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21-01-09王龙场

新农民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赤霉病防治策略

王龙场

摘要: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难以避免,其中常见的真菌病害就是赤霉病,部分地区赤霉病呈现加重趋势,直接影响到小麦提质增产,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危害。文中选择小麦赤霉病为着手点,总结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针对其特点给出具体防治策略,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麦种植;赤霉病;防治策略

小麦栽培过程中赤霉病较为常见的真菌病害,多发于湿润及半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冬麦区,更是赤霉病的重灾区。小麦赤霉病有着“可预防、难治疗”的特点,当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后,不但会降低小麦产量与品质,还会造成真菌霉素含量出现超标情况,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工作。

1 小麦赤霉病相关内容分析

1.1 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

小麦赤霉病会发生在任何土壤类型、任何品种及任何管理方式下的麦田。

但处于低洼地势且土质黏重的田地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季4~5月份,尤其是多雨且气温偏高的年份;种植密度大且管理粗放的麦田易发病[1]。

1.2 小麦赤霉病发病规律

春季温度逐渐升高,赤霉病病菌越冬后,在适宜温度与湿度下,开始侵袭附着的麦茬、玉米秆,待孢子释放出来传播到麦穗上,造成正常小麦染病。

1.3 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期

赤霉病的窗口期在小麦扬花期,这一阶段也是防治的重要时刻。

小麦扬花期的气候情况,直接决定赤霉病的严重程度,当遇到潮湿天气和扬花灌浆期相遇时,会造成病害严重。因此,需要在小麦扬花期做好赤霉病的预防治工作,奠定小麦高产的基础。

2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2.1 菌源基数较大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依附在田地秸秆上越冬,来年春季温度升高后开始扩散蔓延。特别是近些年大力推广的秸秆还田政策,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空田与闲田,形成积累病原菌的条件。此外,实际中大范围种植易感病小麦品种,造成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赤霉病病灾。

2.2 缺少防控意识

随着大量农村劳力选择外出打工,使得种地群体呈现老龄化情况,这类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少科技意识,小麦种植时存在过于依靠经验或靠天吃饭的情况,缺少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意识,造成小麦赤霉病连年发生,病害不断加重[2]。

2.3 盲目施加肥料

小麦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有机肥不施或少施,而且化肥各成分搭配不合理,存在过于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情况。受此影响,造成麦田内小麦疯涨、田地内严重郁闭,降低小麦植株的抗病性,加上田地内通透性降低、湿度增加,加重赤霉病的发生情况。

2.4 忽视疾病预防

种植户有着自己的用药习惯,当见到麦田出现赤霉病情况时,才开始用药。但小麦赤霉病不同于一般病害,它的重点在于预防,需要在合适时期考虑天气情况采取提前防治措施,不能沿用传统“见病用药”的方式,当出现症状时已经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造成区域内赤霉病大肆流行。

3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3.1 推广种植耐病性品种

虽然目前生产上没有高抗品种,但不同品种抗耐病性差异很大,因此,生产上要积极推广种植耐病性、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如扬麦、宁麦、镇麦系列品种,审慎种植北方感病品种。

大力推广主推小麦品种,一个乡镇种植2~3个品种,一个县种植5~6个品种,做到种植时间和生育进程比较一致。此外,麦稻轮作区,应大力推广移栽稻、机插秧,减少直播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稻茬麦适期播种,避免小麦播种过迟,减少小麦扬花灌浆遭遇连续阴雨和高温高湿天气的概率,降低赤霉病流行风险[3]。

3.2 适时防治

防治宜早不宜迟,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适期在扬花初期(10%),但在实际防治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扬花一块防治一块。防治适期内若遇雨天应抢在雨前或降雨间隙防治。

抽穗期晴天、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即可用药;抽穗期日照少、温度低,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初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及时喷药防治[4]。

