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安次区城市体系与产业布局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思考

2021-01-10孟祥林

关键词:行政区划主城区片区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071003)

一、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京津周边的河北地区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隶属河北省的设区市都先后提出了与京津大都市协同发展的对策,绝大多数设区市都调整了行政区划,为更好地承接从京津疏解出来的职能预留出了更多发展空间。廊坊位于京津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享有更多发展机会。①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保定+沧州”城市带发展对策分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廊坊市行政单元以京津轴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部分由“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整合在一起形成,南侧部分由廊坊市主城区与“南五县”整合在一起形成②孟祥林:《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廊坊“南五县”城镇体系“分区+分步”发展对策分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廊坊市的主城区(即“广阳区+安次区”)为以上两个部分的连接点。广阳区和安次区作为廊坊市主城区的两个重要成员,分别呈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在与京津整合发展过程中分别展示出各自的优势。安次区主城区与广阳区整合在了一起,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推出一体化的发展对策,通过与京津大都市进行深度整合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并前瞻性地思考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问题。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程度与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之间会相互影响,为了进一步合理化产业空间布局,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③陶长琪、齐亚伟:《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空间演变趋势及其成因》,《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安次区向行政区划中南部发展,对拉动廊坊市主城区发展并扩大廊坊市主城区在整合行政区划的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安次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需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需不断提升,以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渐次形成,廊坊市高新区、龙河高新区、安次经济开发区、龙港经济开发区等四大省级园区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在带动安次区北、中、南各区域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廊坊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廊坊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5个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为了推动安次区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广大腹地内要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体系,《安次区东沽港镇总体规划(2018—2030年)》和《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规划(2019—2030年)》也分别对东沽港镇、仇庄乡等进行了远景发展设计,这意味着安次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按照“以北带南、北部优先,南北并进”的模式逐步推进。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安次区北端是主城区、中部区为生态涵养区、外围区为新型经济增长区,“创新+生态+宜居”成为安次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安次区的发展目标将定位为“民本之城、生态之城、科技之城”。基于该发展目标,学术界从安次区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以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等多侧面展开了探讨,研究文献中既描画了安次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前瞻性地预估了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综合各种分析可以认为,安次区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发展目标与阶段设计、产业布局与城市拓展、要素布局与行政干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等多层面的关系,才能使安次区得以持续发展。安次区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指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多方面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功能发育不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出台系统措施才能得到妥善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使安次区迎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京台高速与津石高铁的相继建成和石保廊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这些都有助于创新驱动,提升安次区的战略地位。安次区正逐渐成为京津功能疏导和产业转移的优选区、新高地。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安次区需要在城市体系的空间设计和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思考,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视角谋划发展未来,在向西与北京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向东与天津协同发展,将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转化为城市的发展动力。在产业布局方面,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打造智慧城市特色产业基地,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物产业等发展成为安次区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还要对行政区划内的乡镇行政单元进行分区设计,在“分区+分步”①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青龙县城镇体系“分区”发展构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发展秩序构架中带动旅游业发展,在行政区划内形成“多业并举、遍地开花”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让安次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尽快呈现出依托龙湖、龙河、龙茂华和龙港发展起来的廊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安次经济开发区和龙港经济开发区等“四龙并举”的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安次区区域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

(一)城市基础设施瓶颈:设施发展滞后和交通网络通达程度不高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前者包括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给水排水、通信系统以及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后者包括行政管理、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福利等各方面。一般情况下论及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指工程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构成城市发展的文化基础,其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质量,故需立足现在考虑未来。安次区近邻京津大都市,安次经济开发区是距离首都第二机场最近的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更多机会与京津大都市整合在一起,因此安次区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单就道路交通系统而言,需要在南北向的安次区行政单元内构建起通达程度更高的交通网络。目前,在南北方向上已经有两条交通主干道:其一是“安次区—仇庄乡—调河头乡”;其二是“安次区—落垡镇—葛渔城镇”。但是东西方向的交通干道还有待形成,在东西方向上需要沿“永清县—仇庄乡—落垡镇”以及“永清县—别古庄镇—码头镇—葛渔城镇”完善交通通道,并通过构建环形城市链的方式将隶属安次区的乡镇中心地与天津西端的东马圈镇、黄花店镇以及永清县的别古庄镇等整合在一起,最终在安次区与周边行政单元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通达程度更高的交通网络能够将区域内的乡镇中心地与安次区主城区连接在一起,方便区域内形成城市发展的新凸起,为与天津市、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市功能结构瓶颈:城市板块的质量与联系不高且缺乏增长极

