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工科学生科创能力

2021-01-10黄凝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工科科创实验室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高校如何更高效地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复核人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工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力,两者互相推进,可以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着眼于工科院校,通过引入文化驱动力,建设、打造学生的科创氛围与环境。

关键词:创新创业 文化工科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同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表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等院校如何为社会持续输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从具体举措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一、实践——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工科学院,学院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师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上。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各党支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将课堂搬进实验室进行项目化教学、搬进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训等等。其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满足学生日常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针对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参观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以作为讲解员、演示者。再者,以专业为依托,打造新工科背景下“科技畅游新时代”科技文化体验路线新品牌。利用校园开放日,建立全开放、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平台,将工业科技与专业串联起来,为全校学生提供科技文化讲解和体验服务,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学习——搭建更多的科创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科技创新视野

工科学院应不断践行党建引领校企合作育人,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步伐。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 引入校内外专家,搭建更多的科创交流平台。开展学术讲座论坛、科技文化节、科创成果申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开放科研文献检索,深入開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将“赛学研创评合一”的创新模式融入其中。这样一系列的学习机会,能够开拓学生的科创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合作——选聘实验室学生助理,创建实验室科创团队,建立“科创”信息平台,形成师生互选机制

在实验室选聘学生实验室助理,创建实验室科创团队,参与教师科创项目及实验室管理,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快速提升专业应用技能,从而带动整个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热情。建立学生科创信息大数据,形成师生对接机制和师生互选机制,建立“科创”信息平台。开展师生科创团队遴选工作,形成以点及线的学生科创团队梯队培养长效机制。以系为单位,开展学院级科创专业比赛1项及以上,提高项目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以系为单位,遴选省级、国家级优质科创比赛项目5项及以上,提升比赛项目水平和层次。

四、分享——设立班级科技委员,组建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成立科创宣讲团,讲好科创故事

每个班设立科技委员,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在每个班级里都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学院为每个兴趣小组配备指导老师。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优秀成员经指导老师选拔培训将有机会参与各类省级以上科创大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立科创宣讲团,由学院“科创达人”组成,走进教室,分享科创经历和经验,讲好科创奋进故事,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开展科创活动,这也可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以科创师生为原型,编排情景剧演出和诗歌朗诵。

五、超越——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科创导师团队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学生科创获奖表彰力度,设立校友企业科创奖励基金

建立专业老师、实验室指导老师、科技创新导师、企业班主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的综合指导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创导师团队建设。结合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导师制。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科研论文撰写、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申报专利和各类创新项目等。学院与企业联合搭建党支部科创实践平台,开展党员结对共建,定期邀请企业优秀导师走进学院,开展企业导师科创大讲堂、创新创业交流会等。鼓励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科创比赛和专利申报,实施评优评奖量化科创加分方案。加大校企合作科创奖励力度,引入校外企业科创奖励基金,奖励科创比赛表现突出学生。积极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是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是优良校园学风建设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工科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赛学研创合一”加“双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践行“实践、学习、合作、分享、超越”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倾力为学生打造双创“生态圈”,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实现科技育人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科技+文化”融合载体。厚植科创文化精神,注入创新驱动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工科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科创成果转化的应用能力,从而成为具有创新性的高竞争力复合型人才。

作者信息:黄凝宁,女(1994.12—),汉族,籍贯江苏靖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

猜你喜欢

工科科创实验室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