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2021-01-10叶玉全张鑫陈波谢政

科教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双高计划团队建设

叶玉全 张鑫 陈波 谢政

摘要围绕“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本文从健全团队管理运行的制度体系,保障团队平稳高效运行;组建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带动技术技能提升;构建教师发展培养培训体系,保障团队续航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双高计划 双师型教师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2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YE Yuquan, ZHANG Xin, CHEN Bo, XIE Zhe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Double-high plan", it ha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and value to build "Dual-qualified" teacher team.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promoting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realizing talent sharing and resource sharing.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team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team; forming a structured "dual-professional" teacher team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building a teacherdevelopmentandtrainingsystemtoensureteamenduranceandotheraspects.Itis expectedto provide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qualified" teache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double—high plan;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近年來,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1]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条”),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 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又称“双高计划”)、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两个文件都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改革方向。

1“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下,企业的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资力量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传统的“单兵作战”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才培养的复合化和多样化要求教师既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操作,还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但单个教师很难同时做到这些。结构化的教师团队能够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自身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还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为培养高质量的高职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2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搭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能够营造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协作的环境。教师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发挥引领者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一起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和进行教学设计,在不断的研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的交流,从而促进教师团队成员在教学能力和知识技能水平上的整体提升,[4]同时,教师团队的能够为教师成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团队的建设为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的平台,教师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团队。教学方法和手段

1.3可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

所谓团队,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共同负责形成的群体,一般具有相互依存、责任共担、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等特征。[5]教师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在学术上应具有较高的成就和声望,在管理上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并及时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教师团队在组建过程中,要注意专兼职教师的组成比例,同时还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等级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的搭配,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共进的过程中,使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强化,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校企双方互惠双赢,进而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

2“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途径

2.1健全“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落实工作责任

2.1.1健全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分工协作、能力互补、动态组合”的原则,组建行业权威、校内名师、技能大师优势互补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引入“矩阵式管理”理念,实行团队横向管理和教师发展中心纵向管理机制,采用教学创新团队领衔人负责制,加大团队负责人对成员绩效考核比例。制订《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明确团队专业课教师企业工作背景要求和每位教师的精确定位,实施“一师一方案”为团队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根据团队建设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完善团队发展规划、教师培训和服务体系,引导团队教师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高效运行。

2.1.2强化落实工作责任制

团队建设工作小组根据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方案,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模块化教学实施等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擅长领域,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责任明确到每位团队教师,并签订责任状。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阶段性考核与年终验收和项目终期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定期检查每年度2次,不定期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完成团队建设工作目标的个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核减项目工作量;对由于实施不力造成一定后果的项目及时调整项目负责人。

2.1.3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以“立德树人、敬业爱生”为核心,以“教书育人、规范从教”为重点,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培养“四有”好教师。成立教师工作部和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师德建设工作。健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制度。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建立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学管理全过程,纳入人才引进、评优评先、人才推荐、岗位晋升等工作环节。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建立师德师风问责机制,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

2.2实施团队结构优化工程,带动技术技能提升

2.2.1实施大师名匠引领工程

柔性引进专业内知名院士担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顾问,为团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与决策支援,指导团队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解决团队建设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实施“关系不转、合约管理、来去自由”的柔性引进措施,按照“手上有绝活、科研有成果、行业有话语”的标准,从企业和科研院所中选聘大国工匠、全国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担任产业导师和兼职教授,带动团队教师技术技能的提升,推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工艺与技术的攻关和创新能力。

2.2.2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护航工程

面向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四个一”活动(密切联系一家企业,紧跟一项先进技术,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指导一个学生社团),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工程实践、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联系一家企业”“紧跟一项先进技术”,选派青年骨干教师通过企业访问工程师和企业实践等形式,深入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生产一线参与产品工艺改进和技术设备改造等项目。“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要求青年教师根据专业和教学实际,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发一门课程,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指导一个学生专业社团”要求青年教师根据专业特长认领指导一个学生社团。同时,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研修或攻讀博士学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2.2.3完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工程

与行业和先进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推进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实行合作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学校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共建共享师资与技术人员。规范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和程序,制订“固定岗+流动岗”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吸引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学校集中培训,二级教学单位特色培训,远程培训”的多元培训机制,形成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质精良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而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

2.2.4组建海外人才培养教学梯队

组建“校内名师+企业大师+国际认证考评+外籍专家”海外人才培养教学梯队,从世界500强的国际企业引进外籍专家,设立“外籍专家工作室”,联合开发相关国际标准、国际人文素质和国际法律法规等模块化课程。引入AHK等国际职业认证体系,完善海外人才培养课程资源体系。依托“名师、大师工作室”和“外籍专家工作室”,校企专家共同推进海外人才培训项目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工作,开展企业驻外人员、海外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培训。

2.3实施教学团队提升计划,保障团队续航能力

2.3.1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健全教师轮训制度,全面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计划;围绕教学设计、教学标准、教学方法、课程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构建培训系统。通过分批次选派团队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本级培训,赴国内外职教知名院校访问访学,参加国际国内职教交流活动或会议等手段,吸收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教学组织与实施和模块化课程和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要求全体教师每年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及技能考核标准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活动。

2.3.2实施分层分类培养计划

建设教师“阶梯式”培训项目体系。规划设计教师分类分层培养培训体系,搭建多层次多类型校内外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和交流平台。根据教师执教能力、研发能力、社会服务和资源整合等能力发展规律,依据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技术技能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进行培训项目顶层设计,建立较完善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

2.3.3实施定期到企业实践计划

发挥产业导师带动作用,要求团队每位教师联系一个先进企业,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要紧跟一项专业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或新工艺,掌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要求团队全体专业教师每5年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时间不低于6个月,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每3年不少于3个月。全面提升团队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3结语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其建设效果直接影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健全团队管理运行的制度体系,保障团队平稳高效运行;组建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带动技术技能提升;构建教师发展培养培训体系,保障团队续航能力,都是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升团队成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YKYW201819)

参考文献

[1]宋立丹,朱海洋.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困境与寻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9(06).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国发[2019]4号,2019-06-05.

[3]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8).

[4]林青红.“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04).

[5]郑柏松.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1).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双高计划团队建设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