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氢压缩机转速波动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021-01-09王东锋黄琬淇王润祠陈振军朱正东
王东锋,黄琬淇,王润祠,高 飞,陈振军,朱正东,毛 威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广西 钦州 535008)
1 装置概况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是某炼厂的主体装置之一,引进美国UOP公司加氢裂化专利技术和工艺包。加氢裂化装置的设计规模为220万t·a-1,按年操作8400h考虑,装置的操作弹性为60%~110%。该装置的反应部分采用单段全循环、炉后混油和热高分的工艺流程,并设置了循环氢脱硫塔,分馏部分采用脱硫化氢汽提塔+常压塔出柴油方案。装置采用单段全循环操作方式,最大限度生产中间馏分油,作为全厂调和组分,少量的加氢裂化未转化油去重油催化裂化作原料,冷低分气脱硫后去PSA装置进行氢气提纯,含硫干气至轻烃回收装置。
2021年5月21日20:35,因重整装置停工,接公司调度通知,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紧急降温降量退守。在紧急处理过程中,01:10,发现循环氢脱硫塔压差开始上涨,01:42,因循环氢带液至循环氢脱硫塔,致使装置核心设备循环氢压缩机汽轮机的转速、汽轮机入口的蒸汽流量、循环氢压缩机入口的循环氢流量均发生大幅度波动。
2 循环氢脱硫塔胺液的发泡机理
胺液发泡机理:气泡是溶液中的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互相接触碰撞并进行能量转换,使得气体分子发生聚合并克服液体表面张力而形成的。由于气泡密度远低于液体密度,气泡快速上浮到液体表面,并受液面液膜的作用而聚集于液体表面上,形成液面膜隔开的气泡聚集体,叫做发泡。
贫胺液是在脱硫剂(甲基二乙醇胺)中注入除盐水后形成的溶液,目的是降低甲基二乙醇胺的浓度。贫胺液的浓度偏低会影响脱硫效果,浓度偏高则胺液容易发泡,因此这个浓度一般控制在18%~35%之间。
3 循环氢脱硫塔胺液发泡的表现及后果
3.1 胺液发泡的表现
1)循环氢脱硫塔压差上升;
2)循环氢脱硫塔液位投自动时,C101液位控制阀会逐渐关小;投手动时,液位逐渐降低,容易引起窜压事故;
3)如果循环氢压缩机入口有分液罐,那么分液罐液位会快速上升。
4)循环氢压缩机胺液发泡后,循环氢会带液至循环氢压缩机,导致循环氢压缩机的转速、循环氢流量、汽轮机蒸汽流量等相关参数大幅波动。
5)循环氢脱硫塔的脱硫效果下降,脱硫后的循环氢纯度降低,影响反应深度、耗氢量及产品质量;
6)严重带液时,脱硫后的循环氢采样会带液;
7)循环氢脱硫塔顶部的出口温度逐渐降低。
采用文本知识挖掘与调研访谈等方法,同时根据知识点之间尽量相互独立、互不重叠的原则,得到协同成员掌握的SAD项目关键知识点如表1所示。利用文献[28]提出的知识地图方法,以知识点为网络节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网络边,得到K-K子网络如图2所示。集成上述P-P子网络与K-K子网络,进一步得到SAD项目的知识超网络基础模型如图3所示。
3.2 胺液发泡的后果
1)循环氢脱硫塔压差升高,引起贫胺液泵联锁停运;
2)如果循环氢压缩机入口有分液罐,则会因液位高高而引起压缩机联锁停机,装置联锁停工;
3)如果循环氢压缩机入口没有分液罐,则循环氢会带液至机体内,发生液击和撞杠,导致循环氢压缩机的十字头、活塞杆、连杆、干气密封、气缸等部件损坏,影响循环氢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加氢装置核心设备损坏,后果较为严重。
4 导致循环氢脱硫塔发泡的因素
导致循环氢脱硫塔贫胺液发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胺液太脏。贫胺液太脏,首先影响的是硫磺装置的脱硫塔,然后同时影响柴油加氢精制、柴油加氢改制、蜡油加氢、液化气脱硫、双脱等装置等6套装置。
