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2021-01-10王亚楠
王亚楠
摘要:隨着社会不断发展,餐饮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技工类院校作为职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工作中学校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学徒制,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提升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水平,打破传统教育工作的局限性,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人才,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本文对技工类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概述进行了探讨,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为依据,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评价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学徒制;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技工类院校教学理念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学徒制度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现代就业市场的变化,是一种更具有经济性和高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不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内化与理解。建立学徒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联,对于技工类院校学生有很大益处。教师要重视学徒制度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结合学生实际接收到的内容,逐步从夯实基础迈向更高水平的学习与发展。
1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时间较短,对于其基本的概念以及认证并没有统一性的规范,一般都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教学过程中的招生与企业的招工模式相结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相匹配,由教师与师傅引领学生进入教室或者生产车间,从而促使学生为了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高效的实践培训。现代学徒制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学徒教育,领悟行业发展规律,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契约观念,秉持着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完成企业以及技工类院校对学生的要求。
2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问题
2.1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竞争激烈
烹饪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大量的学生选择了烹饪专业,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烹饪相关的产业对烹饪人才的把控越来越严格,加大了烹饪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技工类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有足够的实力脱颖而出,应对社会提出的各种挑战。
2.2技工类院校的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在平时的烹饪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主要强调的是烹饪技术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明确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技工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大多数技工类院校学生文化成绩较差,到技工学校主要是为了习得一技之长,为以后在社会上生存提供保障。这类学生的思想觉悟较低,自制力较差,对技工学校开设的烹饪课程无法全面理解吸收,更无法认真学习烹饪技术。
3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策
3.1现代学徒制中的管理模式建立
技工类院校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就需要与企业进行有机合作,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形成推进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发展的良性规范以及管理措施,形成初期的现代学徒制管理理论与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双向培养制度,技工类院校与企业之间需要达成明确责任以及义务内容的双边合作协议。以协议内容为基础搭建双向的培训机制,技工类院校需要承担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烹饪课程教学任务,着重加强对于学习烹饪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企业与技工类院校合作的目的则是为学徒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以技能优化及专业性的培养训练为基础,实现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体系化教育。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岗位技能标准以及培训制度的有效确立,在此基础上完善现代学徒制中的培养机制。
3.2重视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徒制度对技工类院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影响,学校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通过维护好学校与企业的关联性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学徒制度开展的过程当中学校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市场变动选择行业当中发展规模较大、学习就业有保障的企业予以合作,双方通过共同培养和就业输送的方式达成良好合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人才的全面发展的培养[1]。在进行学生招收时可以发挥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效力,通过协商规定学生录取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达成合作后双方也可以与学生共同签订培养与就业的三方协议,切实维护好各方主体的实际权益与责任,提升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向企业不断输送烹饪专业人才。
3.3强化烹饪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
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是现代学徒制下烹饪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强化烹饪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是烹饪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借助烹饪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岗位能力。以打荷岗位轮训的考核评价为例,主要的评价指标中包括多项实训内容,例如小料的加工、菜品装饰、常用酱味料的识别和放置保管、常用餐具的识别放置和保管、菜肴装盘后的处理出菜环节,以及关于用具器皿等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等。
3.4注重素质教育
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现代学徒制,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确保各方面的教学指导效果。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将现代学徒制当做是核心部分,结合餐饮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和机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厨艺、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烹饪技术等等,培育出高素质的现代化厨师人才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下,技工类院校烹饪专业教学中的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策略,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有助于校企合作中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不断优化和完善烹饪专业的教学策略,提高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中强化学生未来在餐饮岗位中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洪健,牛铁柱,许正安,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中的构建[J].食品界,2019(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