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与施工技术研究
2021-01-08郭凯敏
郭凯敏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京昆高速石家庄至冀晋界公路LJ-12标项目在落实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有路基、桥涵、隧道。其中隧道工程的作业项目众多,该项目部采取多方保证措施,分别从管理、工艺、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加以全面分析与跟进,尽可能地减少主客观因素对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工程建设质量。此外,针对特殊天气、不良地段等采取应急性质控措施,试图提升工程建设力度,提升作业测量精准程度。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起于京昆高速公路,试图将其与曲阳桥相互贯通,路线总计65km,设计方向为东北、西南,工程经过区域以石家庄为主,沿线总计8个城镇、1个井陉矿区。工程起点里程设定在K62+480,终点设定在K65+210,里程总长度为2.731km,采取全封闭作业方式,以全立交工程建设标准为参照。
2 施工测量与技术
2.1 总体作业方案
该工程中隧道项目有4个分区,分别为小裕隧道,达柯1号、2号隧道及神水泉隧道。隧道建设方式均为左右线形式,规格范围在300~625m。隧道作业工艺总体规划为明洞区间工程,作业工艺以明挖法为主;其余工程均以新奥法为作业工艺。由此拟定作业方案如下:
(1)明洞作业区间,应采取垂直作业方式,作业期间关注防护措施。(2)依据围岩等级各区间的实际状态,作业方式为双侧壁导坑法。(3)洞室作业依据图纸设计内容,保障作业一次成型。(4)设定地测勘测小组,及时获取作业区的地层岩性,针对异常情况给予有效响应措施,保障工程建设的有序性[1]。(5)采用新奥法作业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 施工测量
图1 新奥法施工流程图
(1)隧道施工测量。隧道作业测量项目有控制、作业、竣工三类。①控制测量。作业前期,针对交接导线网点、水准基点等项目开展复核测量流程,复核导线点位置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将测量结果予以计算分析,确定参数准确,将其作为作业控制点位。②作业测量。洞口测量:准确计算洞口相关参数的正确性,比如开挖边线的坐标,借助附合导线与洞口相关坐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应用全站仪控制洞口开挖程度;洞身测量:参照隧道设计文件,准确计算百米桩相关参数,包括坐标与结构规格,以10m为单位,编制标高表,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参考资料。③竣工测量。在测量复核基础上,开展中线控制基桩的测量操作,以200m为单位,在曲线起止位置分别增设基桩,基桩为混凝土材质;隧道以直线距离为参考,50m为设计单位,曲线以20m为单位;基桩设立完成时,在隧道墙绘制相应标志;洞内高程点在复核期间,以km为单位,逐一埋设,不足1km的区段,以1km为计设立一个基桩。
测量与分析的各类数据,应采取真实记录、准确标注方式,数据格式统一,保证记载数据与作业现场具有一致性。
(2)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新奥法作业工艺的核心技术,借助现场监测程序,为围岩、支护等工程提供力学动态与稳定性的保障,继而依据围岩实际变化开展优化设计,保障作业方案与实际工程建设的适用性,维护作业安全。监控量测的作业目标在于安全作业,节约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地质、支护情况等,量测方法为观察与地质罗盘,测点设在支护完成时,测量频率以15d、1个自然月、3个月、半年为时间点。拱顶下沉量测(拱顶沉降量测布设图如图2所示)借助精密水准仪完成,断面量测单位最大值为50m,每断面设立3个量测点位,量测频率为每天1次。地表下沉借助水平仪完成量测,测量点位确定方式与拱顶下沉量测一致,测量频率依据作业面与量测面之间的间距数值,若间距不大于30m,1d/次;若间距不大于60m,2d/次;若间距不大于80m,7d/次。此外,围岩内容、支护等项目均采用适用性量测方法,以保障工程建设的有序性[2]。
