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上吹捧印度,现实中重视中国
2021-01-09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1月7日文章,原题:就在中国经济力量使西方相形见绌之际,印度却在自我孤立 欧盟与中国近日谈判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或将大幅提升欧中双边贸易和投资。这种情况与许多西方领导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表态大相径庭,当时西方国家似乎达成共识,要紧盯中国不放。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欧盟来说,商业利益显然高于其大肆鼓吹的人权等问题。尤其是在美国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现实情况一目了然。布鲁塞尔和柏林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贸易阵营或将逐渐被挤出全球供应链——仍主要扎根于中国。
事实上,就中国继续对全球经济发挥核心作用的现实而言,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的政府仍未搞清状况,新德里便是其中一个。印度不仅尚未与欧盟达成贸易和投资协议,这个被西方人吹捧为制衡中国的国家,也未能在基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中获得任何重要份额。
欧盟是印度最大的外国投资方之一,但印度完全不具备像中国那样与其公平谈判的经济实力。印度奉行一套越来越“内向”的发展战略,这无助于实现它自己的目标。莫迪的“自力更生”战略已使印度面临去全球化威胁。
西方政府或许真相信有必要牵制中国,但此类战略只有形成统一战线才能奏效。可问题是:每个国家都希望别国采取惩罚性行动,自己却愿意保持强劲对华经贸关系。许多西方领导人口口声声称赞印度的重要性,称之为中国的亲西方民主对手,但西方的经济政策现实说明,再多言语也无法令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主导地位消失。
讽刺的是,印度领导人似乎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相信这种言论,以为苹果、三星等几家大型电子和信息产业企业(在印)建厂,就能削弱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突出地位。中国的韧性继续令批评者惊讶又困惑。就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受困于疫情封锁时,中国的生活基本回归正常,中国的经济在轰隆隆地向前。(除了新德里,)那些一直精心推进对华往来的西方政府,怎么会看不到这些。▲(作者卢帕·萨博拉曼亚,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