传统的城市发展路径按照“摊大饼”方式由城市中心地向腹地拓展,在这样的城市拓展方式下,城市中心区因具有超强的资源聚集能力而与腹地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只有资源向城市中心区聚集到一定程度导致聚集不经济时,资源才会向城市边缘区迁移。在这种发展基础下,行政单元内的城市化进程首先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状态,而后向均衡发展状态变化,城市腹地的发展表现为连续变化的城市景观。城市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承担着经济、交通、文化、行政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空间分布状态和功能的履行程度标志着城市的进步状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安次区作为廊坊市主城区的重要部分,在拉动整合行政区划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功能在核心城区与城市腹地内的分布不均衡状态,严重制约了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规模在向腹地拓展的过程中,城市公共职能不能同步跟进,城市拓展规模后,包括教育、金融、邮政等在内的全部公共职能仍然由城市核心区域承担,造成城市核心区过度拥挤。这要求安次区的城市功能不但要在量的供给上尽快增加,而且要在空间布局上向着多中心城市体系格局的发展方向做出前瞻性安排,以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安次区在城市的空间设计上已经有了“四板块”和“多极点”的发展思考,但仍然需要在板块的发展质量、板块之间的联系以及板块内部的增长极设计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以便城市功能结构与安次区的发展方向同向而行。

(三)经济建设承载力瓶颈:城市发展存在“北重南轻、北快南慢”的问题

城市发展不但需要规模大而且需要内涵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安次区需要在规模与内涵两方面都得到提升,在经济建设的承载力方面得到彰显。安次区南北狭长,城市的核心区域在行政区划的北端,中南部区域虽然具有较大的承载空间,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从而经济建设的承载能力不够高。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作为地域综合体,由于各种资源在聚集过程中能够产生聚集节省效应,从而对腹地资源具有较强的吸纳作用。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单位地理空间内能够容纳更多的可变资源,城市发展表现出较强的聚集效应,但是当城市发展出现聚集不经济时,资源就会向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腹地扩散,从而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格局。安次区的核心区域局限在行政区划的北端,能够承接从京津疏解出来的职能的空间有限;行政区划的中南区域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安次区行政区划内的乡镇中心地分布不够集中,在腹地内还不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在安次区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北重南轻、北快南慢”的问题。安次区需要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环境安全等方面不断完善,最终通过城市文化体现出来。城市经济建设承载力并非多个层面的简单叠加,需要通过多要素的统合性表现出来,安次区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高端人才资源瓶颈:高端人才吸引力方面处于低谷状态

城市的发展需要以高端人才为支撑。安次区处于京津大都市之间,虽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高端人才吸引力方面却处于低谷状态。安次区在“十四五”规划中,需要继续向“四个板块”方向发展,并且在产业结构上需要向高新产业方面转型,这些都需要高端人才作为支撑。城市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才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安次区在融入京津大都市过程中需要具备与大都市对话的基础、高端人才支撑和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才能使京津之间的经济洼地转变为经济高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安次区就需要采取“重点突破、稳扎稳打”的城市发展战略,瞄准城市发展目标,在产业政策方面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倾斜,以此产生示范效应并带动周边产业。如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端人才,就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发展方向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等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会使城市缺乏对人才的整合力,从而使得城市发展失去国际视野,失去前瞻性。安次区的“四板块”发展目标设计,要向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科技高地和创新高地方向发展,据此才能形成“四龙腾飞”的发展局面,而高端人才无疑是将规划转化为现实的支点。为此,安次区需要在人才引进政策、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长远设计。

