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全国糕点类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分析及风险控制建议
2021-01-10黄逸茗王欣
黄逸茗 王欣
摘 要:糕点类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作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收集了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间的糕点类食品安全抽检的相关数据,在对其安全状况总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方面分析了糕点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指出生物性污染是其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对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本研究可为糕点类食品的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糕点;食品安全;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Analysis of National Pastry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Information and Risk Control Suggestions from 2018 to 2020
HUANG Yiming, WANG Xi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Pastry food is loved by consumers,but it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also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 pastry food safety sampling from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website between 2018 to the first half of 2020.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security situation,the author focusing on two aspects,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ollution,analyzes the pastry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its security problems. 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l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afety control from production to sales.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control of pastry food.
Keywords: pastry food; food safety; harm; risk; control measures
1 糕點类食品及其安全现状分析
1.1 糕点概述
糕点类食品是指以粮、蛋、油、糖等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其他辅料并经过调制、成型、熟制、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食品。《糕点分类》(GB/T 30645—2014)将糕点按生产工艺分为烘烤糕点、油炸糕点、蒸煮糕点、炒制类糕点、熟粉糕点、西式装饰蛋糕类、上糖浆类、夹心类、糕团类和生制糕团类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餐饮习惯的改变,种类繁多、方便携带的糕点类食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中商情报网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糕点相关企业收入由2018年的1 533.4亿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2 081.17亿元,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由于糕点类食品自身的原材料、制作方法等因素,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了解当前糕点类食品的安全问题特征,从而针对性的加强对糕点类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是有效保障该类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基础工作之一。
1.2 糕点类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2.1 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
2018—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9 391 417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217 420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2%。图1为糕点类不合格品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的占比情况,糕点类占总体食品不合格率不高,2018年度糕点类食品的占比为5.04%~5.15%,而2019年下半年占比最低,为4.1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糕点类食品的具体安全问题。
1.2.2 糕点类食品的安全情况
2018—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并公布440 037批次糕点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430 105批次合格,9 932批次不合格,平均不合格率为2.33%。图2为2018—2020年上半年间糕点类食品抽检不合格样品数,虽然从图2中的信息来看,糕点类食品抽检中,下半年不合格的绝对数量相对较高。例如,在2018年下半年不合格数达2 932批次,在2019年下半年也高达3 417批次。但图3的能更好的体现糕点类食品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2018年的不合格率高于平均值,而2019—2020年上半年的不合格率相对低于平均值,安全状况相对较好。
2 糕点类食品不合格情况分析
2.1 总体分析
食品中的危害一般可分为3类: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及物理性危害。图4对2018—2020年上半年间糕点类食品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按危害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图4表明,生物性危害是引起糕点类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生物性危害超标引起的不合格占总数的70.83%。例如,2019年4月9日由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花生酥糖及2019年3月28日由湖北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云片糕均出现了大肠菌群超标问题;2020年8月17日由龙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木糖醇小圆满蛋糕则出现了菌落总数超标问题。
化学性危害引起的不合格问题占总数的29.17%。且食品添加剂超标占不合格项目的28.26%,其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均为防腐剂超标;而丙二醇及糖精钠的超标也多次发生。例如,2020年3月7日由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批次黄油饼的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2019年5月27日由北京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咪啦巧克力碎软蛋糕的丙二醇超标;2019年8月9日由广州市某有限公司食品厂生产的一批次鸡仔饼则出现了酸价(以脂肪计)超标的问题,而物理性危害引发的不合格问题则未见报道。
进一步分析糕点类食品中常见的不合格项的占比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图5表明,糕点类食品中占比较高的不合格项目依次为:菌落总数(32.56%)、过氧化值(13.95%)、酸价(11.63%)、脱氢乙酸及其钠盐(11.63%)、霉菌(6.98%)等。
2.2 不同种类糕点的不合格情况分析
糕点按照种类可分为浆皮类、油炸类、酥类、发面类、蛋糕类、饼干类和其他类。图6为不同种类糕点的不合格情况比较,从图6可看出,浆皮类糕点不合格率最高,达40.43%,其中,尤以生物性污染占比最高,达59.00%(图7)。在不合格项目中,占比最高的则为菌落总数和添加剂,各占35.29%(图8)。浆皮类糕点是国式糕点的一类,用糖浆和面,经包心成型烘烤而成,如月饼、鸡仔饼、菊花饼等都属于浆皮类糕点。油炸类和蒸糕类的不合格率也较高,均为14.89%。油炸类糕点是指和面成型后,经油炸而成的产品,如油条、茶果、沙琪玛、开口枣等。蒸糕类糕点则是凡是糕粉(即用糯米经炒熟打成的粉)加糖浆或糖粉印制压实成型的糕点,如沙糕、云片糕等。
3 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菌落总数超标
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克(每毫升)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 7099—2003)规定,月饼产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 500 CFU/g;蛋糕生产的标准要求:菌落总数≤10 000 CFU/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可判断为不合格糕点类产品。糕点类食品生產、储存运输、售卖摆放的这3个环节中,都有可能造成菌落总数的超标。
