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和路径探究
2021-01-09张培龙
张培龙
摘 要:基于分析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和路径。首先分析出当前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存在学生集体意识淡漠、缺乏担当意识等现象。其次分析通过加强理论教育;组织角色体验;营造育人环境三种教育方式,逐渐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励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学生认识到身为社会成员所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理念;教育路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从少年步入青年的转折期,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三观形成、心智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乃至社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其社会责任意识是主观的,所以对高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与责任意识,是高中立德树人的一项主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积极探寻科学、可行性的教育路径,从而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心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基础。
一、当前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现状
对于当下的高中生来说,其心智成熟,性格也较为独立,思维敏捷,但是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仍处于自发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集体意识淡漠
在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高中生过于注重自身的学习,为了提升考试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只关注个人的发展,导致学生的集体意识比较淡漠。也就是说,高中生过分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活动之中,缺乏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团队意识,往往独来独往,甚至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违反校纪校规,其行为习惯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身份,只追求享受权利,却不愿意尽应有的义务。
2.担当意识薄弱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较重,集体观念相对薄弱,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作为学生,只需要学习,而社会热点问题与自己无关,往往不关注、不理睬,导致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不足。通常表现为除个人学习之外的事不愿参与、遇到活动都尽量避开、班级的服务工作不愿承担等,只注重个人的利益,但是高中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如若离开集体,不仅无法发展,其生存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与有效路径
1.加强理论教育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之中,学生的三观养成,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也就是说,当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其理解能力随之提升,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明确作为社会公共成员,所具备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比如,中国革命史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全新思潮在冲击高中生的思想,很多消极、负面的思想得以传播,容易扭曲高中生的价值观,所以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成长历程,认识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促使学生坚定信念,树立革命理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让学生明白身为青少年应担负的责任感。
2.组织角色体验
由于高中生的学生责任,在社会角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之中,去进一步感受、理解社会各种角色的真实生活状态,了解除学生之外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由此逐渐增强学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同时通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形成自发的责任行为。
比如,教师为学生科学的分组,为学生布置角色体验任务,包括环卫工人、餐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快递员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去了解特定角色的责任,深刻的体会每一个角色的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在角色的体验之中,形成生动的责任意识与责任情感,以便学生向先进的个人学习,从而在角色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确保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3.营造育人环境
在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不知不觉之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每一所学校都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要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内涵,促使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及责任意识教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积极倡导担当光荣、奉献光荣的理念,大力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为学生介绍具有责任担当精神的英雄事迹,编辑成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行动动因,获得良好的熏陶与感染,并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促使责任、担当、奉献成为校园中一个亮丽的场景。另外,学校的决策、制度是弘扬正能量的导向,所以学校在管理制度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奉献、担当,并大力的表扬、奖励勇于奉献与担当的先进典型,并将其延伸到家庭、社會生活之中,以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都能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富有责任感与责任心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营造出充满积极、正向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养成自发的责任行为,能够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及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逐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促使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成为一名具备高度责任心的新时代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袁琴.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J].长江丛刊,2020,000(007):187-188.
[2]唐燕飞.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9(19):37+58.
[3]王应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