三、廊坊市安次区城市体系发展构想

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是产业布局的基础,影响着城市的聚集能力和产业水平,廊坊市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行政区划内部的城市体系设计。

(一)安次区行政区划内的发展构想:“一条主链+四个片区”

1.“一条主链”:“安次区主城区—葛渔城镇”城市链

安次区呈南北狭长状,因此在城市体系建构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起南北向的贯穿行政区划的城市链,进而发展成安次区内城市体系的主链,同时与北端的广阳区城市体系、南端的霸州市城市体系连接在一起,为安次区城市体系的未来发展前瞻性地创造条件。根据图1,在南北方向上贯穿安次区的主

图1廊坊市城市体系示意图

城市链即“万庄镇—安次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仇庄乡—码头镇—葛渔城镇”城市链。这条城市链上要形成四个节点,分别是安次区主城区、仇庄乡、码头镇、葛渔城镇。通过安次区将“广阳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整合在一起,构成安次区内最北端的次级城市团。通过仇庄乡将落垡镇整合在一起,在安次区的中间区位上发挥承接作用。在“仇庄乡+落垡镇”次级城市团中,让仇庄乡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安次区与码头镇之间的节点。通过码头镇整合调河头乡,使之成为将仇庄乡与葛渔城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码头镇在该次级城市团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葛渔城镇将东沽港镇整合在一起,形成安次区行政区划最南端的次级城市团,令葛渔城镇在该次级城市团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上城市链沿南北方向将各个次级城市团内发挥主导作用、扮演节点角色的乡镇中心地串联在一起,使得安次区沿南北方向在行政区划的中心线上形成串珠状城市链。在城市链形成的初期,安次区主城区扮演主导角色,沿着城市链由北向南发挥主城区的辐射作用。随着安次区南侧霸州市的城市体系逐渐完善,胜芳镇作为霸州市城市体系的副中心,会对安次区南端的“葛渔城镇+东沽港镇”形成较强的辐射影响。在安次区内沿主城市链由南向北也会形成较强的城市辐射力,于是在安次区的主城市链上就可以形成“南北两端挤压+中间区域膨胀”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

2.“四个片区”:“强弱相间+逐步推进+南部隆起”的发展秩序

安次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按照“逐步推进+南部隆起”的方式提升城市化水平。根据乡镇行政单元间的关系,由北向南划分为四个片区:“安次区主城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片区(“安次片区”)、“落垡镇+仇庄乡”片区(“仇庄片区”)、“码头镇+调河头乡”片区(“码头片区”)、“葛渔城镇+东沽港镇”片区(“葛渔城片区”)。在这四个片区中,安次片区是安次区城市体系的发力点,但是如果单纯采取由北向南逐步推进的方式,中南部区域就会发展滞后,并且会被边缘化。因此,需要在中南部区域内构建城市化的增长点,在仇庄片区、码头片区以及葛渔城片区中,因码头片区位于其他两个片区的中间并且成为南三角的东侧顶点,因此将码头镇作为中南部区域的节点比较合适。通过码头镇可以连接永清县主城区,并且带动仇庄片区和葛渔城片区的发展。按照如上发展思路,在安次区主城市链上的四个片区中就可以形成强弱相间的城市发展状态,从而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使得整个城市链得到发展。在以上四个片区中,安次区南端的葛渔城片区处于不利地位,其发展质量不但需要依托码头片区充分发展,也需要通过“后奕镇—三圣口乡—里澜城镇—葛渔城镇”城市链将安次区的南端与永清县的南端整合在一起,为安次区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分区+分步”的发展秩序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不均衡发展问题的重要策略,在这种发展秩序下,可以在行政单元的主核心的一定距离之外构建副中心,在整个区域内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发展格局。这种情况需要介入行政力量,通过行政干预改变资源的流量、流向,并进一步理顺乡镇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二)安次区与永清县整合发展构想:“一条C链+双三角形”