2)贫胺液浓度过高。贫胺液是在脱硫剂(甲基二乙醇胺)中注入一定比例的除盐水,甲基二乙醇胺浓度降低后形成的溶液。贫胺液浓度过高,则胺液黏度增大,容易引起胺液发泡。贫胺液浓度偏低会影响下游装置的脱硫效果,浓度偏高(≥45%)则胺液黏度增加,会使得部分烃类组分或者杂质聚集在胺液的液体表面,提高了胺液泡沫的稳定性,泡沫无法及时消除,导致循环氢脱硫塔的压差升高。所以贫胺液浓度一般控制在18%~35%之间。
3)循环氢中含有烃类组分。若冷高分的分离效果变差,会导致循环氢中含有一定的烃类组分,部分低沸点的烃类组分在低温下容易冷凝。这些冷凝的烃类分子悬浮在贫胺液的液体表面,会降低贫胺液的表面扩张力,部分烃类会与贫胺液的液体分子形成胶状层,增大液体表面黏度,提高液体表面泡沫的稳定性,加速贫胺液发泡,导致循环氢脱硫塔带液。
4)进入循环氢脱硫塔的介质温度偏低。一般情况下,贫胺液温度宜控制在45℃,进入循环氢脱硫塔的循环氢的温度宜控制在38~41℃左右,两者温差应在4~7℃左右。烃类组分的气液分割点在33~35℃左右,高于35℃则烃类组分不容易冷凝,低于33℃则烃类组分容易冷凝,会降低液体分子的表面扩张力。
5)消泡剂作用下降。消泡剂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消除贫胺液中的泡沫,防止因泡沫过多而导致脱硫塔出现胺液发泡。据了解,该公司的硫磺装置设计有消泡剂,实际却没有投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脱硫剂厂家在出厂的脱硫剂中加有一定量的消泡剂,另一方面是目前贫胺液系统的运行相对平稳,脱硫效果稳定(温度控制稍高),所以在硫磺装置的实际运行中,未投用消泡剂设备。
对5月21日01:30循环氢脱硫塔胺液发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循环氢脱硫塔近期未及时撇油,胺液表面可能存在少量的油层或者杂质。2)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反应系统压力及气流速度变化较大,循环氢携带少量烃类组分进入循环氢脱硫塔。3)在紧急调整过程中,操作员未及时调整冷高分空冷冷后温度,导致空冷冷后温度由52℃上升至62.5℃,经紧急调整后降低至36℃,进入循环氢脱硫塔的循环氢温度快速下降至32.5℃。由于空冷冷后温度过高,致使部分烃类组分被循环氢带入脱硫塔。塔内的烃类组分冷凝至液体表面,降低了胺液液体分子的表面扩张力,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泡沫积累速率加快,压差上升也加快。当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胺液表面的油层及泡沫一起被循环氢带入循环氢压缩机机体,致使循环氢压缩机的转速和流量等参数发生了较大波动。
5 循环氢脱硫塔胺液发泡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1)加强循环氢脱硫塔压差的监控。正常生产时,该压差在8~13kPa之间,压差高报警值15kPa,高高报警值20kPa。若压差上升到20kPa以上,说明循环氢脱硫塔液体表面有一层泡沫或者油渍层,需要及时进行撇油处理。若压差继续快速上升,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降低贫胺液流量,并适度打开循环氢脱硫塔的副线手阀,避免循环氢带液至循环氢压缩机机体中。
2)优化操作参数控制,控制空冷冷后温度平稳运行,且不得高于58℃。防止冷高压分离器因介质温度过高,部分烃类无法冷却而直接被循环氢带入循环氢脱硫塔中。
3)加强贫胺液的定期分析,控制贫胺液中的脱硫剂浓度在20%~30%之间。
4)控制贫胺液流量不低于循环氢流量的30%。
5)制定相关工艺的操作管理规定,定期对循环氢脱硫塔进行撇油。
6)加强富胺液的定期采样和分析,检查富胺液中的杂质含量,如果富胺液杂质含量过高,建议相关装置对进入装置的胺液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