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

2021-01-10王家丽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论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提出以演带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融合,实地考察——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学科融合,创意写生——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学科融合等实践策略,目的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 实践活动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33-02

传统的教育强调以学知识为中心,学习多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自主能力发展。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要求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学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合作的成效及问题的生成。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各地中小学校紧扣现实生活创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多与区域特色、研学旅行、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校本教学等因素确定活动主题,以年级为单位采用“1+2”教学活动模式,即1节认知指导课+2项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校内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联动,以拓宽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文立足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巧引学科的地域特色素材,多层次理解、构建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让教学活动真正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同时解放学习空间,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目的。

一、以演带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融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总结了学思行相结合的辩证思想,体现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语文学科,有利于构建综合学习课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理解、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以我校小学部的期中考试——快乐游考为例,阐述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游考与传统的考试不同,不是通过写试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在不改变知识难度的前提下,把语文学科知识变身“剧新秀”“汉字英雄”“诵读达人”等表演活动。其中“剧新秀”是课本剧表演,最能考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例如编演《将相和》一课,首先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真正理解文本的主要线索:(1)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将相职位在朝廷中有什么作用?(2)将相为什么不和?(3)最后将相为什么要和好?其次,剧本是课本剧演出的依据和基础,学生要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的形式,台词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场景要设定清晰,角色分工要明确,配乐、道具、服装、布景要表演小组通力合作、精心准备。最后,学生要在课余时间进行课本剧排练,其中重点关注人物对话的排练,如指导学生掌握大将廉颇与宰相蔺相如两个主要角色对话的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以更贴切地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更好地推动剧情的进展,将矛盾冲突引向高潮。课本剧的开展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助于其更好地体验角色,更清晰透彻地理解课文,更持久地记忆课文内容。

游考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成果,是一种校本创新考试形式,也是语文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的教学实践。“剧新秀”“诵读达人”等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活动,带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让语文知识用于生活、回归生活,践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实地考察——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学科融合

小学高年级科学教材有很多比较深奥难懂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教学方法,一味进行机械化灌输,那么学生会觉得科学课枯燥无聊,甚至产生厌学和逃避等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结合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就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而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由校园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我校结合地域实际开展了考察家乡沿海水域的科考实践活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造成,水污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活动前,由学校政教处牵头组织学生走进北海海洋研究所,对家乡的水环境做调查,同时参观海洋生物标本,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海洋的兴趣。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制订考察计划、做好考察活动准备(尤其强调要注意安全)。开始实地考察时,学生分组走进垌尾村,看到红树林周边有一群群在觅食的海鸭,滩涂上有养鸭场排放的污水。学生观察、记录、拍照、取水样,现场讨论红树林稀疏、低矮、枯死的真实现状,真实感受沿海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活动后,學生将考察活动中获得的一切资料带回课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做水样对比实验,观察、记录水中存在的微生物情况;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组织学生观察和讨论,并将实验观察内容详细写在考察报告上;最后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水是否被污染的判断,鼓励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向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以下是“活动考察计划”及“考察报告”(见表1、表2)。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展现这样一节深奥难懂的科学课,使科学知识的呈现直观、具体、有趣,吸引学生深入探究,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自然水域是否受到污染,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自然水域到关注社会的生态环境,懂得生态环境与海洋、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学生获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建立“人养海”的思维模式,实现社会实践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相促相长。

三、创意写生——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学科融合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示我们要重视实践,从实际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与认知。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注重实践创新,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美术学科教学,是具有学科优势的。户外写生是美术课中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学习美术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素描、速写将生活中一些画面描绘下来,它比较锻炼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校结合“我爱祖国海疆”的主题,遵从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研学旅行的形式开展美术创作的自然教育。如组织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公园”进行户外写生创作。由于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沙滩上怎么有这么多小洞?小沙蟹一会在沙滩爬行,一会钻进小洞躲藏,它们挖出的这些小洞有什么作用?红树林为什么不怕盐?红树林为什么不怕水淹?红树林中的食物链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在辩论中相互解疑,教师也在现场授课中为学生解惑:沙滩上的小洞是小沙蟹用来呼吸的,另外小沙蟹遇到敌人还可以躲进小洞保护安全;红树林不怕盐是因为红树叶片上有许多排盐腺;红树林不怕水淹是因为红树呼吸根、气生根比较发达,能长时间泡在海水中;红树林下海洋小动物多种多样,有横行的招潮蟹、舞动双钳的小虾、拖着长尾巴的中华鲎、会爬树的弹涂鱼、解开盔甲晒太阳的小贝、四处安家的藤壶……海藻→海虫→小虾→小鱼→螃蟹→大鱼,微生物→海藻→海贝→中华鲎→白鹭……多条食物链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网,组成了多彩缤纷的海洋世界。在此次户外写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了解到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产生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完成了一幅幅富于联想又充满童真和趣味的海洋题材作品,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神秘大海的探索精神与热爱之情。

学生走进大自然创意写生,用画笔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学习从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到关心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为创作保护自然、未来地球环境等科幻绘画积累丰富素材,还能自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达成美术学科的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开放的教学模式为沉闷的课改带来活力,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运用延伸,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在各学科领域中重组、拓展和加深,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但是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性,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坚持遵循三个原則,即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使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符合学生需求、体现生本理念、不偏离当前科技水平。而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多方合作,如何开发、完善学生活动的资源,如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发挥主动性、形成团队意识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王家丽(1971—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北海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组组长,北海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现就职于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与实践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有效创设数学情境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研究
转变传统角色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