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鱼粉行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01-10刘继明梁萌战余铭杨志强张大林刘学江
刘继明,梁萌,战余铭,杨志强,张大林,刘学江
(1.山东省饲料兽药质量检测中心/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250100;2.荣成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荣成264300)
鱼粉是优质的蛋白质原料,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和高档动物饲料。一般是以鳀鱼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脱脂、脱水、烘干等工序加工后得到的。具有高蛋白、富含各种必须氨基及钙、磷、锌、硒等微量元素,含有未知促生长因子,是重要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在水产、高档猪饲料上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全球鱼粉消耗大国,每年的需求量约为200万t,其中国产鱼粉约80余万t,需进口鱼粉100~130万t。由数据可以看出,国产鱼粉的生产总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国产鱼粉看山东,山东鱼粉看荣成。国产鱼粉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约占国内鱼粉总产量的50%)和浙江(约占25%)地区,而山东省鱼粉产量90%以上来自山东荣成。近年来,国内鱼粉产业发展缓慢,为深入了解鱼粉生产现状,发现鱼粉生产主要矛盾,为鱼粉生产行业谋取发展思路,笔者赴荣成市,通过座谈、企业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目前山东省鱼粉行业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
1 荣成市鱼粉行业发展历程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约500 km,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荣成千里海岸分布着10大海湾、10大天然海水浴场、115个岛屿,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0个一类开放作业港区,荣成的水产品总量从1982年开始,就一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是中国第一渔业大县。
鱼粉产业是荣成市传统渔获物加工产业之一,是当地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荣成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开始利用鳀鱼和小杂鱼生产饲料鱼粉,经过几代鱼粉人的接续奋斗,荣成的鱼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淀了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到21世纪初,荣成市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粉原料集散地和鱼粉加工企业聚集地,是全国优质动物蛋白补充料的重要供应地。2012年,荣成市鱼粉生产企业达268家,年产鱼粉鱼油60余万t,鱼粉生产企业及产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60%,荣成鱼粉生产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鱼粉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的荣成鱼粉产业,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企业小而弱,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废气直排等环境问题突出,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期许日益强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面对时代变迁带来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与新挑战,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引导鱼粉行业长远、健康、持续发展。荣成市委、市政府自2009年开始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鱼粉行业进行综合整治,参与整治的鱼粉企业达186家。重点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从技术改造入手,在山东省率先探索治理废气直排等环境问题,力求通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改造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废气臭味及废水处理等生态污染问题,6年的时间里,累计投资约32亿元(其中技改投资约10亿元);另一方面严控鱼粉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提标改造,从车间厂房建设、生产工艺流程、治理设施配套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整合提升鱼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到2013年,荣成鱼粉企业由高峰时期的268家整合至68家,产能由高峰时期的100万t调整至60万t。
通过整合调整,荣成的鱼粉行业迎来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工艺得到较大提升。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企业的生产工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能耗降低。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2012年开始,荣成鱼粉行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类别,增加多种高端产品,逐步转变原来单一产品生产格局,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包括鱼粉、水解渔蛋白粉、鱼溶浆、酶解鱼溶浆、鱼溶浆粉、虾粉、鱼虾粉及鱼油等多样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三是企业的环保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多年的环保投入,企业的环保设备、环保工艺、环保意识都得到较大提升,废水排放问题基本解决,废气问题也得到改善。
2 当前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经历了企业整合和结构调整,荣成鱼粉行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种资源型产业,它的发展得益于海洋资源,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却不是取之不竭的,也受经济规律约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保管控力度加大和鳀鱼资源短缺的影响,荣成的鱼粉生产经营进入了困难时期。