1.“一条C链”:“安次区—永清县—码头镇”城市链

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各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角度看,永清县在廊坊市远景发展过程中因处于安次区、广阳区、固安县、霸州市之间,从而在将以上行政单元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安次区构建城市体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在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要尽早向西扩展,与永清县形成跨行政区划的城市链,即图1中所示的“安次区—九州镇—管家务乡—曹家务乡—永清县—别古庄镇—调河头乡—码头镇”C形城市链。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C链将安次区的主体部分与永清县主城区连接在了一起,韩村镇位于该C形链的中心区域,在将C形链与前文论及的主链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永清县城市体系建构过程中,韩村镇和后奕镇是行政单元内与永清县主城区进行呼应的两个副中心。以两个副中心为中心,分别在行政区划的北端和南端形成次级城市团:北端的次级城市团以韩村镇为核心,通过将管家务乡、曹家务乡以及永清县北侧的经济开发区整合在一起形成,在永清县主城区和安次区主城区之间扮演节点角色;南端的次级城市团以后奕镇为核心,通过将三圣口乡、刘街乡整合在一起形成,并逐渐将东西两侧的里澜城镇、龙虎庄乡整合在一起。南北两个次级城市团与处于行政区划中间位置上的永清县主城区高效呼应,可以提升永清县的全域城市化水平。在构建安次区城市体系过程中,安次区不仅需要考虑与永清县主城区的呼应,也需要前瞻性地安排与韩村镇、后奕镇的呼应问题,避免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北重南轻”发展的不均衡。安次区行政单元南北狭长,并且主城区位于行政单元北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南北均衡布局,而与永清县城市体系整合在一起发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2.“双三角形”:“北三角”+“南三角”

前文论及,韩村镇和后奕镇是永清县的两个副中心,在构建永清县城市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将安次区的北端与永清县南端城市体系整合在一起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图1可以看出,以韩村镇为南侧顶点,在安次区、广阳区和永清县的交界处形成了“九州镇—安次区—韩村镇”三角形(“北三角”),在永清县的南端与安次区的交汇处形成了“永清县主城区—码头镇—后奕镇”三角形(“南三角”)。“北三角”分别通过九州镇、安次区和韩村镇与C链、主链和永清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南三角”分别通过永清县主城区、码头镇、后奕镇与北三角的南端、安次区的南端以及后奕镇次级城市团连接在一起。两个三角形通过“韩村镇—开发区—永清县”城市链连接在一起,于是在安次区的主链与永清县主城区之间就形成了“安次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韩村镇—开发区—永清县—别古庄镇—调河头乡—码头镇”城市链,将安次区的核心区域与永清县主城区紧密连接在了一起。从图1可以看出,在安次区主城市链与永清县之间实际上形成了“安次区主城区—永清县主城区—码头镇”城市链。“三角形”架构在城市发展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进行互动的基本方式,中心地之间构建起来的城市链成为三角形的各边,三角形的各边成为了中心地之间得以高效互动的通道。安次区主城区和码头镇与永清县主城区之间可以形成鼎足发展的格局。如果安次区在构建串珠状城市链过程中,将码头镇作为中南部区域的副中心,码头镇也就成为了将永清县的城市影响力传递过来并在安次区中南部区域形成城市发展增长点的重要节点。如果以上两个三角形为安次区城市体系发展构建起了通道,就能够拓展安次区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安次区与天津西端的整合构架:“两个C链+三个三角形”

