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01-10刘海兴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刘海兴

摘要: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通过增强课堂互动、扩展课本知识、加强实验教育、打造良好环境、鼓励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教学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教育进行不断提升。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通过一定的引导和教学可形成创新思维,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造力,更加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成长为创新型高端人才。小学科学课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增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互动式课堂,设计多元化课堂活动,吸引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实验的内容,设计问题,多发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同时,老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将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若过于复杂,学生经过努力也难以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疑问是思考的前提,是创新的源头,很多发明都是基于疑问,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形成的。多问问学生们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提问题其他同学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全班的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在科學课程教学中,支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扩展课本内容,培养发散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基于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扩展教学内容,示范培养发散思维。老师要加强引导,告诉学生科学是无限的,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有无限的知识等待学生去探索。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要限定答案,引导学生自由猜想,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结合科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研究能力。对于一个事物,告诉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获取不同的知识,培养发散思维。

以小学科学二年级课程中《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老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让学生讨论发现了植物之间的差别。有的学生会发现不同树木的树叶形状不一,有的学生会发现部分树木会开花结果部分不会,有的学生则发现,部分树木上有小鸟部分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可以给出多样化的答案。经常对学生这样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形成很多新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实验教育,提高动手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良好的动手能力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只有多动手,多实践,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更有可能形成创新。小学科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文化学科不同,科学知识需要探索,需要实验。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将枯燥的知识以有趣的实验展示给学生,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验教学,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来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充分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怕出错,告诉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不用气馁,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学会在错误中不断改进,才能更快的进步,获得更好地结果。

以《种大蒜》一课为例,老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头大蒜和一个花盆,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完基本知识后,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蒜,然后示范如何种植和培育大蒜,为学生准备实验记录卡,记录大蒜每天的变化。通过实际种大蒜,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植物生根发芽的全过程,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明白其中的原理,并学会实践,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

四、打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借助软件和硬件,打造有趣的课堂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积极准备硬件设备,科学老师要向学校提出科学教学对硬件的需求清单,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完善教学设备。基于科学课程的设置,搭建科学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引入教学演示软件,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科学老师应积极争取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活动展览、素质拓展、创新竞赛、名家讲座等活动,在学校中营造创新的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培训学生创新的兴趣。

五、鼓励小组合作,加强团队意识

科学的重大发现难以有一个人完成,多是一个团队,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特别是涉及到各类实践活动,尽量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老师在分组之前,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组,保障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基本一致。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谁负责寻找材料、谁负责设计实验、谁负责记录实验数据等,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需要互相配合,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小组完成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小组活动进行复盘,总结活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下一步如何优化活动流程,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以形成更大的创新。

总结来看,在科学教学中,在知识的教学之外,要以多样化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平.智慧观察 提升素养——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41-42.

[2]杨丽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7):40.

[3]张玉娜.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0):53-54.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