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021-01-10李永霞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30000
李永霞/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30000
1 防控口蹄疫的必要性
1.1 口蹄疫危害较大发生口蹄疫,造成的直接损失包括动物生产能力的下降、病畜的死亡和控制疫情的财政支出,而间接损失还要比直接损失大的多,往往是直接损失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包括对畜产品市场和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失。
1.2 口蹄疫流行特点口蹄疫病毒的空气传播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传播到100km 以外的区域,所以空气传播对口蹄疫病毒的远距离传播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口蹄疫症状发生口蹄疫后,患畜口、鼻、蹄和母畜乳头等无毛部位发生水疱,水疱破损后形成溃疡,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被破坏,给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 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2.1 疫苗方面
2.1.1 保存温度不适口蹄疫灭活疫苗的适宜保存温度是2-8℃。将疫苗置于高于或低于该温度的环境过长时间,会造成疫苗有效抗原降解,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低下。
2.1.2 使用不当
(1)免疫接种剂量不足或操作不当。为节约成本,未按说明书要求的免疫剂量使用或免疫接种时未规范操作,采用“飞针”导致免疫接种剂量严重不足或漏免。
(2)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对幼畜首次免疫的干扰。对幼畜过早免疫,此时幼畜体内的母源抗体含量较高,免疫接种的疫苗抗原和动物体内的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反而降低幼畜体内的抗体水平。同时养殖者朋友一定要注意对幼畜也不能过迟免疫,过迟免疫会造成一定时间的免疫空白期,若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则易被口蹄疫病毒感染,所以养殖场要掌握幼畜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选择合适的首免日龄。一般情况下,若母畜一年进行3~4 次口蹄疫疫苗免疫,则幼畜的首免时间为60日龄左右。
育肥猪首免之后间隔一个月一定要加强免疫,因为首免之后抗体水平在40d 基本消失,所以一定要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远远高于抗原初次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①加强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速度快;②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高,可达初次10 倍以上;③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为高亲和力的IgG。该种类型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④加强免疫产生抗体持续期长,能够持续3 个月左右。在价格催生养大猪的年代,若育肥猪加强免疫3 个月之后,还不出栏,则还需要再次免疫一次。
种猪则一定要实行一年3~4 次免疫,若疫情形势严峻,则一年需要免疫4 次,因为口蹄疫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已不复存在,若防控不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免疫密度未达标。衡量猪群能否抵抗疫病,则必须考虑群体免疫力,猪场在免疫接种的免疫密度尽可能达到100%。因为即使做到100%的免疫密度,因个体差异等原因,抗体滴度很难达到100%合格,所以要确保免疫接种勿漏免。必要时,免疫接种一个月以后根据免疫群体大小适量采集血清检测抗体,若抗体合格率低于80%,则需要再次免疫。
(4)疫苗污染。疫苗一经开封则必须使用完,不能放置待用,因为疫苗被污染后,疫苗抗原加速降解,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引起应激反应,所以禁止使用疫苗瓶有裂纹、瓶盖松动、开过瓶的疫苗。
2.2 动物方面
2.2.1 免疫抑制性疾病伪狂犬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细小病毒病能够损伤免疫系统,都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只感染这些病原的情况下,机体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抗体水平低下,易造成免疫失败。
2.2.2 潜伏感染处于口蹄疫病毒潜伏感染的动物,若免疫接种口蹄疫疫苗,则会打破机体抗病平衡,使动物出现症状,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导致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存在动物已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情况。
2.3 环境及营养方面
2.3.1 环境方面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若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突然改变饲料等应激状态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损伤 T 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免疫功能受损。在免疫接种疫苗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2 营养方面若动物机体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 A、D、B、E 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会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在免疫接种疫苗后,达不到预期效果。除了平时注重营养全面供给外,在免疫接种前3d、当天、后3d 给动物饲喂黄芪多糖、多维电解等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