图2廊坊市与天津西整合示意图

安次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向西与永清县进行整合,也要向东与天津市西端的武清区进行整合,充分吸收武清区对安次区的辐射影响。如图2所示,安次区在与天津市整合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构建C形城市环(“东侧C链”),该城市环将武清区西侧靠近安次区主城市链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即图中所示的“安次区—广阳区—北旺乡—城关镇—泗村店镇—豆张庄镇—武清区—陈咀镇—汊沽港镇—葛渔城镇”城市链,这条城市链与安次区主城市链的“安次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仇庄乡—码头镇—葛渔城镇”段闭合,从安次区东侧对安次区城市体系的建构起到促进作用。武清区紧邻天津市主城区,与静海区一起共同构成天津市主城区西北侧和西南侧的两个触角。因此在安次区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前瞻性地与武清区整合在一起,会为安次区城市体系的深度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前文论及,安次区城市体系的建构,需要按照“四片区”的方式逐步拓展,这“四片区”在与武清区西端整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安次区的“四板块”:安次片区与广阳区、北旺乡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强化廊坊市主城区的拉动力;仇庄片区与东马圈镇整合在一起,同时构建起“仇庄乡—豆张庄镇—武清区”城市链(“仇武链”),使得仇庄乡与武清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码头片区与黄花店镇整合在一起,并构建起“码头镇—黄花店镇—武清区”城市链(“码武链”),在码头镇与武清区之间构建联系通道,“仇武链”“码武链”与主城市链的“仇庄乡—码头镇”段闭合,以仇庄乡、码头镇和武清区为顶点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从图2可以看出,在“仇庄乡—武清区—码头镇”三角形(“武清区三角形”)的南北两侧同时存在两个规模较小的三角形:北侧为“安次区—东马圈镇—仇庄乡”三角形(“东马圈三角形”),南侧为“码头镇—石各庄镇—葛渔城镇”三角形(“石各庄三角形”)。如上两个三角形分别将天津市与安次区交界处的东马圈镇、石各庄镇整合在一起,扩展了安次区主城市链向东发展的张力。仇庄乡和码头镇分别成为“武清区三角形”与“东马圈三角形”、“武清区三角形”与“石各庄三角形”连接的节点。“东马圈三角形”的东侧顶点(即“东马圈镇+落垡镇”)以及“石各庄三角形”中的石各庄镇会成为东侧C形城市环内城市发展的两个增长点。东马圈镇也会成为将安次区、仇庄乡、泗村店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根据前文,在安次区四个片区的发展格局中,码头片区是图1中的南三角的顶点,并能以码头镇为中心前瞻性地构建起安次区城市体系的副中心。因此,在“码武链”和“仇武链”两条城市链中需要优先发展“码武链”,而黄花店镇在码头镇—武清区之间将扮演节点角色。在以上发展框架下,“杨税务乡—东马圈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在东侧C链的内部可以形成紧靠安次区行政区划东侧边缘的城市链,东马圈镇和黄花店镇则是这条C链上的两个重要乡镇级中心地。进一步强化这两个乡镇中心地,可以加大天津西端武清区与安次区之间融合发展的程度,为安次区发展前瞻性地搭建平台,也可以为天津市向西拓展影响力构建通道。

四、安次区产业布局发展构想:依托“四片区”带动“四板块”

