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多点采血在糖耐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1-09初晓芳薄艳胡晓乐
初晓芳 薄艳 娄 凡 胡晓乐
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大连 116033
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机体糖代谢状况检测方法,该检查方法主要可分为静脉及口服两种实施途径,其中,以口服糖耐量试验最为常见[1]。在糖耐量试验过程中,患者需于受检日清晨进行空腹血糖水平检测,然后一次性服用剂量为75 g 的无水葡萄糖,之后分别于服糖后30 min、1、2 及3 h 进行血糖水平检测,以有效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2]。目前,临床多采用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及静脉留置针采血方法为糖耐量试验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3];其中,静脉穿刺采血需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穿刺操作,进而明显增加了患者的静脉受损情况及机体痛苦感[4]。而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可长时间留存血管中的输液工具,可有效减少患者在糖耐量试验中的静脉穿刺次数及血管受损情况,同时可明显降低护理工作压力及患者的痛苦感,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5]。本研究旨在探讨糖耐量试验中静脉留置针多点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10月于我院进行糖耐量试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盲选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7~51岁,平均(46.3±2.9)岁;糖尿病患者29例,糖耐量减退患者11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9~50岁,平均(45.8±2.7)岁;糖尿病患者有27例,糖耐量减退患者有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得以开展。
纳入标准:①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表现;③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采血,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在首次采血前需保持空腹状态,之后由护理人员应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于患者的上臂肘静脉位置处进行采血操作,连接生化真空采血管实施静脉采血,采血完毕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下次采血时间。之后,分别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的30 min、1、2 及3 h 同样方式静脉采血操作,核对真空采血管条码上患者的基本信息,每次采血后30 min之内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多点采血,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在首次采血前需隔夜保持空腹状态至少8~10 h,之后由护理人员应用直型留置针于患者上肢的粗直血管位置处进行穿刺操作,待穿刺成功后,将留置针的针芯取出,并应用无菌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同时取下端帽,连接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输液式),连接生化真空采血管实施静脉采血,待采血完毕后,即应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3~5 ml 对留置针进行正压封管处理,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下次采血时间。每次采血前需先回抽约3 ml 血液并弃用,然后将白色小夹在靠近采血处根部夹紧。分别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的30 min、1、2 及3 h 进行相同方式静脉采血操作。同样,认真核对真空采血管条码上患者的基本信息,每次采血后30 min 之内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对应采血标本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收缩压、精神压力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为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检测,并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择作为相应检测仪器;应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患者的精神压力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上述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精神压力及病情现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应采血标本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空腹及服用葡萄糖后30 min、1、2 及3 h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应采血标本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患者对应采血标本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比较(mmol/L,±s)
组别例数 空腹 服用葡萄糖后30 min 服用葡萄糖后1 h 服用葡萄糖后2 h 服用葡萄糖后3 h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0 40 8.3±1.4 8.0±1.2 1.03 0.31 13.5±2.6 13.3±2.5 0.35 0.73 16.8±3.1 16.4±3.3 0.56 0.58 12.4±2.3 12.5±2.1 0.20 0.84 9.1±1.8 9.2±1.7 0.26 0.80
2.2 两组患者采血后各时间点收缩压的比较
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采血前后精神压力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
采血前,两组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血后的精神压力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采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糖耐量试验作为一种结果含金量较高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其可通过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精确检验,进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6]。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和静脉留置针采血方法均为临床较为常用的糖耐量血液标本采集方法[7]。其中,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在试验过程中,需在3 h 内为患者进行连续5次的静脉采血穿刺操作,进而易导致患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并可致使患者无法主动配合开展采血操作,从而对患者的早期病情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8];此外,频繁为患者开展静脉穿刺操作还可明显增加其静脉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静脉受损情况或感染所致的体温升高表现,而对于高龄、肥胖等特殊患者人群而言,上述采血方法的采血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且患者在重复的止血带应用过程中,易因止血带松紧度调节不佳而出现皮肤起皱、静脉充盈度受损等情况,进而使采血难度及耗时均明显上升,以致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并明显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量[9-11]。静脉留置针采血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采血方法,其可通过为患者长时间留存静脉留置针,并通过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操作,进而可有效避免对患者进行多次静脉穿刺,从而可明显缓解机体的静脉受损情况及患者的采血排斥感,同时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耗时及工作量,具有较高的采血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12-13]。但有研究者指出,静脉留置针采血在采血过程中,可致使封管液与血液标本一同抽出,进而可对血液标本中的血糖浓度水平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整体血糖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14]。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在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采血过程中,已将含有0.9%生理盐水的3 ml 血液于正式采血前弃用,之后方进行正式的血液标本采集操作,从而有效确保了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15]。上述两种采血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均统一于仰卧位状态下为患者开展采血操作,进而有效避免了因体位差异所导致的检验结果差别,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检验的准确性。
表2 两组患者采血后各时间点收缩压的比较(mmHg,±s)
表2 两组患者采血后各时间点收缩压的比较(mmHg,±s)
组别例数 空腹 服用葡萄糖后30 min 服用葡萄糖后1 h 服用葡萄糖后2 h 服用葡萄糖后3 h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0 40 118.6±6.7 116.3±6.5 1.56 0.12 126.8±8.1 120.6±6.4 3.80 0.01 130.5±8.7 122.3±6.9 4.67 0.01 131.5±9.1 118.6±6.2 7.41 0.01 135.8±9.7 116.4±6.0 10.76 0.01
表3 两组患者采血前后精神压力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采血前后精神压力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 精神压力采血前 采血后 t 值 P 值病情严重程度采血前 采血后 t 值 P 值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0 40 21.9±2.8 22.3±3.1 0.61 0.55 18.7±2.5 14.6±2.2 7.79 0.01 5.39 12.81 0.01 0.01 36.8±4.1 37.2±4.2 0.43 0.67 34.3±3.8 25.7±2.3 12.25 0.01 3.40 15.19 0.01 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应采血标本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病情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静脉留置针多点采血可得到与常规采血准确度相似的采血结果,同时可避免影响患者的血压、精神压力及病情现状。
综上所述,为糖耐量试验参与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多点采血方法进行采血处理可在得到准确血糖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减少采血对血压及心理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