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0李美莲
李美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高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明确要求注重建构“双导师”结构,加强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将其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为此,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旅游专业中的优秀人才纳入教学团队,深化校企教育教学合作,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使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地位,为高职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翻转课堂;项目教学
引言
高职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初级、中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在德国发展起来的行动导向法在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上作用突出。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通过行动产品来引导并组织教学过程,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同时,行动导向法作为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也是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如今行动导向法在中国职业教育被广泛运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两种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适用行动导向法。本文基于行動导向法对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进行探究。
1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融合模式有待完善。新时代下,旅游+互联网和旅游+教育已成为当前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校内,而应把握行业发展,将教学目光转移到校外,有效延展课程教学范围。但当前高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计算机智能化程度低、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等问题。(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行业发展不符。目前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比如课程体系中宗教和文化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智能旅游、全球旅游、文明旅游等旅游模式的衍生,又对旅游人力资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并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增设全新的专业课程,如文化旅游地理学、旅游大数据分析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1旅游教学实习
为了能够充分保障理论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分的巩固,很多学校都开始应用教学实习方式开展教学,有效地检验了教训内容的科学性。旅游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包括教育类以及实习类的教学。但是就针对实习教学来说,主要分为校外以及校内两个阶段。在整个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组织一些有着深厚经验的教师与学生一同在实习基地进行驻扎,为学生提供帮助,确保旅游教育实习期间各种实习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效的帮助。而专业类实习则主要包括校内实训以及专业见习、公司实习等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获得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2.2旅游教学实训
旅游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实训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也是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教学与培养,对学生未来步入工作岗位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工作以及需求进行模拟。参照当下的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分为特色外语、导游等实训教学课程。
3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3.1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旅游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而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其实是一种创新性十足的教学方式,而能够实现校企之间的双赢。进行了校企协同教育,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让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中,从而不断用自己的实践去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第二是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及风景名胜区等)的运营经验和管理服务的具体实习活动,要为学生真正提供一些实践机会,拓展研、学、产的互相融合;第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制度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协商,让相关专家以及从业人员开展教学。通过旅游企业的优秀经理和基层服务工作者向大学生介绍了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及其在旅游企业中的发展历程等,塑造坚固的专业观念。校企合作不是形式上签订合作协议就算完成了。重点是从合作中培养企业需要的真正有用的人才,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此需要企业列出岗位责任的明确要求,学校结合其要求针对性开设专业课程,同时可以聘请企业资深人才来校进行培训,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最终效果。
3.2利用景区仿真软件创设学习情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教学,GoogleEarth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都可为学生提供逼真有效的导游工作情境作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各种旅游APP等途径模拟体验风景名胜区,软件公司开发的西湖景区游览仿真软件创设了三维虚拟环境,是采用先进的人机交互达到教学目标,老师对VR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操作,软件再现了断桥残雪、白堤、三潭印月、雷峰塔等西湖美景,学生在对景区进行讲解时,系统可对学生讲解内容、音量语速等提出修改意见,师生互动过程被录制可存入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创设体验场景和实操作机会,仿真软件趣味性较强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3.3研究应用性课题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教师团队的专职和兼职分工,由专业理论性强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由技能过硬的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实效。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能更好地优化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理论专业教师与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旅行团队以及“休闲贴吧”,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承接对应的业务,实现对课程、实训环节的内容衍生,将课程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之中;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完成相关实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
结束语
总之,目前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仍与行业发展动态和实际要求存在明显偏差,需要相关高职学校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等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拓展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伟伟.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4):134-135.
[2]熊佳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02):93-94.
[3]刘云.高职旅游专业礼仪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89-91+107.
[4]侯俊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旅游,2021(01):81-82.
[5]毛慧,胡观凯.旅游管理专业混合教学改革思路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