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021-01-10邓伟伦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邓伟伦

摘  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双减”政策,其一就是要求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更合理地设置课后作业,既要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也不能给学生带来过大的作业负担。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采取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本文就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是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而小学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做好准备。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所以常常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作业训练,如此学生可以在作业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但是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的较大的作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21年秋季开学之后,我国全面推行“双减”政策,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精简数学作业,用最少量的作业,发挥最大的作业,让小学可以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基本特点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设计的知识比较的广泛,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数学也是一门困难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一)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因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而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遗忘一些基础内容,为了让学生可以牢固地记住各种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会在课后作业中加入一些重复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的,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如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计算题型基本是学生作业中的一个基础内容,无论教师内容是什么,学生的作业中都会有口算题型,甚至会有一道题需要学生重复计算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较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所以在作业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而训练基本是根据考试试题进行模仿,也就是根据考试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相应的题型,所以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基本是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书面练习可以让学生不断调动手和脑,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书面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作业负担,特别是作业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些书面作业会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而且完成作业的过程比较枯燥无聊。过于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三)作业数量的繁重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是基础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数字、数量、计算、几何、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因为担心学生遗忘了之前的学习内容,所以会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而课后作业则是教师想到的复习方法,因为作业内容不仅限于新学习的内容,所以往往数学课后作业的数量比较繁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在之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也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是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后作业并不少。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見》中明确提出了减轻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要求,但是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不能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完善后的作业设计中,布置的数学作业也应该发挥作业的作用,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并且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这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更加精巧的作业设计,减少课后作业量,提升课后作业质量,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后作业,更加高效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重视作业量、作业趣味性、作业科学性方面考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生活化课后作业

大多数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性格也比较天真烂漫,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投入到探索当中,而且也不会认为探索的过程负担繁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同样如此, 小学生不会因为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是负担,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的探索当中。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是的非常密切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联系起来。这种与生活相关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熟悉发感,而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守护巨大的成就感,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而不会给学生带来作业负担。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内容,选择一些新鲜有趣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内容,不仅可以实现课后作业的作用,也能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业的欲望,进而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综合运算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不给学生布置固定计算作业,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计算练习。每个家庭每天都会有金钱的支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家里支出的计算,学生可以计算父母买菜的单价以及数量,计算最后应付的金额以及指出找回的具体情况,如此可以将计算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这些生活化的计算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探索作业

当前的数学作业大部分的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很多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作业没有意义,也影响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课后作业创新,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给学生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作业中。如此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各种不同的学习知识,如此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效率,坚强学生的课后作业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在“利息”相关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的,而是结合学生生活,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开放性作业。因为所有的家庭中都会涉及到存款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存款计划的背景,假如家中有12万元钱,现在需要将钱都存入到银行里面,银行中有三种存款方式,第一种是一年期,年利率为3%;第二种是两年期,年利率为3.5%;第三种是三年期,年利率为4%。而在存款的过程中,每年需要保障有4万元到期,以防生活中急需用钱。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一种存款方式,既要符合家里的存款需要,也需要实现利息最大化。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解题思路,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探索出自己的存款方案,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不同存款方式下每年可以获得的利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评出最优的存款方案,如此学生也会更加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作业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个人的力量局限性也凸显出来的,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部门的合作。而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如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自觉、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打破传统作业“自主操作”的形式,将个体形态转变为合作型,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在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合作意识。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探究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实践。如在完成了统计相关的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调查统计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的统计。如要求学生们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自由组成调查小组,调查统计高峰时期学校门口的拥堵情况,并提出交通改道建议。接到任务后,学生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分工合作。有的拿着相机,拍了大量有价值的照片;有些人在头顶的烈日下,站在十字路口数着车辆的进出口和转弯;其他人则调查家用汽车的状况。在完成数据收集后,他们还将统计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并讨论了有价值的好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学会收集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在学习思维中激发自己的思维,并互補彼此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学生完成了合作探究作业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调查结果展示的机会,从学生的展示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们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学习效果,并真正地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带来太大的课后作业负担,通过有限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不足。结合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设计趣味性生活化课后作业、设计开放性探索作业、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作业,精简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高效巩固学习内容,拓宽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

[2]施人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文理导航,2021(26):2.

[3]樊心鹤.“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8):1.

[4]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6.

[5]陈玲.减负高质,练出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8):145-146.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