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1-01-10刘晓梅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职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渗透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推动思政工作的更好开展,同时培养一大批有着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上首次提出了要培养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是第一次将其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会议提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研发均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共同努力,鼓励人人争做大国工匠,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作为当前社会中被重点提及和关注的一种职业精神,高职教育应承担起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为社会提供远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一、“工匠精神”渗透于思政教育课堂的意义
关于工匠的定义,传统意义上指那些具有工艺专长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范围已经扩大了,泛指所有的工人、从业工作者。有关“工匠精神”,学术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但是社会上对于这一精神却有着普遍的认可。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工匠们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真钻研技术的核心内容,并在工艺技术方面不断琢磨,力求技艺精湛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产品性能,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对产品、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及态度。
在当今时代,教育事业持续繁荣,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挤压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空间。同时在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中,未能对职业道德教育表达出足够的重视程度,虽然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但却缺乏配套的职业素养,仅仅是将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盈利的手段。“工匠精神”的表现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所变化,但是其钻研、求精、创新的精神本质是一致的。将工匠精神渗透于高职思政课堂,从思想层面予以引领,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补充传统职业教育的短板,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使其在职业生涯和就业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结合思政理论,加强“工匠精神”供给力度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方案时,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道德素质的养成及态度的树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打出工匠型人才特色品牌,虽然部分学校正在进行转变办学理念、加强技能训练、开设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的改革,但在多数学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仍然形同虚设,缺乏统筹全局的人才培养行动指南,人才供给力度不足,导致培养的工匠型人才各方面的工作实施积极性受挫[1]。
理论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工匠精神”培养存在较大的交叉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基础。高职思政教师要深度挖掘本专业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了解当前专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将“工匠精神”和现实案例结合在一起融入到理论课程中,以工匠精神求远谋,以社会需求为己任,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机制,树发展、立品牌,让学生通过切实的感受加深对工匠精神价值及意义的认知,并逐渐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及追求。
(二)结合课程思政,创建“工匠精神”生态环境
工匠型人才供给是适应我国未来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做强我国制造业的内驱力。在以“服务育人、技能成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调查中,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将工匠型人才培养相关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供给生态受限使学校很难发挥工匠型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教师思政专业课内容可以作为“工匠精神”融入的基础,一方面围绕着相关思政课程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培养更多高素质工匠型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开发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来形成宣传和传播工匠精神的网络阵地,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广阔和更容易接受的渠道来了解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及事迹等,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进而反省自身,促进自身的发展[2]。
(三)结合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平衡人才培养供给结构
“工匠精神”是一种思想理念,让学生对其了解容易,但要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必须塑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政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塑造“工匠精神”[3]。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院校需针对自身的教育以及办学特色,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等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带领学生到职业一线参观学习,以此立足于现实情境,更加全面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触动,也可以通过组织大国工匠、优秀技能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开展技艺展示、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影响,并逐渐将其作为自身的职业信仰,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提出,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唯有深入贯彻工匠精神,才能够保障学生更加地投入到职业生涯中去,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同,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与价值取向,应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所以,它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探讨培养路径和方法,促使学生具备更高工匠精神,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技能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迪静,张慧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79-81.
[2]刘玉峰.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J].学周刊,2021(2):17-18.
[3]田凤秋.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28-129.
作者简介
刘晓梅(1962.10.11),唐山职业技術学院,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籍贯河北唐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