2.1 资源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蛋白质含量高,是鱼粉生产最主要的原料,荣成市鱼粉行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在鳀鱼捕捞方面的天然优势。20世纪90年代,山东半岛南部渔业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其中鳀鱼资源又能占到渔业总资源的50%以上,存量充沛,荣成市136 kW双拖网船一般网产1.5~5.0 t,对船日产量在0.8~3.0 t,每年可捕捞100万~160万t鳀鱼用于鱼粉生产,鱼粉年产量达30万t左右。随着渔业捕捞力量的持续增长,黄渤海资源的利用经历了一个由利用不足到充分利用再到过度利用的过程。尽管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并未带来根本性的改变,鳀鱼资源在高强度捕捞压力下,日趋衰退,捕捞对象日趋小型化、低龄化、生命周期短、低营养级别偏多,到2000年以后,荣成市136 kW双拖网船,一般网产只有0.1~0.2 t,对船日产量仅0.4~0.5 t,下降趋势明显。目前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鳀鱼已几乎不能形成渔汛,鳀鱼资源短缺现象十分突出,对鱼粉行业的冲击较大。在调查中发现,除2020每年4个月的休渔期外,荣成市现存的鱼粉企业绝大多数因资源问题每年只能正常生产3~4个月,更有甚者全年待产,企业生存步履维艰,如荣成鱼粉龙头企业赤山集团有限公司鱼粉厂,鱼粉加工量由3万t以上逐年下降到不足1万t。2017以来荣成市鱼粉统计产量由23.3万t下降到15.7万t,产业边缘化严重,鱼粉行业总体状况令人担忧。同时,在鲜鱼资源不足时,鱼粉厂会选择质量较差的冻鱼进行生产,由于资源不足,冻鱼的含冰率已经从原来的6%升高到10%~1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鱼粉厂的成本,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
2.2 环保技改资金投入大,束缚企业发展
2012年后,为积极响应环保要求,各鱼粉企业纷纷加大了环保资金投入。鱼粉生产的污染主要是废水和废气。其中废水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部分是压榨过程中产生,另一部分是废气收集冷凝后产生。为解决废水污染的问题,各企业主要是通过建立污水处理池,利用厌氧好氧工艺(A/O)处理,将达标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目前,荣成市各鱼粉企业的污水处理问题已基本解决。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企业一次性技改投入大,后期还需要持续投入运行费用,增加了鱼粉生产成本。以荣成恒发鱼粉有限公司为例,污水处理池建设分三期进行,总投资共计470万元左右,每年运行费用在20万~30万元,每吨鱼粉增加处理成本50元左右。
企业更大的技改投入来自于废气治理的投入。荣成市鱼粉企业废气治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2013年,这一阶段通过大量的调研、刷选,探索出了一套UV+O3光解废气治理技术(利用玻璃钢灯箱里面装有的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废气,破坏裂解恶臭气体硫化氢、甲硫醇、三甲胺等结构稳定的分子链,使污染物的原子与臭氧化结合成新的低害或无害物质)。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后,UV+O3光解废气治理技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废气臭味污染问题,且设备易损、维修成本高,定期维护投入大,没能取得预期效果。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气污染问题,2013年各企业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废气治理探索。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研判前期治理效果上从减少废气产生量和排放量方面进行突破,引进废气冷凝技术,在鱼粉生产环节增加冷凝工艺,增加废气冷凝设施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压榨废水烘干变成蒸汽后用冷凝设施再次进行冷凝变成水,冷凝后废气量大大减小,原来生产1 t鱼粉排放废气量约4 000 m3,通过冷凝设施冷凝后废气量约200 m3,冷凝器分水冷式冷凝器和风冷式冷凝器(简称水冷和风冷),为确保治理效果,大多企业采用的是水冷+风冷的模式。在经历两次废气技改之后,企业投入巨大,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还是以恒发鱼粉有限公司为例,两次废气改造企业共计投入2 000多万元,加上每年的运行费用,鱼粉生产成本提高50元·t-1左右;加上废水处理改造投入,两者共计增加成本100元左右。目前,荣成市鱼粉行业废气长期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技术尚未完全实现,行业的污染治理还在探索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还需持续,大多数企业难以支撑,濒临破产清算的压力。
2.3 企业化验室闲置现象严重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鱼粉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化验室对生产产品进行检验,企业生产的每一个批次产品,需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能进入市场流通。目前,荣成市现有的68家鱼粉企业均配备了相应的化验室,化验室内各设备设施也全部符合要求,但是企业的产品大部分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自身的化验室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究其原因,有市场因素,但更多的是企业考虑成本所致。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在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实施后,对鱼粉生产企业的检验室、检验设施设备等有了更高要求,一个标准的化验室硬件设施投入在20万元左右,需配备2名专职化验员,人工成本约10万元/年。而通过第三方购买,一个指标收费40元,鱼粉生产企业检测一个样品只需40~150元。目前,一个年产5 000 t的大中型鱼粉企业,一年需做约200个样品,全年检测费用仅需2万余元,与企业自行检测相比,人工成本至少能节省8万元/年,加上设备日常的保养维护等费用,企业有更大的经济账可算。因此,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企业化验室的存在更多是为了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应对日常检查用,可以说各企业的化验室已经名存实亡。但是现存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检测检验公司水平低下、管理不规范,鱼粉企业产品检测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2.4 行业发展前景看衰,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高质量的进口鱼粉也是造成我国鱼粉产业局面被动的原因之一。我国进口鱼粉主要来源地是秘鲁,公认的世界鱼粉之乡,也是全世界对渔业管理程度最好的国家。秘鲁前7大企业生产的鱼粉,约占秘鲁总产量的80%以上,秘鲁鱼粉企业高度集中。最大的鱼粉生产企业TASA公司有13家鱼粉厂,年产鱼粉约35万t。第二大的是COPEINCA公司,有5个鱼粉厂(每小时处理鲜鱼250 t,为秘鲁最大产能厂),2011年鱼粉产量为20.6万t,产品总量的63%卖到中国。
