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2021-01-10李志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法律素养法治教育

李志玉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的途径,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尤为关键。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案件频发,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教育工作水平变得十分重要。对此,大学教育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工作,通过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培养,将法制素养当成是养成个人素质必备条件,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真正使学生知法、懂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法治教育;法律素养;思想政治素养

在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发展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贯彻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始终,真正做到将法律融入到高校教育中,确保学生可以依法、懂法、知法。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校园法制教育基础体系,营造校园内部良好法律氛围。

一、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素质教育发展,对于全社会的公民法律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无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作为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网络,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只有确保学生有准确的法律道德意识,才可以真正引导学生思想正确发展。社会不良风气与负面网络消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会造成极大冲突,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学生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若无法对该事件进行正确处理,很容易使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近年来,大学生法律案件频发,也加强了我国教育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程度。

二、思想政治素养与法治素养间相互关系

1.教育目标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与民族进步的希望,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性人。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法律素养,在素养发展中具有教育的统一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素养,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观念,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可以遵守法律,满足个人发展,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中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核心旋律的。

2.教育内容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知识教育,而在对德育方向,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依然有所欠缺。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在教育发展中要清楚地认知到法律是道德发展的底线,法制教育才是完成人才培养核心素质的基本层次。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熏陶下,确保学生的正确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也就是说,法制教育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提高法制教育在整体教学环节中的比例,同时可以借助法制教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

经统计表明,近些年来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件以每年约3.47%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通过对大学生所触犯的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法律案件发生原因,67%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或者法律观念淡薄。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型文化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快速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网络环境中,而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做出错误引导。不良的网络环境与社会校园风气影响下,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注重物质享受的负面思想,甚至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为达目的无视法纪、不择手段、背信弃义。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缺乏法治教育

随着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的提出,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0%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思政教师配置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目前,87%的高校思政教师配置师生比例达到了1:350。但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道德教育,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环节,据调查表明,仅有58.74%的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不含法律专业)。若依靠道德教育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培养,是片面的、不充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教育部分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进行法律讲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效率,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一同纳进人才培养体系中。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法制教育工作,无法实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的,学生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觉学习法律知法懂法。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实践教学路径

1.树立正确法治教育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法律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素养》,虽然在教材中添加了更多法律知识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加大了法律知识的学习难度,缺少了实际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法治教育教学目标,即以培养高素质的“法治公民”为导向,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实现法制教育的文化教育、信念教育和理性教育的基本属性。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较高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以此来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但在现实实际生活中,部分人的法律观念依然较为薄弱,这也就强调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每个人的法律素养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制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基础上,也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2.加强课堂教育评价体系设定

高校对学生开展的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基本以教材为主,讲课形式只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论知识讲述。此种教学模式停留于表面,很难对学生起到根本性教育作用,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高校应开展更具有科学评价能力的课堂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建立,一方面,与信息化相结合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有效并且尊重隐私地对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校在教学方式上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要拓展对知识接收者的考评方式,建立多角度的评价系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应该直接参考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而是要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学习过程做出综合性评价。对于学生全面过程的监督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学习注意力,通过集中精力去学习,来达到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教育目的。

五、结语

在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与法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践行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在高校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法律素养,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学生学习的实際情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以思想教育课程为主开展法制教学课堂,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加强学生道德意识、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淑媛,阮方明.依托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4).

[2]赵荣华.高校辅导员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8).

[3]郭轶,杜会平.从“药家鑫事件”说起,浅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J].科技信息,2011(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法律素养法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