《安次区“十三五”规划》中论及,要依托城市综合版块、绿色生态版块、经济开发版块、科技创业版块四大版块提升安次区全域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版块是前文论及的安次片区和仇庄片区整合在一起的区域,该板块内要形成龙河生态景观带,该景观带以南发展成为依托安次经济开发区发展起来的产业新城、以北发展成为城市综合服务区;北部绿色生态板块是以“杨税务乡+仇庄片区”整合在一起形成的龙河生态景观带,仇庄乡北部与落垡镇中部沿龙河沿线建设成为绿色廊道和慢行绿地,形成连接京津的绿色生态走廊;中部经济开发板块是“码头片区+葛渔城镇”整合在一起的以发展安次区南部新城为目标的乡镇中心地组团;南部科技创业板块是以东沽港镇为核心建立的产业新城,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构建起对接天津的“桥头堡”。根据如上发展思路,“四板块”虽然与前文论及的“四片区”不完全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性。安次区的北端,以龙河为主线将安次区主城区、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和落垡镇等串联在一起,龙河以北的安次区主城区与北史家务乡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以综合服务业为发展方向,龙河以南以杨税务乡为中心的腹地内,需以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为主导发展方向。“杨税务乡南+仇庄乡+落垡镇”整合在一起的区域成为安次区的生态涵养带,以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为基础,沿龙河构建生态走廊,为以上论及的综合服务区和产业新城的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在安次区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该生态涵养区将成为北侧区域即“综合服务区+产业新城区”与中部经济开发区连接起来的重要纽带,为安次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根据前文“四片区”的发展设计,“码头镇+调河头乡”需以码头镇为核心构建安次区的副中心,在安次区的中南部区域形成城市发展的新隆起。在安次区“十四五”发展期间,尽快将“码头镇+调河头乡+葛渔城镇”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中部经济开发区,码头镇在该板块中仍然应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码头镇为核心可以将“调河头乡+葛渔城镇”整合在一起。东沽港镇位于安次区的最南端,也是将安次区与霸州市的胜芳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胜芳镇是霸州市城市体系的副中心,在进一步发展中将成为“雄安新区—霸州市—胜芳镇—天津市主城区”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①孟祥林:《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定兴城镇体系构建与周边关系思考》,《保定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在“四片区+四板块”的发展构架中,综合服务板块是其他三个板块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其他三个板块在初期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介入行政力量,以便尽快形成“中部膨胀+带动两端”的发展格局。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安次区—仇庄乡—码头镇—东沽港镇”城市链(“安东链”)上,“安次区—仇庄乡”“码头镇—东沽港镇”两段城市链距离相当,“仇庄乡—码头镇”段城市链位于“安东链”的中间区域,因此,加强仇庄乡与码头镇间的整合程度,在“安东链”的中间区域形成城市发展的隆起,有助于“安东链”形成,而这将是安次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轴。根据安次区内各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安次区主城区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板块需以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地产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北部绿色生态板块发展需以农业示范园为主导产业并拉动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建设以绿为主色调和以农为主旋律的现代农业长廊,在安次区主城区外围构建起旅游度假区;中部经济开发板块是安次区进一步向高端发展的人才高地和高新科技引领区,将成为与安次区主城区高效呼应的综合性新城区;南部科技创新板块是安次区城市体系的新的增长点,将通过天津西青区与天津主城区连接在一起,成为天津市主城区、安次区主城区、永清县、霸州市之间的经济增长点,在安次区的南端构建起新的增长极。

图3安次区经济板块示意图

五、安次区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的进一步思考

(一)让乡镇中心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

根据前文,在安次区城市体系的构建以及产业的空间布局等方面,乡镇中心地都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安次区虽然是廊坊市核心城区的一部分,但核心区域集中在行政区划的北端,为了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需要在安次区的中南部构建起与安次区主城区互动的副中心。在“分区+分步”发展思路下,由于码头镇在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方面都具有优势,可将其作为副中心。这是在行政力量影响下对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倾向性设计。行政力量影响的目的,一方面是强化码头镇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强化码头镇对周边乡镇中心地包括仇庄乡、调河头乡、葛渔城镇等的引领作用,使安次区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均衡。安次区在完善南北方向的主城市链过程中,码头镇和仇庄乡扮演着连接角色:向北将安次区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向南将葛渔城镇和东沽港镇连接在一起。以码头镇为核心构建起安次区行政区划中部地区的增长极,与安次区“十三五”规划中论及的中部经济开发板块也基本一致。可见,充分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起次级城市团是安次区尽快形成“一核心+多节点”发展格局的共识性、前瞻性思考。

