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1-10贾晨露焦子钰金美彤平玉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健康医疗群众

贾晨露 焦子钰 金美彤 平玉琳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医疗信息化,并建立了一定的商业化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1]在医疗健康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医疗不仅成为传统医疗的有效补充,并且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不足。作为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健康和人民受益,近年来,新服务模式和格式的“互联网+医疗”开始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群众寻医问诊和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疗;护理;生活;健康;群众

1引言

近年来逐渐被广大人民重视起来的生活健康问题逐步走入大众视野,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了解并习得生活健康的有关内容。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与“互联网+健康生活”二者的相结合,改善群众身体素质,提高社会健康保障,建立科学保障的健康服务管理规划机制,为群众打造“方便、安全、健康”的生活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公司立足于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在人们最重要的身体健康问题上建立“医生”健康服务管理网络规划平台”。

2医疗健康服务的现存问题

2.1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

互联网医疗刚刚起步,在相关行业规范方面存在缺口,由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本身是一个全新的整合行业,整个行业没有可参考的标准。所以大部分医院往往对其不够重视,导致整个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慢。大部分医院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数据采集缺乏行业标准,导致各类医院数据资产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同时,各医院内部数据信息无法清晰逻辑化、结构化,全院信息共享和疏通效率极其有限,严重影响“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正常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2.2缺乏医疗监管

互联网医疗鱼龙混杂,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引发不良后果。互联网医疗需要法律法规的监管、制约和支持,但我国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为、保障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质量。[2]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标志互联网医疗的正式开启。至今发展将近7年,“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已初具规模。尤其是2020年初以来,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2.3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根据卫计委的数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整个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总个人口的3.6倍。由于当前老年人医疗信息系统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个人隐私保护、专项医疗信息采集、网络及信息安全等政策法规的缺失,导致无法明确界定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权责,不能调动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的积极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服务过程中信息的使用不系统、不充分、不匹配和无效等问题。

2.4信息共享问题

智能医疗知识库和相关专业数据库的建设问题,需要建立相关医院、专家信息库,而这些信息库的建设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由于本系统涉及到大量用户信息包括各种敏感信息特别是个人隐私信息。整个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操作规程、制度,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2]。

3解决对策

3.1规范行业标准

面对行业规范问题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互联网数据医疗的网络建设,并加强有效监督;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能够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进行互联网医疗。目前互联网平台大多采用的“提问+回答”的轻问诊模式,[3]规范提高提问方式的标准,更科学的增强患者与平台沟通的准确性,减小医生诊疗方案的偏差,减少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等风险情况。保护患者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医生权益。

3.2加强医疗监管

对于医疗监管互联网医院必须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机构、医师、护士资质可查、省级监管平台、全国统一规范应,邀请各界专家参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规划和配置资源,医疗临床和护理专家构建医疗服务的需求结构,并进行信息通报。政府要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加强管理、增强和稳定,打造诚信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调动社会多方面参与,帮助提高大众医疗内涵。

3.3完善配套政策

政策方面需建立明确的实施主体,集中各方专家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平台的规划、论证、建设和管理,主导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集中规划、论证、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医疗作用,建立以个人、家庭、社区医院为依托的基层医疗数据来源,提高信息可及性,发挥健康数据在诊疗预防中的支撑作用。完善医疗信息系统相关法规,保护个人隐私,收集私人医疗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等政策法规的漏洞,明确服务流程动员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积极收集和利用极性信息,充分传播医疗服务覆盖面,系统整合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利用。

3.4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依托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子女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为了确保信息安全,系统需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统一信息平台标准体系,以行政部门管控为主,确保数据安全。对于信息共享缺乏互联网技术型人才,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计劃,通过高校设立相关专业,不断输送相关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医疗作用,建立以个人、家庭、社区医院为依托的基层医疗数据来源,提高信息可及性,发挥健康数据在诊疗预防中的支撑作用。以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为契机,建立全国居民健康数据共享数据中心。

4结束语

近年来,发展中的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得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定位为互联网+健康医疗,也成为国家医改的重中之重。本平台的建立能保障社区的健康服务问题,能保障家庭健康信息管理服务,保障科学地实现闭环型的居民健康管理,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生慧.大数据背景下中医电子病历关键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2]李晓东.林晓怡.陈俊健.基于互联网 O2O 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研究[J].信息周刊,2019年,第10期:0139-0141;

[3]谢文照.龚雪琴.罗爱静.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年,第25卷第9期:6-9;

课题项目:2020年沈阳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康康来——“医·生”健康服务管理网络规划平台》

作者简介:

贾晨露,女,1990.12.19,汉族,硕士,河北,教研室主任/讲师,资产评估

猜你喜欢

健康医疗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