图2 拱顶沉降量测布设图
2.3 施工技术
(1)洞口、明洞作业。洞口、明洞作业期间,应在洞顶位置铺设截水沟,保障洞口排水能力,继而采取分层形式开展喷锚防护措施,维护山体稳定性。洞口土石方的作业工艺以人工+机械作业方式为主,采取浅孔爆破形式,工艺原则为少药量、高循环。在施工时应注意,作业行为应符合图纸的相关规范内容,以垂直向下的形式开挖,线孔爆破形式,有助于减少原地层松动的可能性;作业区应清除浮石与危石,对凸凹位置采取整修措施;洞门作业应结合地层稳定性开展开挖作业。
(2)洞身作业。该工程中,围岩等级有三种,分别为Ⅲ级、Ⅳ级、Ⅴ级,围岩属性分别为2441m、995m、629m。围岩等级具有差异性,相应作业开挖形式存在区别。①Ⅴ级围岩的作业方法:工艺为双侧壁导坑法,循环规格0.8,单日循环3次,单日作业2.4m,单月作业60m。②Ⅳ级围岩的作业方法:工艺为预留核心土台阶,循环规格1.2,单日循环3次,单日作业3.6m,单月作业100m。③Ⅲ级围岩的作业方法:工艺为台阶法,循环规格2,单日循环2次,单日作业4m,单月作业120m。
(3)支护。隧道开挖作业完成时,结合围岩等级的差异,及时依据作业设计开展支护工艺,保障围岩自承力的规范性。支护工程的作业形式以喷锚、挂设钢筋网两个工艺相结合形成初期支护主体,如若地质条件不佳,应架设型钢钢架,增强支护效果。该工程中,结合地质的实际勘察结果,工程方与监理工程师建立了良好沟通模式,科学确定了作业工艺,有效调整了初期支护的各项参数,最终保障了作业质量。
支护工程中,作业工序有喷射混凝土、砂浆锚杆、中空注浆锚杆、钢筋网、钢架。其中钢筋网作业的具体流程如下:制作网片,将半成品网片良好拼接,提升挂网效率;依据网片规格、锚杆布置的具体情况,网片重量应不大于50kg,并为其配置带钩,便于挂设;挂网期间,应保障网片与岩面连接的稳定性,提升铺设的平整性,网片搭接长度应大于规范数值;挂网完成时,焊接网片与钢筋、锚杆头,使其形成牢固状态,防止网片晃动,提升支护作业效果。
(4)防排水。防排水作业的设计理念为防、排、截、堵四工序相结合,以因地制宜为作业理念,开展全面治理与防护工序,达成防水目标,保障工程排水通畅性。作业期间应依据作业设计与相关规范内容综合开展排水盲管、无纺布等程序。环向盲管安装方式如下:在喷射完成的混凝土表面,给予划线定位操作,以线位布设为作业原则,依据洞壁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主要参看洞壁的渗水问题,尽可能地在喷射位置布设线位,保障线位顺利通过出水位置。沿线布设的材料选择为PE板窄条(规格为8cm×20cm)、水泥钢钉。将环向盲管作业于初喷混凝土的表层位置,保障钢钉间距在30~50m范围内[3]。
(5)隧道仰拱。该工程中,隧道仰拱作业程序分为开挖与支护两部分。开挖程序应严格遵守设计文件的相关要求,Ⅳ类及以上围岩的作业规范为地段长度最大值为10m。如若围岩条件良好,其地段长度最大值应控制在15m以下。支护工艺应全面测量基地位置的相关参数,比如标高,以保障其作业的规范性。在支护期间,应完整清除基坑内杂物,为作业提供便利条件。如若坑穴较大,应选择C20片石砼予以回填,提升支护工艺的作业效果,保障隧道工程建设质量[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中,作业测量与施工工艺两个项目较为关键,测量数值的精准性是保障隧道作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业工艺的科学选择直接关乎工程建设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为此,相关单位开展工程建设期间,应科学开展作业测量、工艺确定与实施等项目,保障工程建设的有序性,减少经济损失事件的发生[5]。