3.3 合理选药,科学施药

发挥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作用,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作业等“五统一”服务。抓住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选用渗透性好、耐雨水冲刷且持效期长的药剂,如25%氰烯菌酯2250ml/hm2、40%戊唑醇·咪鲜胺450ml/hm2或45%咪鲜胺900ml/hm2等,对水喷施。施药量:手动喷雾器用药液450~600㎏/km2,机动喷雾器用喷药225㎏/hm2,对准麦穗均匀喷雾。综合成本和防治效果考虑,推荐使用40%丙硫·戊唑醇SC750ml/hm2或30%唑咪·戊唑SC750ml/hm2于揚花初期施药1次,均能实现对小麦赤霉病较高防效,此2种药剂交替使用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5]。

施药时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电动喷雾器或无人机等施药,尽量避免使用手动喷雾器或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使用无人机施药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时,应保证药液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此外,喷施药剂应尽可能做到一喷多效。因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所以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白粉病、条锈病和蚜虫、吸浆虫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3.4 推广“一喷综防”技术

建议大面积开展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多种类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一喷综防”技术,以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一喷综防”即为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在此基础上做好多种病虫害的防控,包括吸浆虫、锈病、白粉病等。此外,还要提前做好预防对植株早衰、干热风等工作。施药时将药剂、肥料、生理调节剂等混合配制施入,确保小麦增产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在农药品种和剂型选择上,笔者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

(1)不提倡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剂,因为赤霉病病菌已对这类杀菌剂产生抗性,且多菌灵等有效含量用量高,不符合农药减量的政策要求;(2)慎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对镰刀菌的活性与其他种类药剂相比并不高,且这类杀菌剂可刺激赤霉毒素的产生;(3)选择环境友好的新剂型,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乳剂,不提倡使用可湿性粉剂和乳油,主要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差,影响防效,且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易阻塞喷头,影响作业效率和效果。

3.5 加大对小麦收储阶段的管理

如果小麦籽粒被赤霉病病原菌侵染,在气温和湿度适宜、空气中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可继续侵染扩散,增加小麦穗部感染的几率,导致麦堆内真菌毒素增加。因此,在小麦成熟收获时,应将感染赤霉病病原菌的籽粒去除干净后再进行晾晒、烘干处理,确保籽粒含水量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安全收储的条件。

3.6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3.6.1 强化监测预警

对当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趋势加强监测预警,尤其是强化小麦赤霉病引发的一些关键因素的监测,结合天气的变化情况对赤霉病的发生消长情况以及防控动态等方面采取实施跟踪机制。就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建立中期、短期趋势预报,且在其关键的防治期强化精准预测和信息发布,及时开展超短期预报和实时监测。在防控调度指挥方面进行强化,建立完善的小麦赤霉病防治信息通报制度,在防治关键期每日通报。

3.6.2 推进统防统治

为了提高防治的效率、减轻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推广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对一些规模较大、有着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模式、装备较为精良、服务高效的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组织予以重点扶持,在资金补助、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定期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满足市场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

3.6.3 加强技术指导

结合县域内职业农业培训等多方面项目资源,对基层的专业组织、农技人员、广大农民等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的培训。积极与专业部门、高校、研究所等开展小麦赤霉病新型防控技术的研究,对于一些新药剂、新方法、新器械,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推广示范。在小麦赤霉病关键的防治阶段,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现场指导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4 结语

小麦赤霉病防治时要掌握其发生特点,依据该病特点采取措施,改善传统单一防治模式的不足,提高赤霉病防治的有效性。同时,种植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避免赤霉病感染范围增加,影响到小麦产量与质量,推进我国小麦种植产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荣江,陈颖,毕建杰.德州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调查与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0(9):24-27.

[2] 何向阳.2019年太和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104,177.

[3] 盧春凤,刘强崇.南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20(9):48-49.

[4] 张新艳.西平县小麦赤霉病病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8):53-54.

[5] 马忠华,陈云,尹燕妮.小麦赤霉病流行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J].中国科学基金,2020,34(4):464-469.

[6] 丰越.安徽省沿淮淮北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赤霉病防治策略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