文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评论,2021,9(1):18.
作者简介:
常远(1984.0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
吴鹏(1986.0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
基金:2021年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唯有源头活水来:房地产评估思政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