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猪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10李玲
李 玲
(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山东 荣成 264300)
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会影响生猪的健康成长,使养殖厂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养殖过程中的疾病感染概率,因此,加强生猪防疫力度是生猪养殖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文章从生猪防疫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对策的探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为生猪养殖场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在经济发展当中,畜牧养殖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满足人们的肉制品食用需求,也是农民提升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生猪是所有畜牧养殖中比重最高的品种,近年来,国家逐步提升了对生猪防疫工作的关注度。通过生猪防疫问题的分析与总结并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可达到提升防疫工作成效的目的。
1 生猪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1.1 强制性免疫难以全面执行
农村散养户需在每年的春季与秋季进行二次强制性免疫,免疫过程相对复杂,部分缺乏防疫意识的养殖户对强制性免疫较为排斥。同时,由于生猪品种不同、健康情况不一,生猪年龄也并不一致,会因强制性免疫而出现免疫反应,但由免疫反应导致生猪死亡的补偿政策不够完善,会因此导致免疫纠纷问题,致使强制性免疫难以全面落实。
1.2 防疫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部分基层免疫机构已完成了疫苗贮藏冷库的配置,但由于资金不足,部分设施维护保养不及时。同时,乡村地区的疫苗运输条件差、运输距离远,因日光照射或温度升高会降低疫苗效果。疫苗注射时未严格依据国家规定标准流程操作,注射剂量达不到规定要求。部分免疫机构未引进现代化疫病监测设备,无法在出现疫病的第一时间进行疫苗注射,因而防疫质量得不到保障。
1.3 防疫团队稳定性不高
生猪防疫的工作量大,且防疫人员的薪资待遇较低、防疫工作较为艰苦,因而防疫人员会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或流失问题。同时,部分基层防疫机构的防疫人员年龄偏大且知识水平不高,并且未接受专业培训便上岗工作,其业务能力与生猪防疫需求并不相符,难以保持高水平的防疫成效。
1.4 缺乏统一的猪病防范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近年来各地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促使养殖户对于猪病防疫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养猪户迫切需要提高疫病防范水平和管理措施,但现实的经济条件、饲养环境因素以及防疫措施都跟不上形势,结果出现防疫水平参差不齐,因猪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需要各地相关部门针对猪传染病,制定更加规范的防疫技术以及管理措施。
2 解决生猪防疫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2.1 加大针对生猪的免疫补偿
相关部门应通过提升免疫补偿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猪强制性免疫。若财政补贴不够充足,地方政府可与其他部门共同探讨有效的补偿措施,如采取缴纳免疫反应保险等保障方式,提升免疫反应致死的生猪补偿金,从而消除养殖户对免疫导致生猪死亡后得不到补偿问题的担忧。同时,还应拓展宣传渠道,采用微信等新型宣传平台提高养殖户对生猪免疫的了解,确保可在国家规定的约束下规范性地开展免疫工作。此外,还应帮助养殖户树立正确的免疫观念,避免养殖中随意使用药物,将动物防疫作为养殖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养殖户养殖收益的提升。
2.2 提高防疫管理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大生猪防疫的财政补贴,加强基层防疫机构的疫病监测设备引进,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全面的疫病监控,从而提升生猪防疫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同时,还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工作,为村级防疫站配备专门的疫苗贮藏设备,依据管理标准实现疫苗贮藏冷库的科学管理。还应积极改善疫苗运输条件,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免疫苗于运输中出现变质。应制定与推行防疫工作责任制度,对各级的防疫职责进行详细划分,为生猪防疫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对疫苗注射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同疫苗的使用方法,依据规定标准开展免疫工作。在全面化的防疫管理之下,保障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确保疫苗发挥出应有作用。
2.3 保持防疫队伍的稳定性
应通过防疫人员薪资待遇的调整而减少防疫人员流失问题。应结合市场标准适当上浮防疫人员工资,以提升防疫团队的稳定性。同时,还应加强防疫人员的素质建设,以使其能力可胜任防疫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应严格把控防疫人员的筛选环节,并针对防疫人员展开定期性的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升整个防疫团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构建科学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化管理保障生猪防疫工作的标准化开展,从而显著提升生猪防疫成效,有效杜绝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3 小 结
由于生猪防疫过程中普遍存在强制免疫未能得到全面执行、防疫质量的保障效果不够理想和防疫团队不够稳定等问题和现象,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大针对生猪的免疫补偿、提高防疫管理力度、保持防疫队伍的稳定性等多项举措,提高生猪防疫工作成效,保证强制免疫工作的持续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