在某种程度上,国内鱼粉的价格受制于秘鲁鱼粉的产量和到岸价格。由于原料鱼的品质参差不齐(鱼身长6~12 cm),导致国内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不稳定,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使用者更喜欢使用产品品质更加稳定的进口鱼粉。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成本相近,国产鱼粉也只能参照进口鱼粉的价格略微下降销售。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国产渔业的“涸泽而渔”。鱼粉生产企业没有选择的权利,在产能过剩、设备折旧、巨大的资金缺口等多重压力下,企业只能选择有鱼就行,对鱼的品质不能有过多的要求。
3 今后发展对策
3.1 聚焦集约型发展,加速产业整合
一方面围绕“上大限小、控制总量”的思路,严控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淘汰限制小鱼粉企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推动产业整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鱼粉行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按照创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通过规划引领,探索鱼粉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群,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形成发展合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2 强化政策指引,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优化扶持政策。上下联动,优化政策,研究出台鱼粉行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环保提升等专项发展奖励资金,发挥政府性产业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技改领域。二是增强科研所支撑。围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目标,推动大型企业与驻威海市的饲料科研机构和国内知名院校开展技术交流和对接合作,集中力量加强环保技改、节能降耗、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加快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协助企业解决环保、工艺研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三是塑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严格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渔,规范捕捞,打击过度捕捞、渔民滥捕等短视行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鱼粉不法生产、营销行为;依法贯彻执行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饲料标准制度,增强鱼粉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聚力提档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从鱼粉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在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上下功夫,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提档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巩固发展硬实力。鼓励企业增加设备投入,革新加工工艺,集中力量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二是增强竞争软实力。引导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鱼粉产业的新思维、新模式,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改善生产管理制度,提高鱼粉质量安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品质、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强创新研发,攻坚多元产品,丰富产品类别,提高产品附加值,引领整个产业升级。
3.4 出台相关帮扶政策
国家现在的休渔期为4个月,在休渔期内冷库里还有大量的库存冻鱼,这些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满足鱼粉厂生产需要的。现有的情况是,在休渔期内,所有的鱼粉厂均要停产,5月1日前来不及加工的鱼,也要等到开渔后再用,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冷库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鱼粉厂有鱼却不能生产,设备闲置,造成企业的极大负担。建议鱼粉厂在休渔后合法合规地开展生产,消化库存原料,避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3.5 借鉴先进经验,加强监管力度
3.5.1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捕捞时间
以秘鲁为例。2016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秘鲁从4月份开始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根据当年沿海水温比常年偏高的情况,开捕时间推迟至5月中下旬。秘鲁在鱼粉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体长12 cm以上(20 g以上)的鱼才允许捕捞。在捕捞的过程中,有专门的人在线监督,当发现捕捞上来的鱼小于12 cm时,有权随时叫停捕捞活动。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原料鱼的品质。
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山东省气温比常年偏低,进入9月份开渔后,原料鱼的体积比常年偏小,笔者在现场调研的时候已经接近10月中旬,鱼粉厂的原料鱼多数还是7~8 cm的小鱼,极个别能达到12 cm。这样的原料鱼生产出来的鱼粉产品,很难与国外进口的产品进行抗衡,还是将持续被动局面。
3.5.2 加强监管力度,严防“掠夺式捕捞”
我国制定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船网的使用应符合渔具准用目录和技术标准,国内海洋小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其渔业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利用状况、渔民传统作业情况等确定。但是,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渔业捕捞许可的规定往往形同虚设,捕捞都是掠夺性的作业,渔网的网眼越来越密,导致了恶性循环。
国外先进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监管执法,防止“掠夺式捕捞”,给鱼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时间。
4 结语
面对发展困境,鱼粉行业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集约型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实现山东省鱼粉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