(1)生产环节。生产环节中所产生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所使用的原料、生产设备、工作人员及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糕点类食品的原料多为鸡蛋、面粉、糖、奶制品等,其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并大量繁殖。若原料保存不当,则会存在部分原料腐烂或变质的现象。生产准备工作期间,若负责清洗设备的人员未充分彻底地进行消毒,则可能导致生产设备、工具及生产环境卫生不良,从而造成菌落总数的超标。生产过程中,若未对生产人员进行正确的安全卫生培训,加工人员不清楚操作要求或顺序,杀菌步骤未达到要求的规范标准;在糕点包装的过程中,若加工车间未配置洗手设备,或工作人员未满足洗手的要求,或徒手抓取糕点未使用抓取工具,操作随意强,也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
(2)运储销环节。糕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糖,一旦受潮、受热很容易导致糕点类食品的变质、发霉,所以在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要求将糕点放置在阴凉、低温、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避免因运输及储存环境不当而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及菌落总数超标。
3.2 大肠菌群超标
大肠菌群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 ℃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规定,糕点类食品中的大肠菌群的标准为为n=5,c=2,m=10 CFU/g,M=100 CFU/g。大肠菌群数的多少反映了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的超标则意味着加工糕点食品的环境卫生状况不达标或制作过程中消毒灭菌不彻底。如制作环境脏乱、工器具未彻底消毒就进行使用;在制作过程中,生产人员未注意个人卫生,在用厕后未洗手就直接徒手触碰原料;在加工后,糕点类食品被二次污染等都会造成大肠菌群的超标。
3.3 过氧化值超标
过氧化值是判断油脂新鲜程度和质量等级的重要标准。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 7099—2003)规定,糕点产品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得超过0.15%。
糕点类食品原料多含油脂,油脂在储存过程中会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发生油脂氧化酸败反应,光和热会加快这一过程。此外,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脂肪还可能在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水解。若原料在生产前所含水分较高,也会促进油脂的水解作用,导致油脂的氧化酸败。此外,空气中的含氧量也是造成糕点类食品氧化酸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将糕点类食品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引起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使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多,并且继续分解成醛、铜类物质,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温度也是造成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速酶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加速油脂的氧化酸败反应,导致过氧化值的超标。
3.4 添加剂超标
根据GB 2760—2014中规定丙二醇在糕点类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3.0 g/kg;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为0.5 g/kg;山梨酸及其钾盐最大使用量为1.0 g/kg;糖精钠最大使用量为5.0 g/kg。防腐剂的超标为添加剂超标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丙酸钙、乳酸钠、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过氧化氢等。防腐剂是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目的。
4 风险控制建议
4.1 法律制度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约束生产者进行规范生产操作。例如,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条例中第一百二十四条进行相应的罚款、停业整顿、严重者吊销许可证等处置。当然,还应细化有关糕点类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确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对生产环境有更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于小作坊的生产卫生的把控,严格控制生产的质量。
4.2 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环境务必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同时应具备相应的附加设备,如洗手台、排污水装置、存放废弃物装置等。生产工具在每次使用时都应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且工具不可随意摆放,应配有专门放置工具的架子。
4.3 生产过程
采购原料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采购,不可贪图便宜采购未达加工标准的原料。在使用生产设备前应进行规范、彻底的消毒工作,如面案、包装台等在使用前应用紫外线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操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卫生安全要求培训,清楚规范的操作要求,在生产食品过程中,带好口罩、手套,进入车间前进行自我消毒,勤洗手。
4.4 销售过程
糕点类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应放置于阴凉密闭的容器内,防止接触氧气而使油脂氧化酸败。
5 结论及展望
如今,食品已不仅仅是以解决温饱为目的,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糕点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大,在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较大。经过对2018—2020年间糕点类食品抽检信息的梳理发现,生物性及化学性污染是导致糕点类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对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法律制度、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等方面提出了若干风险控制建议,希望为糕点类食品的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糕点分类:GB/T 30645—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佚名.中国食品工业年鉴[M].中华书局,2006.
[3]洪潇.糕点类食品卫生质量抽检结果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7):252.
[4]吴琼,宋安东.河南省预包装糕点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1):345-349.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16[S].北京:中國标准出版社,20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GB 5009.227—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7]巴哈提古丽·马那提拜,王艳萍,陈瑞花,等.乌鲁木齐市部分餐饮企业冬夏季餐饮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6):2565-256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9]张竹青,靳东明.浅析糕点类食品的质量控制[J].食品工程,2009(4):61-62.
[10]夏春.我国糕点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42-343.
[11]陈洋.糕点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问题及管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2(6):48-49.
[12]毛锐,王欣,成实,等.基于油脂过氧化值的脂质氧化诱导期分析及货架期预测[J].中国油脂,2018,43(8):94-9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黄逸茗(1999—),女,上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信作者:王欣(1975—),女,陕西咸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控制。E-mail:189186292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