(二)处理好行政区划内与行政区划间的关系

安次区的行政区划范围较广阳区稍大,但与“南五县”中各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比较并不算大,因此在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空间布局过程中,需要将行政区划内的乡镇中心地与行政区划西侧的永清县、东侧的武清区紧密整合在一起。前文通过构建C形城市链的方式将安次区中部区域与廊坊市永清县、天津市武清区联系在了一起。永清县与武清区以安次区的“仇庄乡+码头镇”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安次区为了实现由“从北向南推进”向“中部带动两端”的发展格局的转换,需要将在安次区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节点作用的“仇庄乡+码头镇”向东西两侧扩展。这样,围绕“仇庄乡+码头镇”在“永清县—武清区”方向上形成东西向的城市走廊,就成为安次区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理性选择。在传统思维方式下,构建城市体系均是以行政单元为限,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而以经济联系为纽带,在邻近的不同层级的中心地之间建立起城市链,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处理好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前瞻性地为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协同发展城市体系创造条件,使得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能够把握住更多的主动权。

(三)城市空间布局需要优先考虑产业空间布局

城市是产业布局的支撑,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搭建起了基本框架。在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关系上,城市布局需要稍微超前于产业布局,在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前瞻性地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奠定空间基础,为产业布局预留下适当空间,避免在产业布局过程中因重复设置浪费资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城市发展缺乏前瞻性设计时,产业布局就会因发展无序而造成空间资源竞争,进而引发城市病。资源布局存在较强的利益指向性,而利益驱使下的资源布局就会导致城市发展无计划。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①[德]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常正文、王兴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5—30页。,在行政力量影响下,中心地体系会依据规划好的空间构架发展,使中心地之间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产业布局的走向也会在行政力量的牵引下变得更加有秩序。安次区中南部区域目前发展程度较低,并且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从“四板块”的长远发展格局看,前瞻性地思考城市空间布局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四)处理好“主线”“片区”与“板块”间的关系

根据前文,安次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形成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链,并通过该条城市主链将行政区划内的四个片区串联在一起,“四片区”相对于“四板块”可以更好地前瞻性思考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以及依托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构建城市团的问题。在“四板块”的发展构架中,由北向南分别以新型产业、生态走廊、经济开发、外向发展为主导方向。在四个板块中,生态走廊以及经济开发涉及的区域范围相对较广,行政区划的北端和南端涉及范围相对较小。为了更好地促进四个板块之间的衔接,并且使得中部区域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潜在问题,“四板块”中每个板块涉及的范围都可以向“四片区”方向靠拢,并在生态廊道之内布局服务型和科技型产业。产业的空间布局需要尽量依托产业联系,从而实现聚集节省和放大聚集效应①孟祥林:《城镇扩展过程中的聚集均衡与新型城乡形态的农村聚落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安次区的产业布局需要依托京津大都市产业布局的大背景来建立,需要前瞻性地考虑与京津大都市间的产业联系。在此过程中,安次区也需要思考与霸州市的胜芳镇以及西侧的永清县之间的联系,为安次区的长远发展搭建起更高的平台。

结 语

安次区位于京津大都市之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思考城市体系的空间构架。在安次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方面,需要形成贯穿南北方向的主导城市链,并在主导城市链两侧形成C形城市链,西侧的C链将安次区的主体部分与廊坊市的永清县整合在一起,东侧的C链将安次区与天津市的武清区整合在一起。在安次区行政区划内,从北向南要形成安次片区、仇庄片区、码头片区以及葛渔城片区。四个片区内的安次区主城区、仇庄乡、码头镇和葛渔城镇会分别成为各片区的中心,与安次区“十三五”规划中论及的“四龙腾飞”的发展格局保持一致。安次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行政区划内与行政区划间同时进行考虑,使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空间布局保持一致性,使近期发展目标与远期发展目标一致。目前,安次区的核心位于行政区划的北端,为了推进安次区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在行政区划中部区域即“仇庄乡+码头镇+葛渔城镇”处形成城市化的增长点,并在东西方向上与永清县主城区、武清区等构建起城市走廊,以便为安次区的城市体系建设以及产业空间布局预留出更大的拓展空间。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主城区片区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句法分析——以烟台市主城区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论近现代大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