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调查与疫病防控

2021-01-10杨红梅刘根新张玺郭志明贾万臣孙月华达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6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生物安全调查

杨红梅 刘根新 张玺 郭志明 贾万臣 孙月华 达奎

摘  要: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非洲猪瘟等疫病制约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本文对河西地区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进行调查,并探讨了疫病防控措施,以提高中小规模猪场的养猪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调查;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6-0054-03

河西地区地域辽阔,土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牧结合条件较好,适合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实施,河西地区养猪规模不断扩大,但猪病对猪场的危害也日趋凸显,制约着河西地区养猪业的发展。猪场生物安全对猪病防控至关重要,尤其是有些猪病尚无有效疫苗,更应注重猪场生物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猪场

选择河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规模猪场,饲养模式大部分为自繁自养,小部分为从外场购买仔猪进行育肥。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对河西地区中小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情況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査实施抽样调查,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猪场的基本情况、防疫管理和消毒情况、免疫接种和常用药物。

2  调查结果

2.1 猪场基本情况

自繁自养的猪场占80%,从外场购买仔猪的猪场占20%;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的猪场各占50%;猪场与交通主干道、居民点、屠宰场、动物交易市场等的距离均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猪场四周有围墙的占100%,有防疫隔离带的占2%;猪场布局合理的占98%;猪场内部建设有隔离墙、隔离带、绿化带的占20%,有出猪台的占98%,有饲料仓库的占100%,没有兽医室的占50%,没有病猪隔离区的占30%;猪场内没有净道和污道之分的占16%;猪舍内通风、供温、降温设施齐全较新的占40%;猪场自动水冲清粪的占25%,粪污生物发酵处理的占85%。

2.2 防疫管理和消毒情况

猪场大门口有值班室登记外来人员的占80%,有消毒池供出入车辆消毒的占100%,有消毒室供出入人员消毒的占85%;管理区和生活区的室内外道路和活动区定期消毒的占98%;猪场生产区门口有更衣室、洗澡间和消毒室的占25%,每栋猪舍门口有消毒池或消毒盆的占90%,生产区内道路定期清扫并消毒的占50%,猪舍内及时排污和定期消毒的占95%,分娩舍空栏产前彻底清洗消毒的占25%,母猪产前外阴和乳房用0.1%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的占28%,人工助产手臂消毒的占35%,新生仔猪断脐、断尾、打耳号、剪牙时碘酊消毒的占98%;猪场内运料车进入生产区不彻底消毒的占25%,运猪车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不消毒的占2%;购入种猪不消毒、不隔离、不检疫的占24%,出售猪双向流动并且可以返回生产区的占40%。

2.3 疫苗接种和常用药物

猪场仔猪、青年猪、初产母猪、经产母猪、成年公猪有较合理免疫程序的占85%。

猪场常用的驱虫药有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猪场常用的抗菌药有青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磺胺嘧啶钠、头孢噻呋钠、支原净;猪场常用的调节新陈代谢的药物有复合维生素、电解多维、右旋糖酐铁等;猪场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占25%;猪场常用的中草药有穿心莲、双黄连、黄芪多糖;猪场常用的脱霉剂有克霉霸、霉敌。

3  防控措施

3.1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猪场内张贴生物安全标识和宣传语,悬挂生物安全宣传条幅、电子显示屏宣传语等,让猪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等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利用网络视频、例会、技术培训等加强猪场生产一线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并将生物安全落到实处。

3.2 加强猪场防疫基础设施改造

为防止外界猪病的传入,周围没有防疫隔离带的猪场应及时修建防疫隔离带。为防止猪场内疫病的传染和散播,场内部没有隔离带、隔离墙、绿化带、展示厅、饲料仓库、兽医室、病猪隔离舍的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建和改造。生产区内没有净道和污道之分的猪场,应及时改建,防止猪病的蔓延扩散。猪舍内通风设施陈旧、不科学和防寒防暑不合理的猪场,应更换和改建陈旧、不科学的设施,防止猪舍内氨气味过重,防止猪感冒、中暑、咬尾和发生皮肤病等,为猪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保证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没有出猪台的猪场,应建设出猪台并进行分区,有出猪台的应分为污区、灰区、净区,防止疫病传入和便于消毒。粪污处理和尸体处理不合理的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和改进处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探寻适合中小规模猪场粪污和尸体处理技术,将粪污和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猪病的散播和环境污染,综合利用能源,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3 加强猪场防疫管理

3.3.1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自繁自养、分群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便于饲养管理和消毒,可防止疫病传入和在猪场内传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提供无变质、无霉变的优质全价料,充分满足猪的营养需求,提高猪的抵抗力;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平时及时清理粪尿,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从而提高猪群抵抗力和健康水平,降低患病的风险;如果需要引种,一定从非疫区引种,引进后严格隔离、消毒、检测(尤其是危害性大的猪病),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3.3.2加强人员管理

外来人员不允许进入猪场,如果工作需要必須进入,应登记和消毒后方可进入,严禁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先在生活区隔离48 h以上,然后洗澡,消毒,更换消毒好的工作服和鞋后方可进入;猪场内工作人员休假回场需在生活区隔离,所带物品经物资消毒室消毒,随身衣物清洗消毒,穿生活区工作服、工作鞋;生产区工作人员严禁串区、串舍;参加猪转群、卖猪的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必须洗澡、消毒和更衣。

3.3.3 加强车辆管理

外来乘用车辆必须在大门口登记、消毒后方可进入,停放在办公区停车场,严禁进入生产区;饲料车和买猪车使用前后必须在猪场外专用的洗消点冲洗消毒;猪场内的运料车和运猪车必须专车专用,不能混用,并定期消毒,尤其是运猪车使用前后应严格消毒。

3.3.4 加强物流管理

来自猪场外的鲜肉、肉制品等猪源性产品不得带入猪场,必须进入生活区的动物源性产品,应严格处理后方可进入;猪场工作人员尽量少带与生产无关的私人物品进入生活区,严禁带入生产区;允许进入猪场的物品,进场前应进行审核、登记、分类,并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进场后分类存放,保持倉库整洁有序,并定期打扫,按需领取。

3.4 搞好消毒工作

3.4.1猪场大门口消毒

猪场大门口没有消毒池的猪场应建消毒池,及时更换消毒池内消毒液,对出入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猪场大门口没有消毒室的猪场应建消毒室和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

3.4.2猪场管理区、生活区消毒

猪场内没有管理区、生活区和生产区之分的应进行改建,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3.4.3猪场生产区消毒

猪场生产区门口、道路、分娩舍和其他各生长阶段的猪舍进行严格消毒。

3.4.4猪场出猪台消毒

猪场出猪台装猪后,猪单向流动,不能返回猪场,出猪台污区、灰区、净区必须及时进行冲洗、消毒,以防止疫病的传入和便于下次使用。

3.5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国家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疫苗接种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疫苗接种途径、及时更换针头等,防止疫病的发生。

3.6 做好猪场保健工作

根据猪出生后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疾病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选择药物进行保健(预防)。选择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能提高猪机体免疫力、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的中药制剂(黄芪多糖、清瘟败毒散等)、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菌乐等)、细胞因子制剂、维生素和无机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选用高效抗菌药(头孢噻呋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常年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克霉霸、瑞吸美、霉敌等。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进行定期驱虫,粪便进行发酵处理。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生物安全调查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兽医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