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
2021-01-10龚晓慧
龚晓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知识与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小学德育教育环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针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予以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分析;整合策略探究
一、小学德育教育环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改善以往悲观以及怨天尤人的处世态度,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后天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度,也让他们能够愿意付出真心去相信旁人。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学生应当以良好的心理建设来实现个人的规划成长,敢于批判自己,敢于直视困难,始终保持其个人发展的独立性,也能够融入到整体氛围之中,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以强大的心理建设来应对实际困难,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探究
(一)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建设,让其形成独立的人格,不断强化个人的积极健康心态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标。小学德育教育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鼓励学生,对学生予以肯定,也要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有直视困难的勇气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抓住其关键核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乐观思维,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心理问题,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予以应对。在小学德育课堂中,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动力支持。在组织开展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可采取赏识教育以及鼓励教育方式,让师生在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构建稳定的师生关系,为后续工作环节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小学德育教师还应该学会欣赏、关爱学生。这就是要求教师尽量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时候,由内而外地发出对学生的喜爱和赞赏,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值得被关爱的地方,这也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学会去欣赏学生,不仅能够有利于教师爱心的发散,还能够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而在沟通当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自信,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素养,在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后,学生就会勇于突破自己,使其面临不同的选择时,能够创造更多的可能[2]。总之,学会关爱学生就是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培养,成就人才。
(二)正确引导,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个关键理论即期望理论,作为一种心理上的活动,能够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让他们发挥实效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充满期望,就会让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所以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发展需求,通过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以及参与性,以此帮助学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不允许学生负面情绪存在,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转化或是弱化,让学生能够树立牢固的心理建设。在具体工作环节,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原则,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期望,要避免其自身主观意识对学生个人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也要善于倾听,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找到应对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尊重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客观存在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理解每一个学生,发现问题要耐心听取学生的解释或意见,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也是关爱学生内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的方式。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同他人与老师平等的,感觉到自己意见和解释,是教师愿意听取并且理解的,从而与学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信任自己的老师,用心学习,虚心受教。这样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的计划顺利完成,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效用。
(三)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在小学德育教育当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让学生能够在遵守校规校纪的前提下来加强个人心理建设,在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当中,让学生自觉养成维护秩序的习惯,让学习环境能够不断优化,以此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3]。在具体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破窗效应,在有效的心理暗示下,规避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以及行为,也能够防止消极情况持续恶化,要让教育管理工作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方向,尊重学生个人发展意愿,倾听学生现实困惑,在完善的工作机制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开展。
(四)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及方法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应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及方法,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在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发挥个人作用,引导学生的良性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加强心理建设时也放下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参与到社交当中,教师也应当细化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发展心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前学习发展现状规划其个人未来发展。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加强学生思想建设,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带拓宽思路,与专业人员深入沟通,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来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工作开展更具成效,通过引用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帮助教育工作者明确学生发展的真实情况,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管理手段来提升实践效果。在具体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赏识教育,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通过鼓勵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心理建设,同时,也要在完善的工作机制下让各项工作开展都有章可循,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梓豪,王宁静,赵芸杰,赵德刚.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J].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004(020):235-243.
[2]尹冬平,王辉力,郭玉芳,王新宇.刍议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J].新形势下教学观念汇集,2020,017(002):142-143.
[3]杨志杰,张宁.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4):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