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策略*
2021-01-08齐正学梁艳珍
齐正学,梁艳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东 广州 510300)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国职业教育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1]。高职院校应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借鉴品牌理念,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以品牌党建引领、推动和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演进
1.1 党建品牌化的含义
“品牌”一词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brandr“燃烧”,最初是指商品生产者通过火烧的方式,在产品上烙印出自己的印章,以标明产地、生产者信息等。随着“品牌”的扩展,其外延深入到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等诸多领域,其内涵也超越了商品的标识功能,具有额外的价值和意义。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原理》中指出,“消费者将品牌视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管理能够为产品增加价值。消费者赋予品牌含义,并且发展品牌关系。”[2]也即是说,借助品牌化,加强与消费者互动,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额外增加品牌和消费者的价值,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党建品牌化由来已久,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多年,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在推进规模扩张向内涵深入的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品牌党建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中国智网“学术研究指数分析”(见图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提上日程,得到充分重视,相关研究日趋增多。关于“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的研究于2010年破题,相关论文的数量平稳增长,于2014年达到小高潮;2017年后逐年攀升至2019年的高峰,就论文数量而言,几乎是2014年的6倍。
图1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文趋势
1.2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的原因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结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写进党章,提出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3],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高职院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力推动了党建品牌化建设。
二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示范校”“骨干校”“一流校”“优质校”“双高校”建设引导下,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内涵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委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并自觉运用品牌理念,强化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坚持以基层党支部和支部党员为主体,面向党员、师生,创建主题特色鲜明,具有认同感高、模范作用强、影响辐射远的品牌活动,推进党建引领、互融互促,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更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自上而下的品牌引领的示范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和“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推出,成为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有力推手。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质量标准,突出典型引领,选树培育、打造高校党建工作“特色品牌”,面向全国高校培育创建10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此后,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简称“双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简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建设陆续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2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现实境遇
2.1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成效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相得益彰。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党建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品牌基础;注重标准引领,强化党建品牌意识;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提升,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创新工作载体,由点及面,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在全面带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取得了实效,强化广大党员师生情感认同,提供愿景导航,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逐渐成为破解组织难题的“试验田”、创新驱动的“示范区”、党员素质提升的“加油站”和服务师生的“直通车”[4]。
2.2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的隐忧
职业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来诸如业务重、资源缺、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困扰,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制约着党建品牌化的发展。
一是党建品牌建设的体系设计欠缺。高职院校固然能够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但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让不少高职院校对党建品牌建设产生一定的认知偏移,难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普遍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制度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体系性的党建品牌战略和相应的建设规划。如,党建品牌建设未列入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因此,有些基层党组织深感业务繁重,对品牌建设不愿为、不作为,有的甚至将党建品牌建设视为一种负担。这种被动式的党建品牌建设,必然会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为品牌而品牌,形式大过实质,不能真正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相融合,从而影响特色品牌建设的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提升。
二是党建品牌建设的科学支撑不够。品牌概念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场景应用,涉及的专业问题较为复杂。党建品牌化建设作为一个新课题,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可资借鉴的不多。此外,高职院校对品牌理论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指导力度有所不足,都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品牌化的内涵和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一般不会深入研究党建品牌建设的目标、模式、策略等,不会因地制宜探索建设稳定成长、逐步成熟具有可持续性的党建品牌体系,存在“贴牌冲动”,功利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创新活动与党建品牌化建设混为一谈,倾向塑造党建品牌——我想做什么,而忽略了品牌的成长性要求——我需要做什么,为品牌而品牌,甚至罔顾党员师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高质量的党建品牌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前瞻谋划、理论支撑、循序推进,经历较长时间的积累以形成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从而得到党员、师生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是党建品牌建设的“碎片化”趋向。体系性不强、科学性不足,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党建品牌在引领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方面实效性的发挥。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对品牌引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敷衍了事,实效性较差;另一方面,“眼高手低”,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体系支撑等,基层党组织不知道怎样才能建设好党建品牌,尤其是借助技术赋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难以洞察师生需求,把握品牌创建的正确方向。
3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化发展策略
3.1 树立品牌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
党建品牌建设必须坚持战略导向。高职院校党委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提高站位,牢固树立党建品牌化战略思维,瞄准新方向,推动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主动适应新技术、新需求、新发展,把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组建专门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制定学校党建品牌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学校特色的党建品牌理论、制度、体系、模式等,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抓好党建品牌塑造,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3.2 增强品牌意识,找准品牌定位
党建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意识先行是前提。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认识才能保证行动自觉。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党建品牌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品牌意识,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找准品牌定位,积极强化党建品牌的创建创新、内涵提升、传播运作、机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的能力,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在党员师生中的影响力、号召力,使基层党建成为“强磁场”,成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特色抓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示范、导向作用。
3.3 融入特色文化,强化品牌内涵建设
党建品牌建设必须突出特色发展,普遍认同是根本。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组织力。党建品牌只有得到最广泛的认同,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党建品牌要重视丰富品牌文化,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和价值,主动融入到师生、专业和单位的文化之中,融入到师生的活动、思想、情感之中,培养党员师生对品牌的认同、喜爱、信赖和忠诚。党建品牌建设既要突出政治性,又能体现时代性,更要立足本单位、专业、师生的特色特点,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专业群建设任务、基层党建工作等内容,精准切入,激发兴趣,教育引导和发动广大党员师生,充分发挥创建党建品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强化品牌认同,扩大品牌传播。
3.4 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品牌保障机制
党建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是关键[5]。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简洁明了、行之有效的党建品牌运行管理机制。一要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切实将党建品牌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层层压实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单位的协同责任,齐抓共管,保障落实。二要强化运行管理。坚持党建品牌建设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后勤等工作互融互促,突出品牌性,增强竞争性,建立健全项目化运作、信息化管理、品牌化培育、制度化保障一体化的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机制,系统构建党建统领、品牌引领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生态,促进基层党建品牌茁壮成长。三要强化评价考核及结果运用。树立鲜明的品牌导向,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统一,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构建常态化评价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党建品牌创建合力,持续提升品牌创建的质量和效果。
3.5 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品牌建设效能
党建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导航,技术赋能是手段。大数据时代为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入口。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拥抱新技术,主动因应当前新技术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师生群众特点变化等,科学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为党员师生创造有价值的、个性化的品牌体验,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一要以精确识别提升服务质量。借助大数据,通过分析用户习惯,有效感知不同对象的喜好及差异,找准特点和特性,进行个性化的计划设计,精确分层分类施策,提升满足师生需求的质量,提高品牌建设的有效度。
二要以精准传达提升传播效果。党建品牌建设要借助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品牌影响面,提升品牌影响力。除传统的网站、广播、主题交流、讲座、海报等传播形式外,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发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当前火爆的短视频形式,主动创造定制化的视频内容,提升品牌吸引力;利用区域定位技术,创建在线互动的沉浸式的品牌体验。
三要以精细管理确保长效。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要基于品牌成长规律和党建工作规律,持续探索找准品牌定位,融通线上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线下场景化实践,协同完成体验升级,满足师生深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进党建品牌项目化运行与精细化管理,保障党建品牌建设科学、常态化发展。
4 结语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要求越来越高,自觉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党建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和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高职院校需要树立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切实引导基层党组织形成品牌思维、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创建能力,用特色党建品牌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